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7932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1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通过引流、加固和内外封闭,便捷且高效的解决了既有结构的基坑涌水难题,最大程度的保护主体结构、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而且,施工成本低、施工简便,不影响其他区域结构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深基坑突涌处理技术均不适用于已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的问题。围护结构之间的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的问题。围护结构之间的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地铁深基坑施工常采用围护桩、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对基坑进行分坑处理,将大基坑划分为若干个小基坑进行分坑、分批次施工。而在围护结构与主体结构之间的薄弱连接区域常常会发生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若对于此情况处理不及时,将会导致基坑报废、围护结构倒塌,更有甚者危及周边环境。对于近地铁深基坑施工更应注重基坑涌水的处理,以免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0003]目前处理深基坑涌水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井底降水法,二是砂包或土包围堰,三是用封堵器对用涌水点进行封堵。第一种方法是将涌水引至积水坑内,依据单位涌水量设置相应流量的水泵和井底深度,通过水泵将涌水排除坑外。第二种多用于堤防的管涌抢险,适用于水压差不是太大的情况。第三种方法是利用封堵器对涌水点进行封堵。
[0004]现有技术均不适用于已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井底降水法的抽水周期长,抽水费用高,而且操作不便;砂包或土包围堰适用于水压差不是太大的情况,而深基坑中坑内外的水头差较大,会导致砂包或土围堰过高,围堰自身也有坍塌的风险;封堵器封堵涌水是承压水引起的时候,水压大,堵漏很容易失效。现有技术的施工难度大、成本较高。
[0005]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深基坑突涌处理技术均不适用于已施工完成的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的地下承压水突涌情况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破除与涌水点对应的已完工地下室的主体结构的各层楼板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操作孔道;
[0009]经由所述操作孔道中向所述涌水点打设引流管,使得所述涌水点的承压水通过所述引流管排出;
[0010]在所述涌水点的所述承压水被引流后,于所述涌水点的土体中打设相互咬合的多根高压旋喷桩以固结形成用于封闭所述涌水点的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包覆于所述引流管的中部;
[0011]于所述引流管内灌注封堵浆液以固结形成封堵块;
[0012]将所述主体结构的底板以上的所述引流管的管段截除,并剔凿所述引流管周围的所述底板以形成后浇注空间;
[0013]于所述后浇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修复所述底板。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固块的面积大于所述涌水点的面积,所述涌水点位于所述加固块的中部位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的高度大于等于所述加固块的高度。
[0016]进一步的,在实施于所述后浇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修复所述底板的步骤之前,于所述引流管的外部套设止水翼环,在浇筑所述混凝土后,所述混凝土包覆于所述止水翼环。
[0017]进一步的,所述涌水点的位置位于相邻的两基坑的底板之间的换撑带,两所述基坑之间的围护桩贯穿于所述换撑带,在实施于所述涌水点的土体中打设相互咬合的多根高压旋喷桩时,多根所述高压旋喷桩连接于所述围护桩。
[0018]进一步的,在剔凿所述引流管周围的所述底板时,截除所述底板的底部以上的所述引流管的管段、所述围护桩的桩段,以及所述换撑带以形成所述后浇注空间。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便捷且高效的解决了既有结构的基坑涌水难题,最大程度的保护主体结构、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而且,施工成本低、施工简便,不影响其他区域结构施工。
附图说明
[0020]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的平面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涌水点的平面示意图。
[0023]图3至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6]参照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S1:破除与涌水点a对应的已完工地下室的主体结构的各层楼板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操作孔道。
[0028]参阅图1和图2所示,相邻的两基坑(基坑A和基坑B)的地下室的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涌水点a处于相邻的两基坑的底板2的换撑带处。具体的,涌水点在两基坑之间的相邻的两围护桩之间。涌水点a的位置位于相邻的两基坑的底板2之间的换撑带21,两基坑之间的
围护桩1贯穿于换撑带21。
[0029]根据工程地勘报告得知,位于基础底板以下约10m左右的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中存在承压水。因左侧基坑内的地下室顶板3(地下室结构)已经施工完成,且与周边的围护结构(围护桩及地下连续墙)之间已完成换撑施工(形成封闭体系),无法将封堵机械运送至B3层基础底板上进行封堵作业。
[0030]首先在地下室周边施工道路上清理出汽车吊停放及作业工作面。吊机选型尽量不上顶板作业,选用100T汽车吊。顶板上清理出水泥桶和拌浆系统安放场地,施工机械站立位置满铺3cm厚钢板。
[0031]S2:经由操作孔道中向涌水点a打设引流管4,使得涌水点a的承压水通过引流管4排出。
[0032]在确定涌水点后,对涌水点对应的地下室的顶板3位置开直径1000的孔。放样地下室楼板,对影响引流管插入的混凝土结构进行破除。
[0033]对基坑中涌水点的表面水进行抽水,并将周边凿除的垃圾及垫层进行清理。在顶板上将2根长15m、壁厚12mm、直径700mm的钢管焊接成1根长为30m的引流管。
[0034]再利用汽车吊带振动锤起吊引流管对准涌水点进行振动插入(遇引流管打入困难时,采取适当移位重新打入)。引流管底标高至底板底以下12m,并在

1层楼板面标高以上10cm处将钢管截断。对下节的引流管位于底板面标高以下10cm处预留应急阀门,作为高喷施工时应急引水。
[0035]引流管打入到设计标高后,对引流管内进行洗孔。用高压旋喷桩从引流管内空喷式打入,从基坑底板垫层底下钻深15米开始洗孔,直至套管内水量明显变化加大。引承压水入引流管内,确保引流管的外侧不冒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破除与涌水点对应的已完工地下室的主体结构的各层楼板以形成上下贯通的操作孔道;经由所述操作孔道中向所述涌水点打设引流管,使得所述涌水点的承压水通过所述引流管排出;在所述涌水点的所述承压水被引流后,于所述涌水点的土体中打设相互咬合的多根高压旋喷桩以固结形成用于封闭所述涌水点的加固块,所述加固块包覆于所述引流管的中部;于所述引流管内灌注封堵浆液以固结形成封堵块;将所述主体结构的底板以上的所述引流管的管段截除,并剔凿所述引流管周围的所述底板以形成后浇注空间;于所述后浇注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修复所述底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底涌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的面积大于所述涌水点的面积,所述涌水点位于所述加固块的中部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完工主体结构的深基坑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扬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