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维修检测设备领域,提出一种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包括接线盒、电能检测装置和电流互感装置,电流互感装置包括铁芯和导线,电流互感装置包括空心的绝缘探杆,绝缘探杆包括U型杆部和设置在U型杆部中间的直线把杆部,U型杆部的两端设置有连杆大头,连杆大头呈C字形且其开口朝上,每个所述连杆大头中均设置有铁芯和导线,铁芯设置有缺口且缺口中设置有补口铁块,补口铁块之间设置有异型杆,异型杆与设置在绝缘杆上的贯穿口活动配合,异型杆的轨迹绕过两个连杆大头的中心连线,异型杆的末端朝向直线把杆部的末端。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机械故障率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电力维修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线损率是电网经营企业一个综合性的核心经济技术指标,加强线损管理是电网经营企业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系统工程。台区线损的异常现象包括台区内公用变压器与所供用户不对应以及台区某段时间内线损率变化幅度大,线损率总体不问,异常拨动频繁发生。现阶段台区线损核查方式主要通过系统数据发现线损异常台区,再对异常台区下的线路、表计逐一开展核查工作,找出电量损失点,再对现场异常进行处理,进而消除电量异常损失的问题。
[0003]现有专利CN202123195187.X公开了一种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包括接线盒、电能检测装置和取电装置,其中:所述接线盒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接线输入口,另一侧设置有一个接线输出口;所述取电装置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取电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接线盒上若干个接线输入口相连;所述电能检测装置通过导线与所述接线盒上接线输出口相连。该装置能够对整个台区电量进行分段计量,逐步缩小电量损失位置,确定电量损失点。不过,每个取电装置都分别启动电控才能完成相应的取电操作,电控成本较高,而且取电装置出现机械故障的概率也增加,影响实际取电操作;其次,该取电装置还需要从取电针来插入线路来,影响电线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机械故障率较低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提供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包括接线盒、电能检测装置和电流互感装置,所述电流互感装置包括环状的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线,所述导线与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接线盒与电能检测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电流互感装置包括空心的绝缘探杆,所述绝缘探杆包括U型杆部和设置在U型杆部中间的直线把杆部,所述U型杆部的两端设置有连杆大头,所述连杆大头呈C字形且其开口朝上,每个所述连杆大头中均设置有铁芯和导线,所述导线从直线把杆部的末端穿出,所述铁芯的轴心与连杆大头同心且其顶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中设置有补口铁块,所述补口铁块之间设置有异型杆,所述异型杆与设置在绝缘杆上的贯穿口活动配合,所述异型杆的轨迹绕过两个连杆大头的中心连线,所述异型杆的末端朝向直线把杆部的末端。
[0006]作为优选,所述异型杆包括一对弯杆部,所述弯杆部与两个补口铁块一一连接,所述弯杆部远离补口铁块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之间设置有横梁,所述弧形杆的弧口绕过两个连杆大头的中心连线,所述弧形杆的末端设置有直杆,所述直杆的侧面设置有棘齿,所述棘齿的底面与贯穿口的顶面配合,所述直杆的末端设置有连接两个直杆的U
杆。
[0007]作为优选,所述U杆的末端偏离直线把杆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直线把杆部上设置有绝缘把套。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0]1、本技术提供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通过手动直接拉动异型杆可令两个补口铁块同时对接到两个铁芯的缺口处,以形成闭合的电磁感应场,而被测电线上同时有两个位置可供检测以形成一个检测段,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传递给接线盒,由接线盒和电能检测装置完成电量的计算;异型杆可避开电线,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安全性。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机械故障率较低,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装置的轴测图;
[0013]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实施例提供的电流互感装置的主视图;
[0015]以上各图中,1、接线盒;2、电能检测装置;3、电流互感装置;31、铁芯;32、导线;33、绝缘探杆;331、U型杆部;332、直线把杆部;333、连杆大头;34、补口铁块;35、异型杆;351、弯杆部;352、弧形杆;353、横梁;354、直杆;355、棘齿;356、U杆;36、绝缘把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0017]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18]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包括接线盒1、电能检测装置2和电流互感装置3,电流互感装置3包括环状的铁芯31和缠绕在铁芯31上的导线32,导线32与接线盒1电性连接,接线盒1与电能检测装置2电性连接。其中,分段计量原理为:通过电流互感装置3的多个互感检测场都闭合于被侧电线上,进行感应电流测量,接线盒1将电力互感器传输过来的测量数据传输至电能检测装置2,由电能检测装置2计量电量反馈至用电采集系统进行线路用电量分析,从而达到分段计量的目的。所述接线盒1和电能检测装置2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19]进一步地,本技术提供的电流互感装置3包括空心的绝缘探杆33,绝缘探杆33包括U型杆部331和设置在U型杆部331中间的直线把杆部332,U型杆部331的两端设置有连
杆大头333,连杆大头333呈C字形且其开口朝上,每个所述连杆大头333中均设置有铁芯31和导线32,导线32从直线把杆部332的末端穿出,铁芯31的轴心与连杆大头333同心且其顶部设置有缺口,缺口中设置有补口铁块34,补口铁块34之间设置有异型杆35,异型杆35与设置在绝缘杆上的贯穿口活动配合,异型杆35的轨迹绕过两个连杆大头333的中心连线,异型杆35的末端朝向直线把杆部332的末端。
[0020]具体地,通过手持绝缘探杆33,令导线32进入异型杆35的半包围侧直到其进入连杆大头333内部,朝直线把杆部332拉动异型杆35可令异型杆35沿着贯穿口移动,直到两个补口铁块34同时对接到两个铁芯31的缺口处,铁芯31与补口铁块34形成闭合的电磁感应场,而被测电线上同时有两个位置来测相应的电压电流,所以一套本装置就形成一个检测段,检测到的电压电流传递给接线盒1,由接线盒1和电能检测装置2完成电量的计算,继续移动本装置来对再一个检测段进行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台区线损可移动分段计量装置,包括接线盒、电能检测装置和电流互感装置,所述电流互感装置包括环状的铁芯和缠绕在铁芯上的导线,所述导线与接线盒电性连接,所述接线盒与电能检测装置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装置包括空心的绝缘探杆,所述绝缘探杆包括U型杆部和设置在U型杆部中间的直线把杆部,所述U型杆部的两端设置有连杆大头,所述连杆大头呈C字形且其开口朝上,每个所述连杆大头中均设置有铁芯和导线,所述导线从直线把杆部的末端穿出,所述铁芯的轴心与连杆大头同心且其顶部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中设置有补口铁块,所述补口铁块之间设置有异型杆,所述异型杆与设置在绝缘杆上的贯穿口活动配合,所述异型杆的轨迹绕过两个连杆大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信,张天泰,王婧,汪岩,陈昱成,童红军,李林朋,王大宁,甘增增,刘浩川,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甘南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