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58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转动输送O型圈的透明材料的输料圆盘,在所述输料圆盘的转动路径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下表面外观的第一端面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上表面外观的第二端面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外周面外观的周向检测单元。在检测装置的上游,还设置有绕其自身轴线与输料圆盘同方向自转的矫正轮。该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通过在多个方向上设置的工业相机,实现了对O型圈的表面质量检测的分区覆盖。O型圈在输料圆盘上转动前进时,分别完成两端面方向,周向上的表面检测,因此在一轮输送后,最终实现了O型圈各个表面上的外观检测。外观检测。外观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检测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O型圈通常为橡胶、硅胶等柔性制品,通过其承压变形在交界面处实现密封。其成型过程中,由于模具闭合不严,可能出现飞边,此外由于成型工艺的问题,表面可能出现凹坑或者凸包,也有可能在收料搬运过程中出现划伤。因此,在进行后工序的组装前需要对O型圈的外观进行检测,以保证良品进入后续的组装工序。
[0003]公开号CN109365314A的名为“O型圈检测装置及设备”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对O型圈进行自动分选回收的机器,通过工业相机实现O型圈的断裂检测。但是该机器仅在O型圈的下方设置了工业相机,就检测断裂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不能做到对O型圈的全表面的表面质量进行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的O型圈检测装置存在的不能对O型圈全表面进行外观检测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其包括用于转动输送O型圈的输料圆盘,所述输料圆盘为透明材料,在所述输料圆盘的转动路径上还设置有:
[0006]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下表面外观的第一端面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上表面外观的第二端面检测单元以及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的外周面外观的周向检测单元。
[0007]优选的,所述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还包括矫正轮,所述矫正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检测单元、所述周向检测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端面检测单元的上游,所述矫正轮设置在所述输料圆盘的上表面上方,所述矫正轮绕其自身轴线与输料圆盘同方向自转。
[0008]具体的,所述矫正轮设置在矫正轮支架上,所述矫正轮支架固定在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的机座上,所述矫正轮支架具有过所述输料圆盘的转轴的平面内的正交串联布置的滑块导轨组件。
[0009]优选的,所述周向检测单元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料圆盘上方和下方的周向检测下光源与周向检测上光源;还包括环绕设置在平行于所述输料圆盘上表面的平面内的至少三组周向检测相机。
[0010]具体的,所述周向检测相机为三组,相邻周向检测相机之间的角度为120度;所述周向检测相机设置在周向相机分布架上;所述周向相机分布架具有三个互相呈120度放射状张开的支撑臂,所述周向检测相机设置于所述支撑臂的端部。
[0011]优选的,所述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还包括吹除机构,所述吹除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检测单元、所述周向检测单元、所述第二端面检测单元的下游,所述吹除机构能够从所述输料圆盘的上表面向输料圆盘的外边缘吹气。
[0012]优选的,所述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还包括下料轨道;所述下料轨道与所述输料圆盘
上表面接触的部分具有指向输料圆盘来料方向的弧形弯曲,并且所述下料轨道的入料口面向来料方向。
[0013]本技术的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通过在多个方向上设置的工业相机,实现了对O型圈的表面质量检测的分区覆盖。O型圈在输料圆盘上转动前进时,分别完成两端面方向,周向上的表面检测,因此在一轮输送后,最终实现了O型圈各个表面上的外观检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布局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顶视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矫正单元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端面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周向检测单元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输料圆盘2:矫正单元21:矫正轮22:矫正轮支架3:第一端面检测单元31:第一端面检测相机32:第一端面检测光源33:端面检测支撑架4:周向检测单元41:周向检测相机45:周向相机分布架451:支撑臂4511:调节槽46:周向检测下光源47:周向检测上光源5:第二端面检测单元6:吹除机构7:下料轨道9:上料单元W:O型圈F:输送方向F1:矫正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附图尺寸比例并不代表实际尺寸比例,其只用于体现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与连接关系,名称相同或标号相同的部件代表相似或相同的结构,且仅限于示意的目的。
[0022]图1是本技术的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的整体示意图,该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与后工序的组装设备一同配置,其检测通过的O型圈W输送至组装工序在线组装。该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包括转动设置的透明的输料圆盘1,输料圆盘1转动时经过上料单元9与下料轨道7。因此,O型圈W在从上料单元9输出后,经O型圈W转动输送至下料轨道7,最终用于后工序。在O型圈W在输料圆盘1上停留并从上料单元9向下料轨道7输送的路径上,依次经过矫正单元2、多个表面检测单元以及吹除机构6。多个表面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端面检测单元3、周向检测单元4以及第二端面检测单元5,其互相之间的先后顺序可以灵活设置。
[0023]就图1中的实施例而言,其中,上料单元9为采用振动盘的上料单元,通过从振动盘引出的上料轨道实现向输料圆盘1的连续供料,需要说明的是供料的时间间隔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是等间隔的,也可以是不等的,这并不影响后续的检测操作,后面将进一步说明。基于此,采用振动盘上料的方式并不是必须的,其他的连续供料方式是可以接受的。
[0024]此外,图1中下料轨道7为设置在输送带上的引导轨道,轨道与输料圆盘1上表面接触的部分具有指向输料圆盘1来料方向的弧形弯曲,并且引导轨道的入料口面向来料方向。因此在弧形的引导轨道的引导下,O型圈W首先由输料圆盘1驱动进入引导轨道并沿弧形段前进,直至与输料圆盘1脱离接触,进入由输送带所驱动的引导段,最终输送至组装工序的预定位置。
[0025]图2为图1中实施例在输料圆盘1所在位置的布局顶视示意图。矫正单元2设置在输
料圆盘1转动路径上上料单元9的沿输送方向F的下游,矫正单元2靠近输料圆盘1上表面设置有矫正轮21,矫正轮21自转,其自转方向为矫正方向F1。由于输送方向F与矫正方向F1在矫正轮21接触O型圈W一侧是大致同向的,因此从上料单元9送出的位置杂乱不一的O型圈W在接触矫正轮21后,由其引导,排布至距输料圆盘1上表面外缘具有相等的距离的圆上。使O型圈W在后续转动输送的过程中,径向位置是不变的,则后续对O型圈W的检测、吹除与收料操作,均不需要考虑不同的O型圈W的径向位置发生变动,仅需要保证O型圈W在输送方向F方向上到达指定工位。对此各视觉检测单元可以通过图像检测判定完成。又因为输料圆盘1是匀速转动的,吹除机构6的吹除时机则可以由检测系统的检测时间加一个偏移量完成。上述各系统单元的有效工作均不涉及相邻O型圈W之间的间距,因此对O型圈W的来料间距没有特殊要求,更不需要等间距。
[0026]图2中的矫正轮21固定在矫正轮支架22上,图3为矫正轮支架22的示意图。其由设置在过输料圆盘1的转轴的平面内的正交串联布置在机座上的两组滑块导轨组件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包括用于转动输送O型圈(W)的输料圆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圆盘(1)为透明材料,在所述输料圆盘(1)的转动路径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W)的下表面外观的第一端面检测单元(3)、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W)的上表面外观的第二端面检测单元(5)以及用于检测所述O型圈(W)的外周面外观的周向检测单元(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还包括矫正轮(21),所述矫正轮(21)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检测单元(3)、所述周向检测单元(4)以及所述第二端面检测单元(5)的上游,所述矫正轮(21)设置在所述输料圆盘(1)的上表面上方,所述矫正轮(21)绕其自身轴线与输料圆盘(1)同方向自转。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轮(21)设置在矫正轮支架(22)上,所述矫正轮支架(22)固定在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的机座上,所述矫正轮支架(22)具有过所述输料圆盘(1)的转轴的平面内的正交串联布置的滑块导轨组件。4.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O型圈检测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向检测单元(4)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输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明宋辉张青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安帝技益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