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它包括预留接口、在建隧洞、端部封板、截渗灌浆、堵口和接口通道。预留接口位于在建隧洞的下方,是后施工输水隧洞先行实施的交叉段结构;端部封板位于预留接口两端,用于维护端部围岩的稳定;截渗灌浆位于预留接口两端的周边岩体内,用于截断两端岩体中的裂隙水沿接口初期支护与岩体间的间隙向交叉点渗流的渗漏通道;堵口位于接口衬砌的边墙上,为接口衬砌施工完成后模板、灌浆设施及人员撤离的出口;接口通道位于在建隧洞的底板下部,为施工预留接口的临时斜坡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减少淤积、方便排水,山体空间综合利用,投资省等优点。投资省等优点。投资省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的输水隧洞结构,具体涉及一种钻爆法施工的两条输水隧洞近距离交叉穿越时,为减少后施工的输水隧洞爆破下穿施工对先施工的隧洞振动影响,在先施工的输水隧洞建设时,预先完成后施工输水隧洞交叉段的下穿接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钻爆法是通过钻孔、装药、爆破开挖岩石的方法,因施工灵活、造价低、地质条件适应性强而在水利行业输水隧洞开挖工程中广泛应用。
[0003]随着国家水网的建设,输水隧洞因具有密闭输水、占地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在引调水工程中被广泛采用,输水线路在山体中交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0004]考虑防洪影响,高于地表的山体往往被用作市政公路或铁路隧道的建设空间;而有压输水的输水隧洞往往低于隧道布置,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输水隧洞内水外渗;另一方面,也是避免输水隧洞上穿隧道时渗水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0005]输水线路在穿越平原沟谷等浅埋段时,一般采用地下埋管形式,为减少开挖及回填工程量,埋管高程一般都是略低于地表布置;为了隧洞检修时自流排水方便,输水隧洞高程一般要高于埋管;因此,输水隧洞往往集中在低于或略高于地表的山体空间中建设。
[0006]综合在山体中避让上部公路或铁路隧道、要高于浅埋段埋管以便自流排水两方面要求,多条输水线路交叉时,往往高程上属于近距离交叉。
[0007]近距离交叉的输水隧洞,后施工的输水隧洞采用钻爆法对已建的输水隧洞结构安全存在较大影响,容易导致渗透失稳和水力劈裂现象。《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
‑
2016)也规定,相邻隧洞之间的岩体厚度不宜小于2倍开挖洞径(或洞宽),确因布置需要,经论证岩体厚度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1倍开挖洞径(或洞宽)。
[0008]因此,常规输水线路交叉设计时,为保证交叉部位的隧洞间岩体厚度,后施工的输水隧洞为了与已建输水隧洞保留安全距离,在下穿已建输水隧洞时,往往需设置局部倒虹吸或整体降低交叉点及交叉点下游的隧洞高程。山体中的输水隧洞采用局部倒虹吸结构,存在无法自流排水,抽排点距离埋管放水阀井出口太远检修困难等问题;如整体降低交叉点及交叉点下游的隧洞高程,又将加大浅埋段埋管的埋深,造成工程投资大幅增加,且输水洞线放空检修时,浅埋段埋管排水水量也会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山体中钻爆法施工的输水隧洞近距离交叉时,后施工交叉下穿的输水隧洞为与已建输水隧洞保持安全距离,而大幅调整纵坡导致排水检修困难或投资大幅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在先施工的输水隧洞建设时,预先完成后施工输水隧洞交叉段结构。
[0010]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包括预留接口、在建隧洞、端部封
板、截渗灌浆、堵口和接口通道;所述接口位于所述在建隧洞的下方,根据后施工隧洞轴线需要与在建隧洞交叉布置,包括接口初期支护和接口衬砌;所述在建隧洞为先行施工的输水隧洞,包括隧洞初期支护和隧洞衬砌;所述端部封板位于预留接口两端;所述截渗灌浆位于预留接口两端的周边岩体内,用于截断两端岩体中的裂隙水沿接口初期支护与岩体间的间隙向交叉点渗流的渗漏通道;所述堵口位于交叉点预留接口的接口衬砌的边墙上;所述接口通道位于在建隧洞的底板下部,为施工预留接口的临时斜坡通道。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接口初期支护为预留接口开挖后的挂网锚喷结构,用于维持预留接口在接口衬砌施工前的施工安全,在预留接口开挖时实施完成;接口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后施工输水隧洞先行实施的交叉段输水及防渗结构。接口衬砌包括顶拱、边墙和底板,分别位于接口衬砌的顶部、两侧和底部,整体组成接口衬砌。
[0013]进一步地,所述隧洞初期支护为在建隧洞开挖后的挂网锚喷结构,用于维持在建隧洞的施工安全;隧洞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在建隧洞的输水及防渗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封板为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采用锚筋锚固于岩体内,用于维护端部围岩的稳定,在后施工输水隧洞开挖贯通至预留接口的端部时,也可对已建的接口衬砌起防爆破飞石破环作用。
[0015]进一步地,在所述预留接口的接口衬砌、在建隧洞的隧洞衬砌中设置有衬砌伸缩缝,间距6m~12m,用于避免接口衬砌、隧洞衬砌出现环向裂缝。
[0016]进一步地,所述堵口为接口衬砌施工完成后,模板、灌浆设施及人员撤离的出口;所述堵口在接口衬砌、端部封板、截渗灌浆完成后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封闭,在接口衬砌背离接口通道一侧的模板只能留待后期工程拆除。
[0017]进一步地,所述接口通道在堵口完工后,采用埋石混凝土或低标号混凝土回填处理。
[0018]进一步地,所述预留接口在所述在建隧洞掌子面按标准断面开挖及进行隧洞初期支护通过交叉口,并向前方推进至少30m后,再回头依次施工接口通道岩体开挖、预留接口洞挖、预留接口初期支护、预留结构衬砌、端部封板、截渗灌浆、堵口回填、接口通道回填;然后再继续在建隧洞的洞挖及隧洞初期支护,在建隧洞的隧洞衬砌在开挖贯通后再实施。
[0019]进一步地,所述预留接口除圆拱直墙断面外,也可根据后建隧洞工程需要采用圆形、或平底圆形、或马蹄形、或平底马蹄形等断面结构。
[0020]进一步地,所述在建隧洞除平底圆形断面外,也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圆拱直墙、或圆形、或马蹄形、或平底马蹄形等断面结构。
[0021]进一步地,所述预留接口的接口初期支护在围岩地质条件好时可取消,在围岩地质条件较差时还可增加钢支撑。
[0022]进一步地,所述在建隧洞的初期支护在围岩地质条件好时可取消,在围岩地质条件较差时还可增加钢支撑。
[0023]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封板与两端岩体间,也可视需要再增设橡胶垫、或豆粒石等爆破缓震隔层。
[002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1、有利减少淤积及方便排水。通过给近距离交叉下穿的后施工隧洞先行实施预留结口,可有效抬高施工隧洞的高程至少1倍洞径,既避免了交叉部位后建输水隧洞设置倒虹
吸段容易发生淤积的问题,也有利于整个后建输水隧洞的自流排水。
[0026]2、有利于山体空间综合利用。通过减少两交叉隧洞间的岩体至零距离,有效提高了山体空间的综合利用效率,对于输水隧洞先建设、公路隧道或铁路隧道尚在规划的地区,可以为上部山体预留更大的建设空间。
[0027]3、投资省。预留接口属于本身后施工输水隧洞的建设内容,这一技术主要增加的工程量为接口通道的局部洞挖及回填混凝土,相对于后施工隧洞大幅调整纵坡,导致浅埋段埋管埋深加大增加的工程量而言,投资大幅节省。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0029]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0030]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0031]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预留接口、在建隧洞、端部封板、截渗灌浆、堵口和接口通道;所述接口位于所述在建隧洞的下方,根据后施工隧洞轴线需要与在建隧洞交叉布置,包括接口初期支护和接口衬砌;所述在建隧洞为先行施工的输水隧洞,包括隧洞初期支护和隧洞衬砌;所述端部封板位于预留接口两端;所述截渗灌浆位于预留接口两端的周边岩体内,用于截断两端岩体中的裂隙水沿接口初期支护与岩体间的间隙向交叉点渗流的渗漏通道;所述堵口位于交叉点预留接口的接口衬砌的边墙上;所述接口通道位于在建隧洞的底板下部,为施工预留接口的临时斜坡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初期支护为预留接口开挖后的挂网锚喷结构,用于维持预留接口在接口衬砌施工前的施工安全,在预留接口开挖时实施完成;所述接口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后施工输水隧洞先行实施的交叉段输水及防渗结构;所述接口衬砌包括顶拱、边墙和底板,分别位于接口衬砌的顶部、两侧和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叉预留下穿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隧洞初期支护为在建隧洞开挖后的挂网锚喷结构,用于维持在建隧洞的施工安全;所述隧洞衬砌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所述在建隧洞的输水及防渗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爆法隧洞近距离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勇,董合费,谢宇琦,王美凤,褚长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