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混凝土喷射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喷射系统是地下矿山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的重要手段。矿山巷道混凝土喷射支护是将一定比例的水、水泥、砂、石搅拌后以较高的速度喷射在巷道围岩的表面上凝结硬化的一种支护形式。由于巷道围岩表面会有地下水渗出(涌出)且渗出(涌出)量不等,加之使用的是液体速凝剂,若按照既定水灰比制备的混凝土喷射到巷道围岩的表面,巷道围岩渗出(涌出)的地下水将稀释混凝土,水灰比无法控制,导致混凝土最终回弹量超标,达不到应有效果,进而影响混凝土成品质量以及作业效率,导致巷道围岩位移变形无法有效的控制。因此,混凝土喷射系统引起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
[0003]“一种混凝土湿式喷浆机的喷射系统及其喷射方法”(CN 109944606A)专利技术,所述喷射系统虽有其共知的优点,但存在以下缺点:1.所述喷射系统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喷射系统,喷射系统中缺乏混凝土制备原料以及制备装置;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包括:骨料箱(1)、第一水箱(2)、无线动态流量调节阀(3)、混凝土泵(4)、混流装置(5)、喷射器(6)、涌水量遥测仪(7)、雾化装置(8)、阀门(9)、流量监测装置(10)、增压泵(11)、第二水箱(12)、T型三通球阀(13)、速凝剂箱体(14)、空气压缩机(15)、压缩空气分流器(16)和搅拌装置(17);骨料箱(1)的出料口C1通过管道与搅拌装置(17)的入料口A1相连,第一水箱(2)的出水口D1通过无线动态流量调节阀(3)与搅拌装置(17)的入水口A2相连;搅拌装置(17)的出料口A3通过输料管与混凝土泵(4)的入料口B1相连,混凝土泵(4)的出料口B2通过输料管与混流装置(5)的第一入口E1相连;空气压缩机(15)的出风口G1通过风管与压缩空气分流器(16)的入风口H1相通,压缩空气分流器(16)的第一出风口H2通过风管与混流装置(5)的第二入口E2相通,压缩空气分流器(16)的第二出风口H3通过风管与混流装置(5)的第三入口E3相通;速凝剂箱体(14)出水口P通过水管与T型三通球阀(13)的第一入口K相连,第二水箱(12)的出水口Q通过水管与T型三通球阀(13)的第二入口M相连,T型三通球阀(13)的出水口L通过水管与增压泵(11)的入水口T1相通,增压泵(11)的出水口T2通过水管与流量监测装置(10)的入口N1相通,流量监测装置(10)的出口N2通过水管与阀门(9)的入水口相通,阀门(9)的出水口通过水管与雾化装置(8)的入口R1相通,雾化装置(8)的出口R2通过风管与压缩空气分流器(16)的第二出风口H3相通;混流装置(5)的出料口E4通过输料管与喷射器(6)一侧设有的入料口F1相通,喷射器(6)的另一侧设有喷射口F2,在喷射器(6)喷射口F2的上方固定有涌水量遥测仪(7);涌水量遥测仪(7)和流量监测装置(10)与无线动态流量调节阀(3)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地下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料箱为装有制备混凝土的原料,所述制备混凝土的原料是按预先确定的质量比将砂和水泥混合的混合物。3.一种地下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的步骤是:步骤1、调试矿山用湿式混凝土喷射系统至使用状态;步骤2.浸水处理步骤2.1、打开涌水量遥测仪(7),探测巷道围岩表面涌水量:若监测巷道围岩表面涌水量大于0.2L
×
(min
×
10m)
‑1,则进行步骤3;若监测巷道围岩表面涌水量小于0.2L
×
(min
×
10m)
‑1,则进行步骤2.2;步骤2.2、将T型三通球阀(13)的第二入口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章,单梁,葛伟杰,肖一鸣,于佳兴,秦绍兵,张增贵,胡谱达,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