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开挖支撑领域,公开了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本体(1),桥墩本体(1)包括地面部(2)和预埋至地面下的地下部(3),地下部(3)处于隧道开挖的行进路线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平台(4),支撑平台(4)包括两侧的支撑座(5),支撑座(5)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隧道顶部的桥拱(6),桥拱(6)和地下部(3)固定连接,地下部(3)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连接孔(7),连接孔(7)内通过混凝土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8),连接骨架(8)与桥拱(6)部分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成型结构。该支撑结构具有支撑可靠,施工周期短,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支撑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基础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的地下工程和地下交通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由于城市建设前期基础建设未进行规划,所以后期进行地下建设与地面的高架路桥墩出现冲突。所以现在需要解决这一技术问题。
[0003]中国专利CN201510173784.2提供了一种超浅埋隧道上方还建建筑物的构筑方法。其采用的是将桥墩拆除,然后进行基座建设,最后重新建设桥墩,该种建设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桥墩拆除的过程中会导致高架桥暂时封闭不能通车,造成交通不便,第二拆除桥墩会对原有的桥梁系统造成影响,使其承重不稳,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本体,桥墩本体包括地面部和预埋至地面下的地下部,地下部处于隧道开挖的行进路线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包括两侧的支撑座,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隧道顶部的桥拱,桥拱和地下部固定连接,地下部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通过混凝土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连接骨架与桥拱部分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成型结构。
[0006]作为优选,连接骨架为钢筋网结构,钢筋网包括网体部以及用于插接在连接孔内的连接部,网体部为环状的钢筋结构。
[0007]作为优选,连接部包括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为矩形状的钢筋连接结构,连接组件由6根或8根钢筋组成,所述连接孔的截面与连接组件的界面相匹配。
[0008]作为优选,连接部包括设置在网体部内圈上部的第一连接部,以及设置在内圈下部的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为环状结构。
[0009]作为优选,第二连接部与网体部轴线的夹角为60度~75度。
[0010]作为优选,第二连接部与网体部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11]作为优选,桥墩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铆杆,连接铆杆为钢筋件,形状为L形。
[0012]作为优选,延伸至桥拱下方的桥墩结构在桥拱和桥墩固定连接后截断与桥拱的连接。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4]本方案通过结构设计,新进行桥墩和底座的连接,然后进行拆除多余桥墩部分,该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快,安全性高,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桥墩和隧道的空间位置示意图。
[0016]图2是支撑平台和桥墩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连接骨架与桥墩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的附图标记为以下技术名称:
[0019]1—桥墩本体、2—地面部、3—地下部、4—支撑平台、5—支撑座、6—桥拱、7—连接孔、8—连接骨架、9—网体部、10—连接部、11—连接组件、12—第一连接部、13—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1]实施例1
[0022]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包括桥墩本体1,桥墩本体1包括地面部2和预埋至地面下的地下部3,地下部3处于隧道开挖的行进路线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平台4,支撑平台4包括两侧的支撑座5,支撑座5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隧道顶部的桥拱6,桥拱6和地下部3固定连接,地下部3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连接孔7,连接孔7内通过混凝土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8,连接骨架8与桥拱6部分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成型结构。本方案对原有的桥墩结构不事先进行拆除,采用先连接后拆除的方法进行建造,当支撑结构与桥拱6应力一体连接后在进行隧道内的桥墩拆除。
[0023]本方案中采用的连接结构为钢筋结构,连接骨架8为钢筋网结构,钢筋网包括网体部9以及用于插接在连接孔7内的连接部10,网体部9为环状的钢筋结构。其中连接骨架8与桥拱6模板内的钢筋结构连接为一体。
[0024]由于一般桥墩结构为圆柱形,所以本方案中连接部10包括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组件11,连接组件11为矩形状的钢筋连接结构,连接组件11由6根或8根钢筋组成,所述连接孔7的截面与连接组件11的界面相匹配。
[0025]本实施中,连接部10包括设置在网体部9内圈上部的第一连接部12,以及设置在内圈下部的第二连接部13,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13均为环状结构。采用双层连接部10结构能够保证浇筑时桥墩和桥拱6连接的可靠性,保证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0026]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与网体部9轴线的夹角为60度~75度。双层连接部10与网体部9形成三角形结构,保证了支撑的稳定性。
[0027]作为优选,桥墩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铆杆,连接铆杆为钢筋件,形状为L形。
[0028]作为优选,延伸至桥拱6下方的桥墩结构在桥拱6和桥墩固定连接后截断与桥拱6的连接。
[002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30]本方案通过结构设计,新进行桥墩和底座的连接,然后进行拆除多余桥墩部分,该种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快,安全性高,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
[0031]实施例2
[00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13与网体部9轴线的夹角为90度。
[0033]实施例3
[00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0为三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墩本体,桥墩本体包括地面部和预埋至地面下的地下部,地下部处于隧道开挖的行进路线上,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包括两侧的支撑座,支撑座之间连接有用于形成隧道顶部的桥拱,桥拱和地下部固定连接,地下部的周向侧面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内通过混凝土固定安装有连接骨架,连接骨架与桥拱部分通过浇筑混凝土形成一体成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骨架为钢筋网结构,钢筋网包括网体部以及用于插接在连接孔内的连接部,网体部为环状的钢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桥墩下穿隧道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包括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为矩形状的钢筋连接结构,连接组件由6根或8根钢筋组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将军,胡远新,罗磊,郭红里,陈艳春,陈树林,钟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隧道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