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配件模具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及其冲压模具,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设计展开零件平面图,在平面图中标出外形尺寸,孔径,孔距,转入编程,设计人员将图纸流转到制造部,制造部按零件图要求,进行加工;Step2:制定冲压顺序,进行冲裁、弯曲、拉深和局部成型,分别由4台冲压机床完成,围绕4个核心工序,配备有上下料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完成压机之间物料转换;所述冲压模具采用冲压与注塑相结合的生产方式,可进行灵活的生产调整,在分模的过程中,可预先提供柔和的气流吹动,在冲压时,先使得冲压成型件与动模主体的接触处松动,再顶出冲压成型件,可避免留下凹痕瑕疵。可避免留下凹痕瑕疵。可避免留下凹痕瑕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及其冲压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件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及其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装备,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新产品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即要求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同时,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冲压模具是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加工成零件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汽车配件常采用冲压工艺的方式进行制备,例如主体部件的装饰板,作为重要构件之一,其生产制备的过程也较为重要;
[0003]但是,现有冲压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
[0004]1、目前市场上的关于笔记本电脑的配件模具,缺乏冲压与注塑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难以配合不同生产需要的企业进行灵活的生产调整,并且在动模与定模分模的过程中,大多是由顶杆直接将成型件顶出动模,直接的硬性接触会在冲压成型件上留下凹痕瑕疵,无法预先提供柔和接触来帮助成型件脱模,且在生产注塑制品时,难以加速注塑成型件与顶杆硬性接触处的固化;
[0005]2、在简化生产工序上还有所缺乏,难以一体化的完成对动模与定模的日常喷油维护的操作;
[0006]3、装饰板在注塑完成后,其边角容易出现拉丝、毛刺和凸起等注塑瑕疵,对于较为明显的瑕疵缺乏协同处理的措施,无法在冲压过程中,同步完成边角瑕疵的去除,耽误生产进程。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及其冲压模具,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配件模具缺乏冲压与注塑相结合的生产方式,难以配合不同生产需要的企业进行灵活的生产调整,在动模与定模分模的过程中,直接的硬性接触会在冲压成型件上留下凹痕瑕疵,无法预先提供柔和接触来帮助成型件脱模,且难以加速成型件与顶杆硬性接触处的固化,难以一体化的完成对动模与定模的日常喷油维护的操作,无法在冲压过程中,同步完成边角瑕疵去除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tep1:设计展开零件平面图,在平面图中标出外形尺寸,孔径,孔距,转入编程,设计人员将图纸流转到制造部,制造部按零件图要求,进行加工;
[0013]Step2:制定冲压顺序,进行冲裁、弯曲、拉深和局部成型,分别由4台冲压机床完成,围绕4个核心工序,配备有上下料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完成压机之间物料转换;
[0014]Step3:采用SIMS系统在冲压车间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网络,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光纤,分支网络采用百兆网线;
[0015]Step4:仓库物流系统中的交通工具和盛具通过唯一识别码RFID与厂区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交互;
[0016]Step5:在SIMS系统基础上,搭载数据仓库服务器和联机分析服务器群,配置智能化冲压商业智能服务的平台,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
[0017]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包括定模主体、动模主体、冲压驱动部件和气喷助脱机构,所述定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动模主体,所述动模主体的右侧安装有冲压驱动部件,所述冲压驱动部件表面的四组顶杆与动模主体滑动连接,所述定模主体和动模主体通过气喷助脱机构活动连接,所述气喷助脱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限位滑块,所述导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前侧所述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背侧所述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两组挤压筒,所述挤压筒套设在活塞杆的表面,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一衔接杆和第二衔接杆,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交叉分布,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的两端与限位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挤压筒的输气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表面连通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侧面设置有喷油头;所述喷气管和喷油头与导管通过切换机构相连接,所述切换机构能够调整喷油头和喷气管的所处方位;所述定模主体的前侧与动模主体的前侧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磨砂盒和第二磨砂盒。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可选技术方案:
[0019]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衔接板,所述定模主体和动模主体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喷气管与喷油头插接在调节板的表面,所述喷气管的表面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螺筒,所述螺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钮,所述转钮与导管相连通,所述转钮与导管通过内嵌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喷油头与喷气管的内壁开设有与螺筒表面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0020]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挤压筒的顶端开设有注油口,所述注油口与挤压筒内部的空腔相连通。
[0021]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一组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另一组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
[0022]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打磨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在定模主体的正面,所述安装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套模块,所述套模块的表面套设有第一磨砂盒,所述第一磨砂盒的内壁均匀固定连接有四组第二磨砂盒,所述第二磨砂盒与固定柱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柱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四组第二弹簧,所述动模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左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框,所述连接框与第二磨砂盒通过四组U型杆固定连接,所述动模主体的顶端设置有提拉机构,所述提拉机构能够驱动固定柱的伸缩。
[0023]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固定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磨砂盒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回弹状态。
[0024]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U型杆位于第二磨砂盒与连接框之间,所述连接框的一端与第二磨砂盒固定连接,所述U型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框固定连接。
[0025]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提拉机构包括第一牵引杆,所述第一牵引杆的底端与安装板的顶端铰接相连,所述第一牵引杆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左端转动连接有第二牵引杆,所述第二牵引杆的前端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与安装板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固定在固定柱的表面。
[0026]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皮带的内壁设置有两组皮带,所述皮带与限位杆相贴合,所述限位杆固定在安装板的表面,所述限位杆导向皮带的移动轨迹。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9]1、本专利技术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tep1:设计展开零件平面图,在平面图中标出外形尺寸,孔径,孔距,转入编程,设计人员将图纸流转到制造部,制造部按零件图要求,进行加工;Step2:制定冲压顺序,进行冲裁、弯曲、拉深和局部成型,分别由4台冲压机床完成,围绕4个核心工序,配备有上下料机器人和搬运机器人完成压机之间物料转换;Step3:采用SIMS系统在冲压车间和服务器之间建立网络,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光纤,分支网络采用百兆网线;Step4:仓库物流系统中的交通工具和盛具通过唯一识别码RFID与厂区信息采集系统进行交互;Step5:在SIMS系统基础上,搭载数据仓库服务器和联机分析服务器群,配置智能化冲压商业智能服务的平台,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2.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所述冲压模具是对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冲压加工生产方法的实施装置,包括定模主体、动模主体、冲压驱动部件和气喷助脱机构,所述定模主体的右侧设置有动模主体,所述动模主体的右侧安装有冲压驱动部件,所述冲压驱动部件表面的四组顶杆与动模主体滑动连接,所述定模主体和动模主体通过气喷助脱机构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喷助脱机构包括导轨,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皆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组限位滑块,所述导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前侧所述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背侧所述限位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皆固定连接有两组挤压筒,所述挤压筒套设在活塞杆的表面,所述定模主体与动模主体的上下两侧设置有第一衔接杆和第二衔接杆,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交叉分布,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铰接相连,所述第一衔接杆与第二衔接杆的两端与限位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挤压筒的输气端连通有导管,所述导管的表面连通有喷气管,所述喷气管的侧面设置有喷油头;所述喷气管和喷油头与导管通过切换机构相连接,所述切换机构能够调整喷油头和喷气管的所处方位;所述定模主体的前侧与动模主体的前侧设置有打磨机构,所述打磨机构包括第一磨砂盒和第二磨砂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配件冲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衔接板,所述定模主体和动模主体前后两侧的上下两端皆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时良,冯悦榕,
申请(专利权)人:海宁翼达电机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