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9126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包括左探针机构、右探针机构、间距调节机构以及驱动板;左探针机构包括左支撑架、左针板架和第一探针组件,左针板架设置于左支撑架内部,左针板架沿纵向设有一列驱动板安装腔,每个驱动板安装腔的底部配装一套第一探针组件;右探针机构包括右支撑架和第二探针组件;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一丝杆、第二丝杆可转动地设置于左支撑架的前后两端部,第一、第二丝杆螺母分别与左支撑架、右针板架铰接;每个驱动板安装腔内安装一块驱动板,驱动板与第一探针组件、第二探针组件可靠地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效果是:可快捷准确调节接电机构的位置,适应不同类型电池,兼容性和通用性强。性和通用性强。性和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属于电池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锂电池生产过程中,为了能最大化利用设备,通常会适用于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电池,而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电池的正负极间距不同,这就需要调节正、负极针板之间的距离以保证设备的兼容性,但是目前的针板存在以下问题:(一)正、负极针板之间的间距固定:如果需要处理不同型号不同尺寸的电池时,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更换不同间距的针板,电池的兼容性差;(二)针板通常是直接安装在锂电池的生产设备上,会造成针板更换困难、无法快速准确换型,从而影响针板的更换效率;(三)针板本身较高,本身稳定性难以保证,在调节位置后,容易产生偏移,影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能准确锁定针板位置、可以快速准确换型、稳定性好、兼容性强的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
[0004]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探针机构、右探针机构、间距调节机构以及驱动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探针机构(1)、右探针机构(2)、间距调节机构(3)以及驱动板(4);左探针机构(1)包括左支撑架(11)、设置于左支撑架(11)内部的左针板架(12)和设置于左针板架底部的第一探针组件(13),左支撑架(11)为中空结构,定义左支撑架(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为纵向,将垂直于纵向的左支撑架(11)的宽度延伸方向定义为横向;左针板架(12)设置于左支撑架(11)内部,并以沿横向滑动地方式与左支撑架(11)的纵向的前后两端相连接,左针板架(12)沿纵向设有一列驱动板安装腔,每个驱动板安装腔的底部配装一套第一探针组件(13),且第一探针组件(13)沿纵向排成一列;右探针机构(2)包括右支撑架(21)和设置于右支撑架底部的第二探针组件(22),右支撑架(21)设置于左支撑架(11)内部,并以沿横向滑动地方式与左支撑架(11)的纵向的前后两端相连接;第二探针组件(22)的个数与第一探针组件(13)数目相同,并沿纵向排成一列,所述的第二探针组件(22)与对应的第一探针组件(13)横向对齐,分别用于连接电池的正负极;间距调节机构(3)包括旋向相反的第一丝杆(31)、第二丝杆(32),第一丝杆(31)、第二丝杆(32)分别可转动地设置于左支撑架(11)的前后两端部,第一丝杆(31)上套设第一丝杆螺母(33)并与之螺纹连接,第二丝杆(32)上套设第二丝杆螺母(34)并与之螺纹连接,第一丝杆螺母(33)通过针板连杆(35)分别与左支撑架(11)、右支撑架(21)铰接,第二丝杆螺母(34)通过针板连杆(35)分别与左针板架(12)、右支撑架(21)铰接;第一丝杆(31)、第二丝杆(32)之间通过丝杆连杆(36)相互连接,用于共同调节左针板架(12)、右支撑架(21)之间的横向间距;每个驱动板安装腔内可拆卸地安装一块驱动板(4),驱动板(4)与对应的第一探针组件(13)、第二探针组件(22)可靠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丝杆(31)为右旋梯形丝杆,所述第二丝杆(32)为左旋梯形丝杆,第一丝杆(31)和第二丝杆(32)同轴分别设置在左支撑架(11)的前、后两端部,并通过丝杆连杆(36)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整正负极探针间距的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宏宇沈超杰彭强曹骥曹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