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586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钢管,两组所述钢管分别经多组连接组件相连;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设有三组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的三组所述注浆阀由下至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钢管的注浆阀与所述第二钢管最底部所述的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米;所述第二钢管上的相邻所述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5米;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设有多组注浆孔,每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一组弹性密封橡胶圈;且所述第二钢管最上方一组所述注浆阀的每组注浆孔的外部包覆有两组弹性密封橡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封堵效率及质量。了封堵效率及质量。了封堵效率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地基基础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建筑施工的时候,采用深基坑进行打桩的方式是较为常规的方式。但是,深基坑出现漏水情况,也是较为常见的情况。常规的封堵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速凝水泥进行封堵。但是,只是单纯的进行封堵,其中,在漏水一段时间之后,会存在泥沙流失的情况,从而出现一些孔洞导致牢固性不好。一般情况下,是直接在较大的孔洞处塞入填充物进行填充,其他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一般不做处理。而且填充采用另外一套设备和另外一套工艺,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了封堵效率及效果,在封堵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固,提高后续加工的安全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钢管,两组所述钢管分别经多组连接组件相连;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设有三组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的三组所述注浆阀由下至上间隔设置,且一组所述注浆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底部,所述第一钢管的注浆阀与所述第二钢管最底部所述的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米;所述第二钢管上的相邻所述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5米;
[0005]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设有多组注浆孔,每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一组弹性密封橡胶圈;且所述第二钢管最上方一组所述注浆阀的每组注浆孔的外部包覆有两组弹性密封橡胶圈。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浆阀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注浆阀的中部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浆阀的两端相连通;且所述注浆阀两端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外螺纹。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多组环形槽,所述注浆孔设置于所述环形槽的外壁上,且所述注浆孔的内端与所述通槽相连通,所述弹性密封橡胶圈套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底部的所述注浆阀的底部螺接有堵头。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二钢管的顶部齐平设置,所述第二钢管包括上钢管、中部钢管及下钢管,所述下钢管将下方两组所述注浆阀相连,所述中部钢管将顶部所述注浆阀与中部所述注浆阀相连,所述上钢管的底部与顶部所述注浆阀相连。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密封橡胶圈的壁厚为2毫米。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多组所述连接组件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套环及第二套环,所述第一钢管的中部插设于所述第一套环内,所述第二钢管的中部插设于所述第二套环内,且所述第一钢管与所述第二套环焊接相连,所述第二钢管与所述第二套环焊接相连。
[001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工艺,其步骤为:
[0013]①
将注浆管分别与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组装过程中,同时利用连接组件将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进行连接;
[0014]②
将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插入到漏水的深基坑内,直至插入到对应深度;
[0015]③
第一钢管按照30L/min的流量注入水玻璃,水玻璃从第一钢管底部的注浆阀的注浆孔流出,并持续10min;然后第一钢管继续注入水玻璃的同时,第二钢管注入水泥浆,水泥浆从第二钢管最下方两组的注浆阀的注浆孔流出,水泥浆的注入流量与水玻璃的注入流量相同,并观测深基坑内侧漏水点,直至停止漏水;
[0016]④
等到漏水点停止漏水之后,继续同流量的注入水玻璃以及水泥浆30min,然后停止注入水玻璃及水泥浆;
[0017]⑤
水玻璃及水泥浆停止注入10min之后,给予第二钢管注入清水,将加注有水泥浆的第二钢管打通;
[0018]⑥
待第二钢管打通之后,加大注水压力,利用清水将最顶部的注浆管的注浆孔打通,使清水从最顶部注浆阀的注浆孔流出,并持续1min;
[0019]⑦
停止清水注入第二钢管,然后再往第二钢管内注入水泥浆,所注入水泥浆中水泥的含量为10t~50t,利用水泥浆对上层松散、空洞的土体进行加固。
[0020]上述技术方案中,水泥浆中水与水泥比例为1:1。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钢管最顶部注浆阀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两层弹性密封橡胶圈,底部两组注浆阀以及第一钢管底部注浆阀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一层弹性密封橡胶圈,单层弹性密封橡胶圈的泄浆承压力为0.15MPa,双层弹性密封橡胶圈的泄浆承压力为0.3MPa;所述步骤

中,注水的压力小于0.3MPa,所述步骤

中,注水压力大于0.3MPa。
[002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3]1.本技术中采用两组钢管,用于分别注入水玻璃以及水泥浆,并且两者底部具有高度差,能够通过水玻璃的预先注入寻找到漏水的流通通道,再通过水泥浆的注入,使得水泥浆与水玻璃混合形成速凝物,对漏水处进行封堵,后续通过大压力进行再次注浆,使得注浆从顶部的注浆阀送出,利用水泥浆将松散空洞的土体进行加固,一次就能够实现封堵、加固工序,效率高,质量好,并且能够提高基坑强度,保证后续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钢管与连接组件连接处的俯视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第一钢管、第二钢管最底部注浆阀的剖视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第二钢管最顶部注浆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连接组件;2、第一钢管;3、第二钢管;4、注浆阀;5、注浆孔;6、弹性密封橡
胶圈;7、通槽;8、环形槽;9、堵头;10、上钢管;11、中部钢管;12、下钢管;13、第一套环;14、第二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30]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钢管,两组所述钢管分别经多组连接组件1相连;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2及第二钢管3,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注浆阀4,所述第二钢管上设有三组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的三组所述注浆阀由下至上间隔设置,且一组所述注浆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底部,所述第一钢管的注浆阀与所述第二钢管最底部所述的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米;所述第二钢管上的相邻所述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为1.5米;第一钢管与第二钢管之间的距离会小于20毫米。
[0031]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设有多组注浆孔5,每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一组弹性密封橡胶圈6;且所述第二钢管最上方一组所述注浆阀的每组注浆孔的外部包覆有两组弹性密封橡胶圈。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钢管,两组所述钢管分别经多组连接组件相连;所述钢管包括第一钢管及第二钢管,所述第一钢管的底部设有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设有三组注浆阀,所述第二钢管上的三组所述注浆阀由下至上间隔设置,且一组所述注浆阀设置于所述第二钢管的底部,所述第一钢管的注浆阀与所述第二钢管最底部所述的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米;所述第二钢管上的相邻所述注浆阀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或等于1.5米;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设有多组注浆孔,每组注浆孔外部包覆有一组弹性密封橡胶圈;且所述第二钢管最上方一组所述注浆阀的每组注浆孔的外部包覆有两组弹性密封橡胶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阀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注浆阀的中部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注浆阀的两端相连通;且所述注浆阀两端的外表面上分别设有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深基坑联合注浆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阀的外表面上由上至下间隔设有多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枫蒋炯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枫石堂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