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聚合反应中反应气氢气浓度的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337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2
一种控制聚合反应中反应气氢气浓度的系统,包括有聚合单元、膜分离组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分离罐、第二分离罐。本申请还公开了控制方法,从反应单元中抽出一股高压循环气,通过膜分离组件渗透后得到富氢气,富氢气先经过第一、第二换热器换热,再通过第一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气相先经过制冷机制冷,然后输入第二换热器,冷却第二换热器内的富氢气,最后排废;分离后的液相先输入第一换热器,冷却第一换热器内的富氢气,然后进入第二分离罐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后的物流分别返回聚合单元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准确控制反应气中氢气的浓度,最大程度回收排放气中的有效成分,提高原料利用率,有较高的经济性。有较高的经济性。有较高的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聚合反应中反应气氢气浓度的系统和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高分子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控制聚合反应中反应气氢气浓度的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聚合物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聚合工艺有气相法、溶液法、淤浆法。
[0003]不管是何种聚合工艺,工业上常使用氢气作为树脂相对分子量调节剂,在聚合反应过程中起着链转移的作用,并且随着单体物料中氢浓度的增大,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应减少,熔体流动速率(以下简称MFR)相应增大,从而达到对聚合物MFR的控制,这一过程称之为氢调。
[0004]当采用氢调法制备聚合物材料时,制备的聚合物材料产品分子量分布宽,质量稳定,外观无色透明,无异味,但反应气中氢气浓度高易导致生产不稳定,需增大单体进料量。然而,当氢气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熔融指数增加的程度降低,而催化活性下降,影响催化效率。因此,氢气的加入量受到聚合工艺的限制。
[0005]工业装置中,氢气进料常加入过量氢气,为了维持反应器各组分的稳定,防止不凝气累积,常在反应釜釜顶循环气中抽一股有效气直接排放,造成浪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聚合反应中反应气氢气浓度的系统,包括有:聚合单元(1),具有供原料输入的聚合入口、供未反应有效气输出的聚合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膜分离组件(2),该膜分离组件(2)的入口(21)与上述聚合单元(1)的聚合出口相连通,该膜分离组件(2)之膜的高压侧出口(22)与上述聚合单元(1)的聚合入口相连通;第一换热器(3),具有第一热介质通道(31)和第一冷介质通道(32),所述第一热介质通道(31)的入口与上述膜分离组件(2)之膜的低压侧出口(23)相连通;第二换热器(4),具有第二热介质通道(41)和第二冷介质通道(42),所述第二热介质通道(41)的入口与上述第一换热器(3)之第一热介质通道(31)的出口相连通;第一分离罐(5),用于气液分离,并具有第一分离入口(51),第一气相出口(52)、第一液相出口(53),所述第一分离入口(51)与上述第二换热器(4)之第二热介质通道(41)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液相出口(53)与上述第一换热器(3)之第一冷介质通道(32)的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气相出口(52)通过带有制冷机(6)的管线与上述第二换热器(4)之第二冷介质通道(42)的入口相连通;第二分离罐(7),用于气液分离,并具有第二分离入口(71),第二气相出口(72)、第二液相出口(73),所述第二分离入口(71)与上述第一换热器(3)之第一冷介质通道(32)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气相出口(72)、第二液相出口(73)与上述聚合单元(1)的聚合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冷却器(8),设于膜分离组件(2)之膜的低压侧出口(23)与第一换热器(3)之第一热介质通道(31)的入口的连接管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组合成为一台具有一个管程(310)以及两个壳程的多股流换热器(300),第一热介质通道(31)、第二热介质通道(41)依次相连通并作为多股流换热器(300)的管程(310),且第一热介质通道(31)的入口作为管程入口(311)、第二热介质通道(41)的出口作为管程出口(312);将多股流换热器(300)的两个壳程分别记为第一壳程(321)、第二壳程(322),所述第一壳程(321)、第二壳程(322)沿管程入口(311)至管程出口(312)的方向依次布置,且第一换热器(3)的第一冷介质通道(32)作为第一壳程(321),第二换热器(4)的第二冷介质通道(42)作为第二壳程(32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4)之第二冷介质通道(42)的出口连接有用于排放废气的排气管线(43),且排气管线(43)上设有用于控制气流量的排气阀门(44)。5.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权项所述的系统来控制反应气氢气浓度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一、将聚合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崇汀徐小武李姗姗
申请(专利权)人:金聚合科技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