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27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既有隧道的仰坡上的悬臂支撑组件和落石防护组件;其中,悬臂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沿横向间隔排布的悬臂梁,悬臂梁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悬臂梁的固定端固定于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悬臂梁的自由端自固定端向外延伸并悬挑布设;落石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盖板和防护支架,防护支架沿横向支撑在悬臂梁之间,防护盖板设于防护支架上,以通过防护盖板遮盖在既有隧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同于传统棚洞需立柱落底,通过以锚代撑解决高陡仰坡支撑无法落地的问题,同时可在不干扰高速公路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设置,并且还可以安装于传统棚洞无法实现安装的地势陡峭的地区。装的地势陡峭的地区。装的地势陡峭的地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隧道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许多运营多年的既有线上隧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各种病害,尤其在山地分布广泛的西南地区,由于隧道洞口风化岩层的剥落,不仅制约了既有线的扩能改造,而且危及行车的运营安全,必须得到有效及时的整治。
[0003]现有技术中针对隧道洞口风化岩层的剥落采用的棚洞结构通常需要立柱落底,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运营干扰较大,尤其是在一些地势陡峭的地区,传统棚洞结构形式通常无法有效解决风化岩层剥落的防护问题。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以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棚洞结构需要立柱落底,存在施工过程中对既有线运营干扰较大,难以适用于地势陡峭地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包括用于设置在既有隧道的仰坡上的悬臂支撑组件和落石防护组件;其中,
[0007]所述悬臂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沿横向间隔排布的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自所述固定端向外延伸并悬挑布设;
[0008]所述落石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盖板和防护支架;所述防护支架沿横向支撑在所述悬臂梁之间,所述防护盖板设于所述防护支架上,以通过所述防护盖板遮盖在所述既有隧道的上方。
[0009]优选地,所述悬臂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悬臂梁一一对应设置的斜撑杆组;每组所述斜撑杆组包括倾斜布设的斜撑杆;其中,所述斜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斜撑杆的第一端用于锚固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所述斜撑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斜撑杆的第一端倾斜向上延伸用于从所述悬臂梁的底部支撑所述悬臂梁。
[0010]优选地,所述悬臂支撑组件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悬臂梁;所述防护支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防护支架沿所述悬臂梁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
[0011]优选地,所述悬臂支撑组件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横向支撑在两个所述悬臂梁之间,多根所述横梁沿所述悬臂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悬臂梁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防护支架为开口朝下设置的钢拱架,所述钢拱架具有两个拱脚,所述
拱脚与所述悬臂梁一一对应布设以使所述钢拱架支撑在两根所述悬臂梁之间。
[0013]优选地,所述防护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内侧,所述第一盖板和/或所述第二盖板的形状与所述钢拱架相匹配,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第二盖板之间预留有隔层空间,所述第一盖板搭接于所述钢拱架的顶部,所述第二盖板通过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盖板上,所述隔层空间内填充有轻质材料。
[0014]优选地,所述悬臂支撑组件还包括加强框梁和多根预应力锚索,所述加强框梁的形状与所述钢拱架相匹配,所述加强框梁通过所述预应力锚索锚固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所述悬臂梁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加强框梁固定于所述隧道仰坡上。
[0015]优选地,所述落石防护组件还包括设于两根所述悬臂梁之间的加强板组件;所述加强板组件包括至少一块沿所述既有隧道的延伸方向依次拼接的加强钢板;所述加强钢板搭接于所述横梁的顶部。
[0016]优选地,所述斜撑杆的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落石防护组件还包括防护网和多根锚杆,所述锚杆用于将所述防护网固定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通过在既有隧道洞口上方处的既有隧道仰坡延伸设有多根悬臂梁,在所述悬臂梁上设置有防护支架与防护盖板,从而配合形成悬臂式棚洞结构遮盖于既有隧道的上方,如此设置的悬臂式棚洞结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棚洞需要立柱落底,通过以锚代撑解决高陡仰坡支撑无法落地的问题,同时可在不干扰高速公路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进行施工设置,并且还可以安装于传统棚洞无法实现安装的地势陡峭的地区。此外,在所述悬臂梁的正下方设置斜撑,在悬臂梁之间加设横梁,并在横梁上架设用于二次防护的加强钢板,同时在悬臂梁的固定端设置加强框梁,能够大幅提高整个悬臂式棚洞结构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稳定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的应用场景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另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的应用场景图。
[0023]本技术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0024]附图标号说明:
[0025]10、既有隧道;20、仰坡;30、悬臂支撑组件;310、悬臂梁;311、固定端;312、自由端;320、斜撑杆;321、第一端;322、第二端;330、横梁;340、加强框梁;341、预应力锚索;40、落石防护组件;410、防护盖板;420、防护支架;430、加强钢板;440、防护网;441、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9]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设置在既有隧道的仰坡上的悬臂支撑组件和落石防护组件;其中,所述悬臂支撑组件包括至少两根沿横向间隔排布的悬臂梁,所述悬臂梁包括相对设置的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悬臂梁的固定端固定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所述悬臂梁的自由端自所述固定端向外延伸并悬挑布设;所述落石防护组件包括防护盖板和防护支架;所述防护支架沿横向支撑在所述悬臂梁之间,所述防护盖板设于所述防护支架上,以通过所述防护盖板遮盖在所述既有隧道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撑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悬臂梁一一对应设置的斜撑杆组;每组所述斜撑杆组包括倾斜布设的斜撑杆;其中,所述斜撑杆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斜撑杆的第一端用于锚固于所述既有隧道的仰坡上,所述斜撑杆的第二端自所述斜撑杆的第一端倾斜向上延伸用于从所述悬臂梁的底部支撑所述悬臂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撑组件包括两根间隔设置的悬臂梁;所述防护支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防护支架沿所述悬臂梁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悬臂支撑组件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沿横向支撑在两个所述悬臂梁之间,多根所述横梁沿所述悬臂梁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悬臂梁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护危岩落石的悬臂式棚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支架为开口朝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锦强王海林陈志刚杨雄陈兆蒋胜波傅立新孙玉龙李拼谭师好胡久羡谢也真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