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壳体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出水区、除硬段、除硅段及进水区,出水区的顶部出口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除硬段的中部内设置有内筒,所述除硬段底部侧面的第一碱加药口与第一碱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硬段底部侧面的除钙药剂加药口与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硬段内设置有分流功能构件;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第二碱加药口与第二碱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除硅药剂加药口与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相连通,进水管的端部经进水区的底部插入于进水区内后与布水器相连通,进水区顶部侧面的晶种排放口与晶种排放管相连通,该装置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成本低、反应效率高以及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特点。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特点。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涉及一种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晶种法除硬由于其反应效率高、固体产物可综合利用等优点,近来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晶种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晶种板结堵塞反应器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问题,另外,在水处理中通常除硬的同时往往伴随需要除硅,除硬和除硅单独设置反应器,工艺流程长,增加投资和占地,开发反应效率高、长时间稳定运行的一体化除硅除硬反应器是将晶种法除硬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该装置具有工艺流程短、投资成本低、反应效率高以及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的特点。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包括壳体、出水管、第一碱加药分配器、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第二碱加药分配器、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进水管及晶种排放管;
[0005]壳体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出水区、除硬段、除硅段及进水区,出水区的顶部出口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除硬段的中部内设置有内筒,所述除硬段底部侧面的第一碱加药口与第一碱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硬段底部侧面的除钙药剂加药口与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硬段内设置有分流功能构件;
[0006]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第二碱加药口与第二碱加药分配器相连通,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除硅药剂加药口与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相连通,进水管的端部经进水区的底部插入于进水区内后与布水器相连通,进水区顶部侧面的晶种排放口与晶种排放管相连通。
[0007]出水区内设置有顶部pH测量装置及浊度测量装置。
[0008]还包括顶部取样管,出水区侧面的顶部取样口与顶部取样管相连通。
[0009]还包括中部取样管装置,除硬段顶部侧面的中部取样口与中部取样管装置相连通。
[0010]中部取样口、内筒、分流功能构件、除钙药剂加药口及第一碱加药口自上到下依次分布。
[0011]除硬段的侧面设置有观察孔,所述观察孔正对内筒的下侧。
[0012]内筒为波浪形结构。
[0013]还包括底部取样管,所述除硅段顶部侧面的底部取样口与底部取样管相连通。
[0014]除硅段的侧壁上设置有底部观察孔件。
[0015]进水区内设置有多孔板,所述多孔板上设置有若干防堵塞水帽;
[0016]所述布水器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封头,多孔板位于布水器的上侧。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在具体操作时,将壳体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出水区、除硬段、除硅段及进水区,使得全部处理过程均在壳体内进行,同时水流方向自下到上,实现除硬及除硅,避免除硬和除硅单独设置反应器,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反应效率,并缩短工艺流程。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除硬段的中部内设置有内筒,即采用内外筒设计的方式,实现小颗粒晶种和水的上下循环,提高晶种利用率及内部湍流度,同时抑制底部均相结晶,避免出现晶种板结堵塞反应器难以长时间稳定运行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内筒3
‑
5的流场模拟流线图;
[0021]图3为内外筒的示意图。
[0022]其中,1
‑
1为进水管、1
‑
2为布水器、1
‑
3为封头、1
‑
4为底部压力测量装置、1
‑
5为多孔板、1
‑
6为防堵塞水帽、1
‑
7为晶种排放管、2
‑
1为第二碱加药分配器、2
‑
2为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2
‑
3为反应筒、2
‑
4为底部观察孔件、2
‑
5为底部取样管、2
‑
6为底部pH测量装置、3
‑
1为第一碱加药分配器、3
‑
2为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3
‑
3为分流功能构件、3
‑
4为观察孔、3
‑
5为内筒、3
‑
6为外筒、3
‑
7为中部取样管装置、4
‑
1为晶体投加管、4
‑
2为顶部取样管、4
‑
3为顶部pH测量装置、4
‑
4为浊度测量装置、4
‑
5为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概念。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0025]参考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包括壳体,其中,壳体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出水区、除硬段、除硅段及进水区,其中,出水区的顶部出口与出水管4
‑
5相连通,出水区内设置有顶部pH测量装置4
‑
3及浊度测量装置4
‑
4,出水区侧面的顶部取样口与顶部取样管4
‑
2相连通,出水区侧面的晶体投加口与晶体投加管4
‑
1相连通;
[002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碱加药分配器3
‑
1与顶部pH测量装置4
‑
3组合,使结晶器pH稳定在除硬最佳pH范围,保持高效除硬效率;另外,当浊度测量装置4
‑
4的出水浊度异常升高时,则预判床层高度超过设计高度需要排晶种,当从顶部取样管4
‑
2取样发现有晶种颗粒需要及时排放大颗粒成熟晶种,则从晶体投加管4
‑
1补充新晶种。
[0027]所述除硬段内设置有内筒3
‑
5,除硬段顶部侧面的中部取样口与中部取样管装置3
‑
7相连通,除硬段的侧面设置有观察孔3
‑
4,所述观察孔3
‑
4正对内筒3
‑
5的下侧;所述除硬段底部侧面的第一碱加药口与第一碱加药分配器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出水管(4
‑
5)、第一碱加药分配器(3
‑
1)、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3
‑
2)、第二碱加药分配器(2
‑
1)、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2
‑
2)、进水管(1
‑
1)及晶种排放管(1
‑
7);壳体自上到下依次分为出水区、除硬段、除硅段及进水区,出水区的顶部出口与出水管(4
‑
5)相连通,所述除硬段的中部内设置有内筒(3
‑
5),所述除硬段底部侧面的第一碱加药口与第一碱加药分配器(3
‑
1)相连通,除硬段底部侧面的除钙药剂加药口与除钙药剂加药分配器(3
‑
2)相连通,除硬段内设置有分流功能构件(3
‑
3);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第二碱加药口与第二碱加药分配器(2
‑
1)相连通,除硅段底部侧面上的除硅药剂加药口与除硅药剂加药分配器(2
‑
2)相连通,进水管(1
‑
1)的端部经进水区的底部插入于进水区内后与布水器(1
‑
2)相连通,进水区顶部侧面的晶种排放口与晶种排放管(1
‑
7)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出水区内设置有顶部pH测量装置(4
‑
3)及浊度测量装置(4
‑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同步除硬除硅结晶反应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取样管(4
‑
2),出水区侧面的顶部取样口与顶部取样管(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江,李甲伟,胡大龙,邢文斌,余耀宏,巩鹏,李正川,张江涛,杨阳,吴刚,郭鹏飞,姜琪,杨永,卢剑,王璟,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正宁电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