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升台,上升台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釉装置或上砂装置;上釉装置包括与上升台可拆卸连接的浸台,浸台的中部具有容纳绝缘子的空腔,空腔与绝缘子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用来承载釉液;浸台上设置有上釉机承座,上釉装置还包括上釉吸釉器;上砂装置包括与上升台可拆卸连接的旋转承座平台,旋转承座平台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内孔上砂工装,上砂装置还包括喷砂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保证绝缘子上釉上砂均匀,提高绝缘子性能,确保绝缘子不会因上釉上砂不均,从而影响强度,使绝缘子长期稳定的运行。使绝缘子长期稳定的运行。使绝缘子长期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绝缘子工装
,具体涉及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绝缘子的作用就是绝缘,最怕的就是受潮,所以只有在绝缘子表面涂上瓷釉,才能将绝缘子密封起来,确保不受潮;另外,在保证绝缘子内部绝缘强度的基础上,还要防止绝缘子表面赃物堆积,受潮放电,引起“闪络”事故,因此需要将绝缘子表面涂上瓷釉。
[0003]另外,绝缘子的胶装部位需要保证其牢固性,为了提高结合强度多采用瓷件胶装部位上砂的方法。
[0004]现有技术中大多手工上釉上砂,由于是手工操作会由于个人经验手法不同,导致上釉上砂后不均匀,无法使上釉上砂标准化,而且上釉上砂效率低,影响绝缘子性能。而且即使是采用机械操作,但大部分上釉上砂的工装是分开的独立个体,会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采用自动上釉上砂,可以控制上釉上砂的时间和量,使瓷釉或砂粒均匀分布于绝缘子上,从而大大提升产品机械性能。
[0006]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包括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升台,上升台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釉装置或上砂装置;
[0007]上釉装置包括与上升台可拆卸连接的浸台,浸台的中部具有容纳绝缘子的空腔,空腔与绝缘子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用来承载釉液;浸台上设置有上釉机承座,上釉装置还包括上釉吸釉器;
[0008]上砂装置包括与上升台可拆卸连接的旋转承座平台,旋转承座平台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内孔上砂工装,上砂装置还包括喷砂装置。
[0009]进一步地,空腔为开口朝上、底部密封的上釉流出孔。
[0010]进一步地,上釉流出孔的侧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一圈向外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上釉机承座。
[0011]进一步地,上釉吸釉器包括外置的上釉电机,上釉电机连接有流釉管和吸釉管;流釉管向上釉流出孔内流釉,吸釉管将上釉流出孔内多余的釉吸走。
[0012]进一步地,上釉机承座为一个支撑在上釉流出孔侧壁上的圆盘,圆盘上具有至少三个通孔,圆盘可旋转,使得通孔与上釉流出孔重合。
[0013]进一步地,内孔上砂工装为一个圆柱体,内孔上砂工装的外直径与绝缘子的内径相适应,绝缘子内孔上砂均匀。
[0014]进一步地,喷砂装置包括外置的喷砂电机,喷砂电机连接有喷砂枪,使用时喷砂枪对准需喷砂的部位操作即可。
[0015]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传统手工上
釉上砂的方式,提高上釉上砂效率低,保证绝缘子性能;(2)本专利技术将上釉装置和上砂装置整合在一个基座上,根据需求切换工装模式,节约生产成本;(3)本专利技术可有效保证绝缘子上釉上砂均匀,提高绝缘子性能,确保绝缘子不会因上釉上砂不均,从而影响强度,使绝缘子长期稳定的运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上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上釉机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上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内孔上砂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的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升台2,上升台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釉装置;
[0023]上釉装置包括与上升台2可拆卸连接的浸台3
‑
1,浸台3
‑
1的中部具有容纳绝缘子4的空腔,空腔为开口朝上、底部密封的上釉流出孔3
‑
5。空腔与绝缘子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空隙用来承载釉液;浸台3
‑
1上设置有上釉机承座3
‑
2,上釉装置还包括上釉吸釉器;上釉吸釉器包括外置的上釉电机,上釉电机连接有流釉管3
‑
3和吸釉管3
‑
4;流釉管3
‑
3向上釉流出孔3
‑
5内流釉,吸釉管3
‑
4将上釉流出孔3
‑
5内多余的釉吸走。上釉流出孔3
‑
5的侧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一圈向外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上釉机承座3
‑
2。上釉机承座3
‑
2为一个支撑在上釉流出孔3
‑
5侧壁上的圆盘,参见图2,圆盘上具有至少三个通孔,圆盘可旋转,使得通孔与上釉流出孔3
‑
5重合。
[0024]上釉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0025]1、将瓷件倒放于上釉装置的上釉机承坐上,使绝缘子头下脚上。
[0026]2、将倒置后的绝缘子与上釉机承坐一起旋转,使通孔、上釉流出孔与浸台的中线唯一。
[0027]3、打开开关,使浸台上升,同时打开流釉管,让釉流入绝缘子内孔,到达孔合适位置时停止流釉,浸釉15秒后,再吸出釉液,下部浸台同时撤离,这样保证内外孔上釉均匀,达到厚度0.4mm。
[0028]实施例2
[0029]如图3所示的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砂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升台2,上升台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釉装置;
[0030]上砂装置包括与上升台2可拆卸连接的旋转承座平台5
‑
1,旋转承座平台5
‑
1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内孔上砂工装5
‑
2,内孔上砂工装5
‑
2为一个圆柱体,参见图4,内孔上砂工装5
‑
2的外直径与绝缘子的内径相适应。上砂装置还包括喷砂装置5
‑
3。喷砂装置5
‑
3包括外置的喷砂电机,喷砂电机连接有喷砂枪5
‑
4。
[0031]上砂装置使用方法如下:
[0032]1、将绝缘子放置在旋转承座平台上。
[0033]2、旋转承座平台匀速旋转,带动绝缘子旋转,同时开启喷砂装置,将砂喷于绝缘子外头部上。
[0034]3、外头部喷涂完成后,停止旋转承座平台旋转,将内孔上砂工装放置于绝缘子内孔后填充砂砾。由于内孔上砂工装是圆柱形,所以使砂砾均匀沾合绝缘子内孔壁,从而上砂均匀。
[0035]4、内孔上砂后,拿出内孔上砂工装,翻转绝缘子,倒出多余砂砾,即内孔上砂完成。
[0036]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可上下移动的上升台(2),所述上升台(2)上设置有可拆卸的上釉装置或上砂装置;所述上釉装置包括与所述上升台(2)可拆卸连接的浸台(3
‑
1),所述浸台(3
‑
1)的中部具有容纳绝缘子(4)的空腔,所述空腔与绝缘子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用来承载釉液;所述浸台(3
‑
1)上设置有上釉机承座(3
‑
2),所述上釉装置还包括上釉吸釉器;所述上砂装置包括与所述上升台(2)可拆卸连接的旋转承座平台(5
‑
1),所述旋转承座平台(5
‑
1)的中部设置有可拆卸的内孔上砂工装(5
‑
2),所述上砂装置还包括喷砂装置(5
‑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开口朝上、底部密封的上釉流出孔(3
‑
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盘型悬式绝缘子上釉上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釉流出孔(3
‑
5)的侧壁沿圆周方向上设置有一圈向外圆周方向上延伸的上釉机承座(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素宣,许恒,杨生哲,张正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南瓷绝缘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