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以质量百分比计,微针中含有祛除黑眼圈活性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述祛除黑眼圈的活性物质选自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氢醌、氢醌单甲醚、氢醌单乙醚、维生素的任一种或其组合。所述微针可直接穿透皮肤达到作用部位,并具有靶向作用、药物用量小、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美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黑眼圈位于双侧眶周且呈环形,外观颜色较正常皮肤相对深,是一种复杂的面部美容问题,由多种原因(如疾病、熬夜、睡眠、情绪波动大、生活不规律等)引起。据临床表现的不同,黑眼圈分为色素型黑眼圈、血管型黑眼圈、结构型黑眼圈和混合型黑眼圈四类。眼部肌肤较单薄,血管较细且少,运送营养和氧气更加困难,使得眼部周围的毛细血管循环容易停滞。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的胶原蛋白与弹力蛋白含量逐渐减少,肌肤缺乏足够的营养和活力,眼部肌肤的养分补充困难,血液循环不佳,新陈代谢差,血管中代谢废物积累过多,造成眼部色素沉着。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周围的皮下脂肪愈薄,黑眼圈就更明显。黑眼圈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强脉冲光、微针疗法、局部注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
[0003]肝素(又称肝磷脂)为动物体内的天然抗凝血物质(抗凝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肝素由葡萄糖胺、L
‑
艾杜糖醛苷、N
‑
乙酰葡萄糖胺和D
‑
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粘多糖硫酸酯,平均分子量为15KDa,其生物学活性主要表现在抗凝血、抗血栓、抗炎、调血脂、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肝素钠是一种酸性粘多糖类物质,用于制备营养霜、眼霜、去粉刺制品、生发剂等,具有吸湿保水、强化结缔组织、温和扩张末稍血管、改善皮肤细胞代谢等功效,用于增加皮肤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管循环,促进皮肤营养的供给和代谢废物排泄,对皮肤起到良好的保健和养护作用,用于保健和养护皮肤。但现有的肝素钠乳膏存在以下缺陷:局部涂抹的给药量无法精确控制,透皮吸收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祛除黑眼圈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为此,需要开发给药量精确、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的肝素钠制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中的祛除黑眼圈的活性成分可直接穿透皮肤达到作用部位,具有靶向作用、药物用量小、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以质量百分比计,微针中含有祛除黑眼圈活性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述祛除黑眼圈的活性物质选自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氢醌、氢醌单甲醚、氢醌单乙醚、维生素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06]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中的任一种的分子量为500D
‑
50000D。
[000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0.5%,优选为0.2%
‑
0.3%。
[000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氢醌、氢醌单甲醚、氢醌单乙醚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1.0%,优选为 0.3%
‑
0.5%。
[0009]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维生素的质量百分比为0.01%
‑
10%,优选为0.05%
‑
5%,其中,所述维生素选自维生素A、维甲酸、异维甲酸、阿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维生素C、维生素C的钠盐、维生素E、维生素K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10]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维生素A、维甲酸、异维甲酸、阿维甲酸、全反式维甲酸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0.01%
‑
0.5%,优选为0.05%
‑
0.1%。
[0011]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C的钠盐、维生素E、维生素K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 0.5%
‑
5%,优选为1%
‑
3%。
[0012]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载体选自透明质酸、交联透明质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PVA)、γ
‑
聚谷氨酸(γ
ꢀ‑
PGA)、淀粉、明胶、胶原蛋白、壳聚糖、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硫酸软骨素、聚己内酯、聚甲基乙烯基醚
‑
马来酸酐、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 2
‑
羟乙酯、聚N,N
‑
二甲基丙烯酰胺、麦芽糖、聚乳酸、聚乙醇酸、聚乳酸共乙醇酸、聚二乙醇、糖原、糊精、葡聚糖、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海藻酸钠、支链淀粉、羧基乙烯基聚合物、CMC、PLGA、PLLA、蚕丝蛋白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13]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明胶、透明质酸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10%
‑
30%的,优选为15%
‑
25%。
[0014]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γ
‑
聚谷氨酸的质量百分比为20%
‑
75%,优选为30%
‑
50%。
[0015]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柠檬酸三乙酯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1.0%,优选为0.3%
‑
0.8%。
[0016]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祛除黑眼圈的活性成分溶解于制备微针的溶液或凝胶中、将微针针头浸泡于含有祛除黑眼圈活性成分溶液中、将含有祛除黑眼圈活性成分溶液喷涂在针头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17]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针头还包括辐射熔化材料,优选所述辐射熔化材料选自吲哚菁绿、聚己内酯(PCL)、明胶、甲基纤维素、聚环氧乙烷(PEO)、金纳米粒子、金纳米棒、金纳米球、金银纳米球、银纳米粒子、银纳米棒、银纳米球、锗纳米粒子、单壁碳纳米管、六硼化镧纳米粒子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18]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当针头被施用辐射时,针头材料吸收辐射发生熔化,针头熔化而将针头组分释放到皮肤中,其中,所述辐射为电磁辐射、近红外光辐射、红外光辐射、微波辐射的任一种或其组合。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微针为微针贴片。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微针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述组分,肝素钠0.1%
‑
0.5%、氢醌0.1%
‑
1.0%、维生素A0.01%
‑
0.5%、明胶10%
‑
30%、透明质酸10%
‑
30%、γ
‑
聚谷氨酸20%
‑
75%和柠檬酸三乙酯0.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以质量百分比计,微针中含有祛除黑眼圈活性物质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其中,所述祛除黑眼圈的活性物质选自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氢醌、氢醌单甲醚、氢醌单乙醚、维生素的任一种或其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可溶性微针中含有的肝素、肝素钠、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中的任一种或其组合的质量百分比为0.1%
‑
0.5%,优选为0.2%
‑
0.3%。3.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微针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述组分,肝素钠0.1%
‑
0.5%、氢醌0.1%
‑
1.0%、维生素A 0.01%
‑
0.5%、明胶10%
‑
30%、透明质酸10%
‑
30%、γ
‑
聚谷氨酸20%
‑
75%和柠檬酸三乙酯0.1%
‑
1.0%。4.一种祛除黑眼圈的可溶性微针,所述可溶性微针含有质量百分比的下述组分,肝素钠0.1%
‑
0.5%、氢醌0.1%
‑
1.0%、维生素E0.5%
‑
5%、明胶10%
‑
30%、透明质酸10%
‑
30%、γ
‑
聚谷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炳荣,王晓平,屈英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渼颜空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