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台安全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898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5
本公开提供了“控制台安全气囊”。一种车辆包括总成,所述总成具有中控台以及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由所述中控台支撑并且可从所述中控台向上充气到充气位置。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充气位置中各自具有在所述中控台的远侧的顶部。系绳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外部。所述系绳连接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顶部。安全气囊的顶部。安全气囊的顶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台安全气囊


[0001]本公开涉及车辆中的控制台安全气囊。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可能经受碰撞测试以测试车辆乘员的移动。这样的测试可以 由各种政府或行业组织标准化。例如,一些测试测量车辆碰撞期间车 辆乘员的移动,车辆碰撞使车辆乘员沿车辆横向方向移动。这些测试 包括侧面碰撞测试和斜向碰撞测试。
[0003]测试乘员的车辆横向移动的测试的一个示例是所提议的美国新 车评估计划(USNCAP)测试,其中车辆相对于可移动可变形屏障以15 度定向并且与可移动可变形屏障重叠35%。其他示例是USNCAP侧 面可移动可变形屏障测试和USNCAP侧面柱测试。这些测试测量乘 员头部的内侧运动以降低脑损伤标准(BrIC)。作为另一个示例,欧洲 新车评估计划(EuroNCAP)具有经标准化以测试侧面碰撞期间的远侧 保护的测试。具体地,该测试测量乘员头部的内侧运动。作为另一个 示例,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出了侧面柱碰撞测试的标 准化测试程序,该标准化测试程序被设计用于模拟经受与柱的侧面碰 撞的车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总成,其具有:中控台;第一安全气 囊和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由 所述中控台支撑并且可从所述中控台向上充气到充气位置;所述第一 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充气位置中各自具有在所述中 控台的远侧的顶部;以及系绳,所述系绳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 述第二安全气囊外部,所述系绳连接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 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
[0005]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后系绳和第二后系 绳,所述中控台具有后端,所述第一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 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 囊。
[0006]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 具有后侧,所述第一后系绳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后侧处连接到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后系绳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 后侧处连接到所述第二安全气囊。
[0007]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前系绳和第二前系 绳,所述中控台具有前端,所述第一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 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 囊。
[0008]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控台包括扶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 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可从所述扶手向上充气。
[0009]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控台包括在所述扶手下方的存储舱。
[0010]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铰链,所述扶手可围绕 所述铰链从所述存储舱向上旋转。
[0011]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控台包括铰链,所述扶手可围绕所述 铰链旋转。
[0012]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后系绳和第二后系 绳,所述扶手具有后端,所述第一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一 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 囊。
[0013]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具 有后侧,所述第一后系绳连接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后侧,并且 所述第二后系绳连接到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后侧。
[0014]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前系绳和第二前系 绳,所述扶手具有前端,所述第一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一 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 囊。
[0015]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座椅和与所述第一 座椅间隔开的第二座椅,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 述第一座椅与所述第二座椅之间是可充气的。
[0016]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中控台在所述第一座椅与所述第二座椅之 间。
[0017]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相对于 彼此布置在车辆横向方向上。
[0018]根据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充气机,所述充气机与 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流体连通。
[0019]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具有从所述中控台延伸到所 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的内侧面板,并且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具有 从所述中控台延伸到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的内侧面板,所述 内侧面板面向彼此并且在所述中控台处彼此间隔开。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车辆的透视图。
[0021]图2是中控台的侧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的中控台的横截面视图。
[0023]图4A是部分充气的安全气囊总成的前视图。
[0024]图4B是图4B中的处于充气位置中的安全气囊总成的前视图。
[0025]图5A是处于充气位置的安全气囊总成的侧视图。
[0026]图5B是图5A的处于充气位置的安全气囊总成的透视图。
[0027]图6是就座乘员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参考附图,其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车辆10包 括总成11,所述总成具有中控台12以及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 全气囊16,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各自由中控台12支撑 并且可从中控台向上充气到充气位置。在充气位置中,第一安全气囊 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各自具有在中控台12的远侧的顶部20。系绳 18在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的外部。系绳18连接到第 一安全气囊14的顶部20和第二安全气囊16的顶部20。
[0029]在车辆碰撞期间,车辆乘员22可以在车辆横向方向上被推向中 控台12。由于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可从中控台12向 上充气,因此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可以在碰撞期间控 制乘员22的运动学。作为一个示例,在其中车辆乘员22被推向中控 台12的远侧碰撞中,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作用于乘 员22的车辆横向移动。系绳18在碰撞期间稳定第一安全气囊14和 第二安全气囊16。系绳18在碰撞期间防止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 安全气囊16分离。因为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在碰撞 期间通过系绳18稳定,所以第一安全气囊14和第二安全气囊16在 碰撞期间充当彼此的反作用表面。
[0030]车辆10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地面车辆,例如客车或商用汽车, 诸如轿车、轿跑车、卡车、运动型多功能车、跨界车、货车、小型货 车、出租车、公共汽车等。车辆10可以是自主车辆。出于本公开的 目的,自主操作意味着车辆10可以在无需驾驶员持续注意的情况下 驾驶,即,车辆10可以在没有人为输入的情况下自行驾驶。
[0031]车辆10可以各自包括在车辆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第一侧24 和第二侧26。车辆10的侧面24、26可以在车辆10的前后方向上伸 长。车辆10的每个侧面24、26可以彼此相似或相同。
[0032]车辆10可以包括车身(未标号)。车身限定乘客舱28以容纳车辆 10的乘员22(如果有的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总成,其包括:中控台;第一安全气囊和第二安全气囊,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由所述中控台支撑并且可从所述中控台向上充气到充气位置;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在所述充气位置中各自具有在所述中控台的远侧的顶部;以及系绳,所述系绳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外部,所述系绳连接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成,其还包括第一后系绳和第二后系绳,所述中控台具有后端,所述第一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后系绳连接到所述后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成,其中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各自具有后侧,所述第一后系绳在所述第一安全气囊的所述后侧处连接到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后系绳在所述第二安全气囊的所述后侧处连接到所述第二安全气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总成,其还包括第一前系绳和第二前系绳,所述中控台具有前端,所述第一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并且所述第二前系绳连接到所述前端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总成,其中所述中控台包括扶手,所述第一安全气囊和所述第二安全气囊可从所述扶手向上充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总成,其中所述中控台包括在所述扶手下方的存储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总成,其还包括铰链,所述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祯彦迪安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