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125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前柱、前纵梁、侧边梁以及后下构件,前纵梁位于所述前柱的前方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侧边梁连接到所述前柱的底端,后下构件连接所述前纵梁、所述侧边梁以及所述前柱,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包括前连接部分和后连接部分,所述前连接部分连接到前纵梁的后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连接到前柱的下部分和侧边梁的前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包括结合到前柱的上接合壁以及结合到侧边梁的下接合壁。梁的下接合壁。梁的下接合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结构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21年8月27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

2021

0114281号的权益,并通过引用将其全文纳入本文。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这样的车身结构,其能够通过牢固地连接前纵梁、前柱以及侧边梁来提高车身的刚度。

技术介绍

[0004]如本领域所公知的,车身结构包括将前舱和乘客舱分开的前围板以及布置在前围板前方的一对前纵梁。一对前纵梁可以在车辆前方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一对侧边梁可以分别通过一对后下构件连接到一对前纵梁。每个侧边梁的前部分可以通过相应的后下构件连接到相应的前纵梁的后部分。一对前柱(例如,A柱)可以分别结合到前围板的两侧边缘。具体地,每个后下构件可以在车身结构的底部连接相应的侧边梁和相应的前柱,从而增加车身的刚度并限定载荷路径。特别地,在电动车辆中,由于电池组件连接到地板的底部而导致需要去除构件,因此后下构件、侧边梁以及前柱的连接被认为更为重要。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结构,包括:前柱;前纵梁,其位于所述前柱的前方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侧边梁,其连接到所述前柱的底端;以及后下构件,其连接所述前纵梁、所述侧边梁以及所述前柱,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包括前连接部分和后连接部分,所述前连接部分连接到前纵梁的后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连接到前柱的下部分和侧边梁的前部分,所述后连接部分包括结合到前柱的上接合壁以及结合到侧边梁的下接合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上接合壁和所述下接合壁在不同车辆型号之间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连接部分具有与所述前纵梁的至少两个壁相匹配的两个或更多个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包括上连接部分和下连接部分,所述上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前柱,所述下连接部分连接所述前纵梁和所述侧边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上连接部分包括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在所述前纵梁和所述前柱之间延伸的多个上肋。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下连接部分包括沿车辆的纵向方向在所述前纵梁和所述侧边梁之间延伸的多个下肋。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侧边梁具有闭合的截面,其中限定多个空腔,所述后下构件的下接合壁结合到所述侧边梁的内侧侧壁,所述侧边梁的内侧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和底壁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与不同车辆型号的侧边梁相同形状和相同尺寸的共同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前柱包括结合到所述后下构件的上接合壁的上接合部分、以及结合到所述侧边梁的顶壁和外侧侧壁的下接合部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下接合部分具有与所述侧边梁的顶壁和外侧侧壁相匹配的L形截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结合到所述后下构件以覆盖后下构件的外侧的外部加强件,其中,所述后下构件具有结合到所述外部加强件的边缘的凸缘。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结构,其中,所述外部加强件包括前接合部分,所述前接合部分结合到所述前纵梁的后部分。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身结构,进一步包括侧边梁加强件,所述侧边梁加强件封闭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德和金一道李炳天安光熙朴智雄
申请(专利权)人:起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