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13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台车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模门架总成;设于所述侧模门架总成靠近隧道内侧面一侧的侧模油缸;与所述侧模油缸连接的侧模板;顶模门架总成;设于顶模门架总成上的伸缩油缸;与所述伸缩油缸的顶部连接的顶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保证隧道安全的前提下,将隧道整体模板台车进行拆分,利用侧模门架总成和顶模门架总成单独支撑侧模板及顶模板,在隧道内对二衬结构进行施工,形成纵向流水作业,相对于现有的满堂模板支架法施工,施工速度快,施工工序简单,能够满足受限空间内的作业条件。间内的作业条件。间内的作业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降控制要求高的地下暗挖隧道开挖支护施工,该工法将隧道断面分为六个导洞分别开挖支护施工,相邻导洞纵向按照设计要求留步距,以保证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安全,临时结构包括两道竖向支撑及一道水平横撑。
[0003]因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沉降变形控制难度大,隧道二衬施工时无法一次拆除临时支撑结构,创造具备机械化作业的大空间施工条件。通常采用满堂模板支架法施工,且工序繁杂、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大,且受限空间隐患多。根据施工经验,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每段二衬施工周期为10~15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现有的满堂模板支架法施工存在的工序繁杂、施工周期长、质量控制难度大以及受限空间隐患多的问题。/>[0005]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模门架总成;设于所述侧模门架总成靠近隧道内侧面一侧的侧模油缸;与所述侧模油缸连接的侧模板;顶模门架总成;设于顶模门架总成上的伸缩油缸;与所述伸缩油缸的顶部连接的顶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侧模板与顶模板之间的加固模板以及支撑连接所述加固模板的临时支撑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门架总成远离隧道内侧面的一侧设有顶撑油缸,所述顶撑油缸可顶撑于隧道内的隔墙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门架总成的上部设有支架结构以及与所述支架结构连接的横移油缸,通过所述横移油缸可驱动所述支架结构进行横向移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油缸和所述顶模板之间连接有顶撑架体。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侧壁导坑工法隧道分体式模板台车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采用导洞法开挖隧道,所形成的隧道内形成有隔墙;将隔墙的底部与仰拱连接处造成,并于仰拱出施工二衬仰拱结构;将侧模门架总成支设于隧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涛杜善启柏海于浩赵亮穆俊红晁军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