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它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板形底座、中间支架与减震套,且减震套位于板形底座与中间支架之间;所述减震套的减震套本体安装在板形底座的安装孔内,减震套的减震套连接环安装在安装孔外侧的下凹部内,所述中间支架的下支架部分安装在减震套的减震套支撑环内,中间支架的支撑块凸出所述板形底座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置稳定性、使用寿命长且减震效果好,能有效地提升安全气囊的装配质量。能有效地提升安全气囊的装配质量。能有效地提升安全气囊的装配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安全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行业也趋于高产量化。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也更加重视。安全气囊作为驾车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显得格外重要。安全气囊的装配既要尽可能的减少所占空间,也要保证绝对的安全质量。所以气囊安装连接件显得及其重要。传统的气囊安装部件结构单一,无缓冲减震的作用,而且使用寿命短不适应现代汽车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起到减震缓冲作用并能延长使用寿命的安全气囊连接装置。
[0004]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它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板形底座、中间支架与减震套,且减震套位于板形底座与中间支架之间;
[0005]所述板形底座包括板形本体,在板形本体的中部整体下凹,在下凹部的中部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外侧的下凹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在下凹部外侧的板形本体上设有装配孔与定位孔;
[0006]所述中间支架包括上支架部分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支架部分的底部的下支架部分,上支架部分与下支架部分均为圆筒形,上支架部分的外径小于下支架部分的外径,在上支架部分的上端面一体固定有呈间隔设置的支撑块,支撑块的数量为至少3块,在下支架部分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0007]所述减震套包括减震套本体与减震套连接环,减震套连接环的内圆与减震套本体的上端部外圆固定在一起,在减震套本体的内圆下端部设有减震套支撑环;
[0008]所述减震套的减震套本体安装在板形底座的安装孔内,减震套的减震套连接环安装在安装孔外侧的下凹部内,所述中间支架的下支架部分安装在减震套的减震套支撑环内,中间支架的支撑块凸出所述板形底座的上表面。
[0009]作为优选,在所述安装孔外侧的下凹部上开设有围绕所述安装孔呈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孔。
[0010]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块在上支架部分的上端面呈均匀分布。
[0011]作为优选,在所述下支架部分上开设有上下两环呈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
[0012]作为优选,在所述减震套本体的外圆上设有防滑凸起部。
[0013]本技术结构简单、装置稳定性、使用寿命长且减震效果好,能有效地提升安全气囊的装配质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7]图4是图3的A
‑
A剖视图。
[0018]图5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之一。
[0019]图6是本技术的立体图之二。
[0020]图7是本技术中板形底座的仰视图。
[0021]图8是本技术中板形底座的主视图。
[0022]图9是本技术中板形底座的左视图。
[0023]图10是本技术中中间支架的仰视图。
[0024]图11是本技术中中间支架的主视图。
[0025]图12是本技术中中间支架的左视图。
[0026]图13是本技术中减震套的仰视图。
[0027]图14是本技术中减震套的主视图。
[0028]图15是本技术中减震套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0]本技术的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如图1
‑
6所示,它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板形底座1、中间支架2与减震套3,且减震套3位于板形底座1与中间支架2之间;
[0031]如图7
‑
9所示,所述板形底座1包括板形本体1.1,在板形本体1.1的中部整体下凹,在下凹部的中部设有安装孔1.2,在安装孔1.2外侧的下凹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在下凹部外侧的板形本体1.1上设有装配孔1.4与定位孔1.5;
[0032]如图10
‑
12所示,所述中间支架2包括上支架部分2.1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支架部分2.1的底部的下支架部分2.2,上支架部分2.1与下支架部分2.2均为圆筒形,上支架部分2.1的外径小于下支架部分2.2的外径,在上支架部分2.1的上端面一体固定有呈间隔设置的支撑块2.3,支撑块2.3的数量为6块,在下支架部分2.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4;
[0033]如图13
‑
15所示,所述减震套3包括减震套本体3.1与减震套连接环3.2,减震套连接环3.2的内圆与减震套本体3.1的上端部外圆固定在一起,在减震套本体3.1的内圆下端部设有减震套支撑环3.3;
[0034]所述减震套3的减震套本体3.1安装在板形底座1的安装孔1.2内,减震套3的减震套连接环3.2安装在安装孔1.2外侧的下凹部内,所述中间支架2的下支架部分2.2安装在减震套3的减震套支撑环3.3内,中间支架2的支撑块2.3凸出所述板形底座1的上表面。在本技术中,中间支架2可通过橡胶材质的减震套3实现在板形底座1中间上下收缩,从而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0035]在所述安装孔1.2外侧的下凹部上开设有围绕所述安装孔1.2呈均匀分布的第一连接孔1.3。
[0036]所述支撑块2.3在上支架部分2.1的上端面呈均匀分布。
[0037]在所述下支架部分2.2上开设有上下两环呈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2.4。
[0038]在所述减震套本体3.1的外圆上设有防滑凸起部3.4。
[0039]本技术中,板形底座1为冲压件,第一连接孔1.3用于加工制造时橡胶流入从而达到橡胶材质的减震套3和板形底座1牢靠连接的作用。板形底座1上设有2个装配孔1.4和2个定位孔1.5;装配孔1.4用于零件安装,定位孔1.5用于加工定位。
[0040]本技术中,中间支架2为冲压件,在下支架部分2.2上开设的上下两环呈均匀分布的第二连接孔2.4,用于加工制造时橡胶流入,支撑块2.3用于安装。
[0041]本技术中,减震套3为橡胶硫化件,它通过橡胶硫化而成,减震套3用于连接板形底座1和中间支架2,从而起到减震作用。在减震套本体3.1的外圆上设置的防滑凸起部3.4,用于加大摩擦,便于工人装夹拿起。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气囊缓冲减震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固定在一起的板形底座(1)、中间支架(2)与减震套(3),且减震套(3)位于板形底座(1)与中间支架(2)之间;所述板形底座(1)包括板形本体(1.1),在板形本体(1.1)的中部整体下凹,在下凹部的中部设有安装孔(1.2),在安装孔(1.2)外侧的下凹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3),在下凹部外侧的板形本体(1.1)上设有装配孔(1.4)与定位孔(1.5);所述中间支架(2)包括上支架部分(2.1)以及固定连接在上支架部分(2.1)的底部的下支架部分(2.2),上支架部分(2.1)与下支架部分(2.2)均为圆筒形,上支架部分(2.1)的外径小于下支架部分(2.2)的外径,在上支架部分(2.1)的上端面一体固定有呈间隔设置的支撑块(2.3),支撑块(2.3)的数量为至少3块,在下支架部分(2.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4);所述减震套(3)包括减震套本体(3.1)与减震套连接环(3.2),减震套连接环(3.2)的内圆与减震套本体(3.1)的上端部外圆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忠,徐政和,滕士意,魏熹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捷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