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55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第一模座、第二模座、至少一个行位以及弹性单元,所述第一模座用于承载至少一侧边开设有卡槽的工件;所述第二模座与所述第一模座对应设置;所述行位可滑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模座,且其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模座和/或所述第一模座的运动方向垂直;每一所述行位包括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的凸起;所述弹性单元连接至所述第二模座,并与所述工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座和/或所述第二模座被驱动时,所述弹性单元抵接并驱动所述工件贴合至所述第一模座,直至所述凸起插设至所述卡槽内,以解决工件放置不到位或翘曲,使得行位易与工件碰撞的技术问题。使得行位易与工件碰撞的技术问题。使得行位易与工件碰撞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


[0001]本申请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模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针对所需产品的具体原理为:将一半成品工件放置于模腔中,然后将受热融化的塑胶原材料由注塑机螺杆推进高压射入塑胶模具的模腔,经冷却固化后,使得塑胶成形于工件的边缘。由于该半成品工件的侧边包括一卡槽,为避免塑胶成型于工件边缘时封闭卡槽,因而在将半成品工件放置于模腔内部时,需要利用行位插设进卡槽的内部。
[0003]现有技术中先将半成品工件放置于下模座中,同时行位设置于上模座的端部,在上模座与下模座适配的过程中,使得行位的端部靠近并逐渐插设进卡槽的内部。但是,半成品工件放置于下模座时,工件可能会存在放置不到位或者翘曲的情况,此时卡槽的位置相对于行位的位置发生错位,因而利用上模座带动行位靠近卡槽时,行位的端部易与工件的侧边碰撞,从而对行位以及工件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以解决工件放置不到位或翘曲,使得行位易与工件碰撞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座,用于承载一侧边开设有卡槽的工件;第二模座,其与所述第一模座对应设置;至少一个行位,其可滑动式连接至所述第一模座,且其运动方向与所述第二模座和/或所述第一模座的运动方向垂直;每一所述行位包括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的凸起;以及弹性单元,其连接至所述第二模座,并与所述工件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模座和/或所述第二模座被驱动时,所述弹性单元抵接并驱动所述工件贴合至所述第一模座,直至所述凸起插设至所述卡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其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模座;以及至少一个压块,每一所述压块连接至一所述弹性件;其中,所述压块抵接并驱动所述工件贴合至所述第一模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抵接至所述工件且所述弹性件不具有形变时,所述凸起与所述工件侧边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凸起与所述工件侧边的安全距离A。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座包括连通的第一限位槽及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壁及第二内壁,且所述第一内壁靠近所述第二模座的端部;所述压块包括一突出的限位块;每一所述压块的部分嵌设至一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嵌设至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抵接至所述第一内壁,且其与所述第二内壁之间的垂直距离为H1。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注塑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浪涛丘永堂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