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通过复核航道交汇区水文条件,结合浮吊施工工艺,对双箱单室连续梁拆除过程进行合理分段,以完整的边跨做为中跨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配重,保证了施工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中跨拆除时先拆除半幅,进一步减小了连续梁每次吊装拆除对结构稳定性破坏的影响效应,最大限度提高梁体拆除过程安全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提高了桥梁拆除的施工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过程不需要特殊设备、材料,降低施工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施工过程节能环保,对周围环境污染小。对周围环境污染小。对周围环境污染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拆除
,尤其涉及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老桥拆除工程日益增多,然而老桥拆除往往具有施工环境条件复杂、待拆除桥梁结构类型多样、安全风险高等特点,针对航道交汇区域双箱单室连续梁的拆除,我们更需要考虑梁体稳定性、航道影响等综合因素。
[0003]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S1、确定作业区疏浚深度,进行航道疏浚;
[0008]S2、将梁体与承台临时固结,梁体与桥墩临时固结;
[0009]S3、清理桥面铺装,切割吊装护栏;
[0010]S4、将中跨双幅梁体之间翼缘板纵向切割,确保两幅梁体在中跨位置互相分离;
[0011]S5、用浮吊船分块、分次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同侧中跨梁体,浮吊船将每次的梁块吊放在岸边指定位置进行破碎;同样的方法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异侧梁体;
[0012]S6、用破碎机将航道交汇区域异侧对应的边跨原位破碎;同样的方法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同侧对应的边跨;
[0013]S7、用破碎机将桥墩破碎拆除。
[0014]具体地,步骤S1中,航道疏浚包括以下步骤:
[0015]A1、根据施工最大吊装重量,计算浮吊船最大吃水深度;
[0016]A2、选择施工区段航道在施工条件下的水深标准;
[0017]A3、根据浮吊船最大吃水深度、航道水深标准,结合现场实测水深,确定出航道疏浚的深度;
[0018]A4、根据浮吊船尺寸、航道交汇区平面位置、航道实测水深情况,确定出航道疏浚的范围;
[0019]A5、根据确定出的疏浚深度和疏浚范围,采用挖泥船进行航道疏浚。
[0020]具体地,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0021]B1、采用第一支撑件将梁体与承台进行支撑;
[0022]B2、采用纵横向布置的工字钢包围支座,同时通过第二支撑件将梁体与桥墩顶部
之间间隙进行支撑;
[0023]B3、采用C50膨胀混凝土将工字钢包围区域内部浇筑,并压浆密实。
[0024]具体地,步骤S3中,包含以下步骤:
[0025]C1、用铣刨机将路面沥青混凝土清理;
[0026]C2、用绳锯切割机将护栏分块切割后,用汽车吊吊装拆除。
[0027]具体地,步骤S4中,包含以下步骤:
[0028]D1、施工放样将主跨纵向范围标识清楚;
[0029]D2、用盘式切割机将中跨两幅梁体之间翼缘板纵向切割。
[0030]具体地,步骤S5中,包含以下步骤:
[0031]E1、将浮吊船停泊在航道交汇区域同侧中跨旁,将浮吊船钢丝绳与既有梁体中心处中心块、中心块第一侧第一块、中心块第二侧第一块共三个块穿束固定;
[0032]E2、用绳锯切割机将第一侧第一块和第一侧第二块接缝进行横向切割,将第二侧第一块和第二侧第二块接缝进行横向切割,直至中心块、中心块第一侧第一块、中心块第二侧第一块脱离梁体;
[0033]E3、浮吊船将中心块、中心块第一侧第一块、中心块第二侧第一块吊装至岸边,用破碎机进行破碎;
[0034]E4、重复前述工作,将航道交汇区域第一侧第二块、第一侧第三块、第一侧第四块构成的一组进行切割,并吊装至岸边破碎;再将第二侧第二块、第二侧第三块、第二侧第四块构成的一组进行切割,并吊装至岸边破碎;
[0035]E5、重复前述工作,直至剩余两个桥墩正上方的块和一个连接块。
[0036]具体地,步骤S6中,用破碎机将边跨破除包含以下步骤:
[0037]F1、用破碎机,将航道交汇区域异侧边跨梁体破碎;
[0038]F2、用破碎机,将航道交汇区域同侧边跨梁体破碎;
[0039]具体地,步骤S7中,包含以下步骤:
[0040]G1、用破碎机将桥墩从上至下进行拆除。
[004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42]1、本专利技术通过复核航道交汇区水文条件,结合浮吊船施工工艺,对双箱单室连续梁拆除过程进行合理分段,以完整的边跨做为中跨拆除过程中的安全“配重”,保证了施工安全性;更重要的是,中跨拆除时先拆除半幅,进一步减小了连续梁每次吊装拆除对结构稳定性破坏的影响效应,最大限度提高梁体拆除过程安全性;
[0043]2、本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提高了桥梁拆除的施工效率;
[0044]3、本专利技术施工过程不需要特殊设备、材料,降低施工成本;
[0045]4、本专利技术施工过程节能环保,对周围环境污染小。
附图说明
[004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航道交汇区域桥的示意图;
[004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主视图;
[004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承台、桥墩、梁体、支座的配合示意图;
[004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工字钢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5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一;
[005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二;
[005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三;
[0053]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四;
[0054]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五;
[0055]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六;
[0056]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单边梁中跨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七;
[0058]图13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八;
[0059]图14是本专利技术中桥的拆除示意图九。
[0060]图中,1
‑
承台、2
‑
桥墩、3
‑
梁体、4
‑
支座、5
‑
第一支撑件,6
‑
第二支撑件、7
‑
工字钢、8
‑
桥、9
‑
浮吊船。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62]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作业区疏浚深度,进行航道疏浚;S2、将梁体与承台临时固结,梁体与桥墩临时固结;S3、清理桥面铺装,切割吊装护栏;S4、将中跨双幅梁体之间翼缘板纵向切割,确保两幅梁体在中跨位置互相分离;S5、用浮吊船分块、分次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同侧中跨梁体,浮吊船将每次的梁块吊放在岸边指定位置进行破碎;同样的方法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异侧梁体;S6、用破碎机将航道交汇区域异侧对应的边跨原位破碎;同样的方法拆除航道交汇区域同侧对应的边跨;S7、用破碎机将桥墩破碎拆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浮吊船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航道疏浚包括以下步骤:A1、根据施工最大吊装重量,计算浮吊船最大吃水深度;A2、选择施工区段航道在施工条件下的水深标准;A3、根据浮吊船最大吃水深度、航道水深标准,结合现场实测水深,确定出航道疏浚的深度;A4、根据浮吊船尺寸、航道交汇区平面位置、航道实测水深情况,确定出航道疏浚的范围;A5、根据确定出的疏浚深度和疏浚范围,采用挖泥船进行航道疏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浮吊船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B1、采用第一支撑件将梁体与承台进行支撑;B2、采用纵横向布置的工字钢包围支座,同时通过第二支撑件将梁体与桥墩顶部之间间隙进行支撑;B3、采用C50膨胀混凝土将工字钢包围区域内部浇筑,并压浆密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吨位浮吊船航道交汇区域不对称拆除双箱单室连续梁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包含以下步骤:C1、用铣刨机将路面沥青混凝土清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华,周文相,张飞,刘太富,谭俊,吴广明,管泽军,韩旭,邓永春,刘俸岐,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