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0583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腔道支架,所述腔道支架包括金属丝、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金属丝缠绕形成螺旋形,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相互贴合将所述金属丝包裹在内,所述第一薄膜或第二薄膜内包含放射粒子;所述腔道支架还包括第三薄膜,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外部,所述第三薄膜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将腔道支架设置为多层,将负载放射粒子包裹于多层腔道支架内,避免放射粒子在使用时脱落,也无需将医用支架与放射粒子分别放置于人体内,方便植入与取出,解决目前的医用支架与负载放射粒子不容易结合以及治疗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医用支架用于置入病变狭窄的血管,食道,胆道,气道,尿道等人体腔道中,主要起到支撑,使腔道畅通的作用,植入与取出时通常通过微创手术进行。
[0003]按照支架展开方式进行分类有两种:第一种是球囊扩张型支架,此类支架在植入时通过球囊扩张,将支架固定于人体腔道中,以发挥支撑,畅通作用。其缺点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架缺乏膨胀弹性,支架的内径逐渐变小,最终由于腔道组织的自然弹性退缩而塌陷,造成再次狭窄。第二种为自膨胀型支架,主要有具有超弹性金属或记忆金属编织而成,植入时通过压缩或者捆绑于置入器中,置入到指定腔道位置时,通过撤销压缩力即可进行自膨胀在腔道中起到支撑,膨胀作用。
[0004]目前在人体腔道支架应用中,以自膨胀型支架应用居多,自膨胀支架设计形式多样:螺旋圆柱型、卷状、阶梯管型、高阶盘绕型、编织型或网格型等;制备工艺有编织,激光切割,焊接等。上述自膨胀支架在设计和制备工艺上均存在一定缺陷,例如编织型网格支架制备效率低,径向支撑力差,支架柔顺性差,回收困难等缺点;采用切割工艺制备支架成本过高;螺旋型支架采用高强度金属丝编织,拉伸力过强,难以进行植入;而螺旋型支架难以压缩进行植入,需要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进行植入,应用范围有限,植入时给人体腔道带来损伤等,虽然在Christiansen的公开号为US5562697A的美国专利中采用锯齿举行螺旋,但依然存在径向支撑力不强,容易造成二次狭窄等缺点。
[0005]此外,目前支架只能起到支撑作用,可起到治疗作用的支架较少,此类支架以负载放射粒子为主,但目前负载放射粒子支架存在一定缺陷,如负载方式为捆绑,容易脱落;植入时需先植入一个支架,再进行放射粒子的植入,增加了治疗成本与操作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目前的医用支架与负载放射粒子不容易结合的问题,避免上述缺陷。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腔道支架,所述腔道支架包括金属丝、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金属丝缠绕形成螺旋形,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相互贴合将所述金属丝包裹在内,所述第一薄膜或第二薄膜内包含放射粒子;所述腔道支架还包括第三薄膜,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外部,所述第三薄膜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
[0008]其中,相邻两圈所述金属丝之间的节距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三薄膜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
[0009]其中,所述第三薄膜粘贴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的中部。
[0010]其中,所述金属丝的数量为多个,多根所述金属丝沿所述第一薄膜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
[0011]其中,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的材质为TPU、PVC或PE。
[0012]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腔道支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薄膜制备,将塑料溶液制成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将负载有放射粒子的塑料溶液制成第二薄膜;S2:支架制备,将记忆金属丝旋转缠绕形成螺旋形状的支架;S3:将所述支架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之间,将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S4:将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使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二薄膜。
[0013]其中,所述S1步骤中的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通过浸渍、挤出和注塑制备,干燥成型后按照预定尺寸切割;所述第二薄膜的制备方法为:将放射粒子分散于使用THF溶解的75A硬度的4~10%(w/v%)塑料溶液中,进行溶液涂覆或浸渍,干燥成型后按照预定尺寸切割。
[0014]其中,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的宽度为3mm~15mm之间的任一数值,厚度均为0.1~0.4mm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支架的直径范围0.6~1.8cm,所述支架长度的范围为2~10cm,所述支架的节距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相等。
[0015]其中,所述S3步骤中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热塑结合的步骤为:将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先放于100℃环境下热塑3~5分钟,再转移至150℃下热塑2~5分钟,最后移至180℃下热塑1~3分钟。
[0016]其中,所述S4步骤中的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步骤为:S3步骤后将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金属丝拉平,之后将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进行热塑结合,热塑步骤为先放于100℃环境下热塑3~5分钟,再转移至150℃下热塑2~5分钟,最后移至180℃下热塑1~3分钟;之后重新螺旋形成螺纹状,放入70~80℃环境下进行定型2~4h。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腔道支架及其制备方法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将腔道支架设置为多层,将负载放射粒子包裹于多层腔道支架内,避免放射粒子在使用时脱落,也无需将医用支架与放射粒子分别放置于人体内,方便植入与取出,解决目前的医用支架与负载放射粒子不容易结合以及治疗操作繁琐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腔道支架拉伸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22]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腔道支架包括金属丝、第一薄膜和第二薄膜,所述金属丝缠绕形成螺旋形,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相互贴合将所述金属丝包裹在内,所述第一薄膜或第二薄膜内包含放射粒子;所述腔道支架还包括第三薄膜,所述第三薄膜长度方向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外部,所述第三薄膜分别覆盖相邻的两圈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圈所述金属丝之间的节距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第三薄膜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薄膜粘贴于所述第一薄膜或所述第二薄膜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数量为多个,多根所述金属丝沿所述第一薄膜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腔道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材质为镍钛合金,所述第一薄膜、所述第二薄膜和所述第三薄膜的材质为TPU、PVC或PE。6.一种腔道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薄膜制备,将塑料溶液制成第一薄膜和第三薄膜,将负载有放射粒子的塑料溶液制成第二薄膜;S2:支架制备,将记忆金属丝旋转缠绕形成螺旋形状的支架;S3:将所述支架放置于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之间,将所述第一薄膜和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S4:将所述第三薄膜与所述第二薄膜热塑结合,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杰车绪新王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