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S2,采用基于单侧壁导坑法或双侧壁导坑法的改进工法进行隧道开挖;S3,架设钢架;S4,拆除中隔壁和临时仰拱;S5,二次衬砌施作;其中,采用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第一步开挖左上导坑;第二步开挖左中导坑,第三步开挖右上导坑,第四步开挖右中导坑,第五步开挖左下导坑,第六步开挖右下导坑;第七步开挖中部上导坑,第八步开挖中部中导坑,第九步开挖中部下导坑;采用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依次开挖左上导坑、左中导坑、右上导坑、右中导坑、左下导坑和右下导坑。其有效减少塑性破坏区域分布,降低塑性变形程度,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安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国家,交通的便捷程度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公路隧道作为交通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其良好的通过性和安全性以及在缩短线路、穿越复杂地层、减少一般路基开挖对植被破坏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公路隧道在我国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进入21世纪后,为了适应经济快速发展需求,提高交通运输能力,全国公路隧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公路隧道由最初的两车道逐步演变为三车道、四车道。对于超大断面公路隧道,目前相关理论研究仍较为匮乏,超大断面分岔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大多仍在探索试验阶段。
[0003]在目前大跨分岔隧道施工中,对于围岩级别较差情况下,一般采用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或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传统双侧璧导坑改进工法是利用两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导洞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传统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是利用1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2个小断面施工,再将断面分成上台阶、下台阶;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
[0004]此两种工法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是目前比较通行的在浅埋段或者软弱围岩段实施的开发工法。但随者当前大断面和超大断面隧道施工的增多,此工法在对塑性破坏区控制出现一定的不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其有效减少塑性破坏区域分布,降低塑性变形程度,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如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符合预设要求,则进入步骤S2;如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不符合预设要求,则进行超前支护,直至符合预设要求;
[0008]S2,采用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或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进行隧道开挖;
[0009]S3,架设钢架;
[0010]S4,拆除中隔壁和临时仰拱;
[0011]S5,二次衬砌施作;
[0012]其中,在步骤S2中,当采用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将隧道断面划分为三个台阶,分别为上台阶、中台阶和下台阶,所述上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上导坑、中部上导坑和右上
导坑;所述中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中导坑、中部中导坑和右中导坑;所述下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下导坑、中部下导坑和右下导坑;具体开挖顺序如下:
[0013]S21,开挖左上导坑,左上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上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4]S22,开挖左中导坑,左中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中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5]S23,开挖右上导坑,右上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上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6]S24,开挖右中导坑,右中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中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7]S25,开挖左下导坑,左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左下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8]S26,开挖右下导坑,右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右下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19]S27,开挖中部上导坑,中部上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中部上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0]S28,开挖中部中导坑,中部中导坑开挖完成后在其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1]S29,开挖中部下导坑,中部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在其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2]当采用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将隧道断面划分为三个台阶,分别为上台阶、中台阶和下台阶,所述上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上导坑、右上导坑;所述中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中导坑、右中导坑;所述下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下导坑、右下导坑;具体开挖顺序如下:
[0023]S21
’
,开挖左上导坑,左上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上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4]S22
’
,开挖左中导坑,左中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中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5]S23
’
,开挖右上导坑,右上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并在右上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6]S24
’
,开挖右中导坑,右中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中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7]S25
’
开挖左下导坑,左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下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8]S26
’
,开挖右下导坑,右下导坑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下导坑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
[0029]进一步地,在掌子面开挖前,需要按照规范要求实施超前地质预报,预报方法为地质雷达法、超前钻孔法或TSP法。
[0030]进一步地,所述超前支护是采用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
[0031]进一步地,中隔壁拆除前需满足初期支护已封闭成环并满足设计强度要求。
[0032]进一步地,当监控量测变形稳定时才可进行中隔壁的拆除,拆除作业点距离最近的中部开挖掌子面距离不得小于30m,拆除过程中则需要对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进行加密监
测。
[0033]进一步地,施工过程中,还对隧道支护结构、地面、地表附近建构筑物进行定期的变形监测,如果出现异常变形,则对施工人员提出预警。
[003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5]本专利技术的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以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和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为基础,对其工法进行改进,减少塑性破坏区域分布,降低塑性变形程度,使其更加适合隧道超大断面开挖,进一步保证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一实施例的开挖顺序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另一实施例的开挖顺序示意图;
[0038]图3为采用传统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的围岩塑性屈服破坏区域示意图;
[0039]图4为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的围岩塑性屈服破坏区域示意图;
[0040]图5为采用传统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的围岩塑性屈服破坏区域示意图;
[0041]图6为采用本专利技术中的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的围岩塑性屈服破坏区域示意图;
[0042]其中:...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大断面山岭隧道开挖的改进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进行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如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符合预设要求,则进入步骤S2;如果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不符合预设要求,则进行超前支护,直至符合预设要求;S2,采用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或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进行隧道开挖;S3,架设钢架;S4,拆除中隔壁和临时仰拱;S5,二次衬砌施作;其中,在步骤S2中,当采用双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将隧道断面划分为三个台阶,分别为上台阶、中台阶和下台阶,所述上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上导坑(1)、中部上导坑(7)和右上导坑(3);所述中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中导坑(2)、中部中导坑(8)和右中导坑(4);所述下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下导坑(5)、中部下导坑(9)和右下导坑(6);具体开挖顺序如下:S21,开挖左上导坑(1),左上导坑(1)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上导坑(1)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2,开挖左中导坑(2),左中导坑(2)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左中导坑(2)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3,开挖右上导坑(3),右上导坑(3)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上导坑(3)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4,开挖右中导坑(4),右中导坑(4)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右中导坑(4)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5,开挖左下导坑(5),左下导坑(5)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左下导坑(5)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6,开挖右下导坑(6),右下导坑(6)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施工中隔壁,并在右下导坑(6)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7,开挖中部上导坑(7),中部上导坑(7)开挖完成后对其进行锚喷支护,然后在中部上导坑(7)的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8,开挖中部中导坑(8),中部中导坑(8)开挖完成后在其底部施作临时仰拱;S29,开挖中部下导坑(9),中部下导坑(9)开挖完成后在其底部施作临时仰拱;当采用单侧壁导坑改进工法开挖时,将隧道断面划分为三个台阶,分别为上台阶、中台阶和下台阶,所述上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上导坑(1)、右上导坑(3);所述中台阶依次分布有左中导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丰,赵明喆,李亚修,袁梦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桥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