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9582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20:07
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胆管、血管的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胆管、血管支架,能对堵塞和狭窄的胆管、血管进行疏通,并能避免支架处胆管、血管再堵塞或再狭窄。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弹性导轨,其特征在于:弹性导轨的弹力能使弹性导轨形成螺旋状支架;所述弹性导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弹性导轨的下表面设置有齿条,齿条通过转接件与一转动架相连,转动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驱动机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清理转条;所述弹性导轨、转接件、转动架、驱动机构、转轴和清理转条均设置于一导管内。轴和清理转条均设置于一导管内。轴和清理转条均设置于一导管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胆管、血管的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人口逐步老龄化,心血管疾病人数正处于急剧上升的趋势,其中冠心病所占比例最大。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以给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和手术结果带来显著改善,得到了心血管领域专家的广泛青睐,但是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 ISR)及晚血栓形成仍然成为影响PCI术疗效的重要制约因素,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有相关证据表明: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与支架置入术后所形成ISR、晚期支架内血栓(LST)形成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造成的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硬化、狭窄,尤其是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再狭窄,可能会使心脏供血不足导致死亡。一般如果冠状动脉血管的狭窄面积大于75%以后就需要放支架,放支架以后要注意发生复发狭窄。据统计,在进行支架治疗一年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再狭窄现象,不同的支架再狭窄的几率是不一样的,金属裸支架的再狭窄几率在20%到30%之间,药物涂层支架再狭窄的几率在5%左右,糖尿病患者的再狭窄率在10%或者更高。
[0003]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也是老年人群体中发生率较高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动脉内形成粥样动脉硬化斑块,造成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下肢供血,让患者出现下肢疼痛、发冷、麻木、间歇性跛行等退行性表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降低生存质量。常发部位有髂动脉、股浅动脉、小腿动脉等,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病情加重不得不截肢。当前临床治疗中髂股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被广泛应用,能有效改善血管狭窄、闭塞情况,减轻肢体缺血症状,而且创伤小、手术速度快、术后并发症少,已经逐渐成为替代开放性手术的主要治疗方法。再狭窄是下肢 ASO 患者经治疗后常见的不良预后,会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再狭窄的风险也相对升高。
[0004]此外,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对胆汁排入十二指肠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由胆管癌、肝癌、胰腺癌及转移癌等恶性肿瘤所致的恶性胆道梗阻,发病率较高,发现时常常已是晚期。将胆道支架植入到狭窄或阻塞部位是目前治疗胆道梗阻的较好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胆道支架是钛和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的编织网状支架,形状为直圆柱和一端或两端为喇叭口。胆道支架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属于微创治疗,可重复,能有效地解除恶性胆道梗阻,其效果可与外科分流术相媲美。钛镍形状记忆合金胆道支架一般都是自膨式,置入时观察支架扩张情况,必要时用球囊扩张。适用于各种恶性病变造成的肝外胆总管梗阻或狭窄。据统计,恶性胆道梗阻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约为15%。由此可见,临床包括胆道以及心血管支架由于其自身的网状结构框架,虽然增加了其弹性和支撑能力,但也为各种物质包括细胞生长附着提供了便利条件,存在高达30%的再狭窄率。加上支架植入后不可再取出,相应部位难以再次进行手术或置放新的支架而严重影响后续
治疗或预后。
[0005]综上所述,寻找并设计一种新型、经济实用、可清除内部阻塞物的

防再狭窄

支架为临床所亟需。但目前为止,国内和国际并未有成熟上市临床实际应用产品出现,也未检索到相关专利授权。本专利技术专利所研制的一种新型伸缩式自清洁防堵塞支架可成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自清理功能的胆管、血管支架,能对堵塞和狭窄的胆管、血管进行疏通,并能避免支架处胆管、血管再堵塞或再狭窄。
[0007]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弹性导轨,其特征在于:弹性导轨的弹力能使弹性导轨形成螺旋状支架;所述弹性导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弹性导轨的下表面设置有齿条,齿条通过转接件与一转动架相连,转动架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配合的齿轮;驱动机构另一端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清理转条;所述弹性导轨、转接件、转动架、驱动机构、转轴和清理转条均设置于一导管内。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件为两个门形体,两个门形体设置于齿条两侧,门形体一侧设置有与齿条上表面配合的行走轮;门形体另一侧设置有长圆孔;门形体下端设置有与长圆孔对应的卡槽;所述转动架设置于门形体内,转动架通过导向轴与门形体的长圆孔配合;转动架上还设置有与卡槽配合的卡柱;门形体和转动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弹力能使转动架的卡柱卡入卡槽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倾斜设置,复位弹簧上端与门形体内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下端与转动架连接,复位弹簧为转动架提供转动力和上拉力,转动力使转动架能在失去导管束缚后,使驱动机构产生转动,上拉力使转动架的卡柱牢固的卡在卡槽内,所述门形体上设置有与卡柱配合的导向弧边。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为一矩形体;所述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与驱动机构上的齿轮和转轴相连。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上设置有齿条的齿部清扫刷;所述转接件上设置有与齿条侧表面对应的侧清扫刷。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导轨两侧的空隙处设置有防扭导条。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优选方案,所述清理转条为链条结构,清理转条长度小于或等于转轴的长度,转动时清理转条利用离心力自然展开。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内设置有微型电机的无线充电电源。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机构内还设置有可远程控制和编程的控制模块。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种优选方案,所述齿条上表面端部设置有驱动机构的限位卡块。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导管将支架和其上的组件一同送入患者体内,弹性导轨伸出导管后,在其自身弹性作用下自然形成螺旋状结构,将胆管或血管撑开,保证胆
管或血管畅通。
[0018]当血管再次狭窄时,驱动机构在弹性导轨内移动,同时控制转轴和清理转条对胆管或血管内的物质进行清理,能长时间维持胆管或血管畅通。
[0019]本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终末期胆管癌、肝癌导致胆管堵塞患者,能提高胆管癌、肝癌导致胆管堵塞患者生命终末期的生存质量大幅度提升。
[0020]本专利技术经济实用,结构稳定,不易移位和脱落,可反复无线充电,自清洁防堵塞等特点。本专利技术利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成直线

弹簧状支架,由直线恢复成弹簧状管道结构,附着在支架内侧的微型电机可通过弹性导轨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而其携带的驱动机构作为高速“清障器”可将附着于支架内部的生长物或“垃圾”清除,从而保持管道通畅。
[0021]本装置成功解决了临床常用支架的再狭窄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包括弹性导轨,其特征在于:弹性导轨的弹力能使弹性导轨形成螺旋状支架;所述弹性导轨的上表面为支撑面,弹性导轨的下表面设置有齿条(15),齿条(15)通过转接件(3)与一转动架(7)相连,转动架(7)上设置有驱动机构(10),驱动机构(10)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齿条(15)配合的齿轮(4);驱动机构(10)另一端设置有转轴(8),转轴(8)上设置有清理转条(9);所述弹性导轨、转接件(3)、转动架(7)、驱动机构(10)、转轴(8)和清理转条(9)均设置于一导管(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3)为两个门形体,两个门形体设置于齿条(15)两侧,门形体一侧设置有与齿条(15)上表面配合的行走轮(14);门形体另一侧设置有长圆孔(5);门形体下端设置有与长圆孔(5)对应的卡槽(12);所述转动架(7)设置于门形体内,转动架(7)通过导向轴(6)与门形体的长圆孔(5)配合;转动架(7)上还设置有与卡槽(12)配合的卡柱(11);门形体和转动架(7)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的弹力能使转动架(7)的卡柱(11)卡入卡槽(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清理防堵、防再狭窄支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13)倾斜设置,复位弹簧(13)上端与门形体内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复位弹簧(13)下端与转动架(7)连接,复位弹簧(13)为转动架(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宁赵相轩梁宏元赵俊华代松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