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68624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注入前置段塞:向致密油藏储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和CO2的助驱剂水溶液,作为前置助驱段塞;S2、注入主段塞:向致密油藏储层中交替注入水和CO2气体。CO2溶解在水中生成碳酸的过程中,会导致溶液系统的紊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溶液中胶束的形成,并且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到原油与CO2界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溶液达到并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还能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度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O2驱油
,特别涉及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 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球变暖现象愈加剧烈。碳捕集、 CO2利用与封存(CCUS)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CO2驱油技术(CO
2 enhanced oil recovery,CO2‑
EOR)是重要手段之一,可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同时,实现对CO2的封存,常用于三次采油。
[0003]致密油藏的开发是目前国内外非常规油气开发的重点。致密油藏由于储层低孔低渗、注水能力差,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目前一般采用衰竭式开发。但衰竭式开发,地层能量下降迅速,产量递减快,采收率低口。由于 CO2具有较好的注入性和驱油效果,因此注CO2是致密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
[0004]例如,中国专利CN107353886A涉及致密油藏防CO2气窜的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纳米二氧化硅为内核,依次经过硅烷偶联剂的表面改性、丙烯酸甲酯的Michael加成反应和3

二甲氨基丙胺的酰胺化反应,即得到所述的纳米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水相中分散性好,基液的黏度与水相当,复合材料与CO2反应形成有机碳酸盐封端的纳米黏弹性流体,改善CO2的流度,促使CO2向低渗透层转向,扩大CO2的波及体积,提高致密油藏的油气采收率。
[0005]例如,中国专利CN114876425A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油藏驱油方法,助驱剂为聚苯乙烯

丙烯酰胺共聚物和聚乙烯吡咯烷酮质量比(3:1)

(7:1)的混合物,二者协同作用,有效避免了二氧化碳驱油时的气窜和粘性指进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二氧化碳的驱油效果。
[0006]例如,中国专利CN110317598A公开了一种提高致密储层CO2驱效果的水溶液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由润湿性改变剂、渗透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提高致密储层CO2驱效果的水溶液与CO2交替注入油藏,润湿性改变剂将基质微孔表面的润湿性改变,可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渗透剂的促进下,渗透至基质微孔中,将原油通过渗吸等作用驱离出微孔,到达裂缝中,在CO2的驱替下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
[0007]例如,期刊《复杂断块致密油藏CO2驱油和埋存可行性研究》中指出,对于致密油藏,CO2水气交替(WAG)驱可以有效的提高原油采收率;注入压力、段塞比、关井气油比、生产流压等参数是WAG驱的关键参数;WAG 驱不仅能提高复杂断块致密油藏的原油采收率,还能实现CO2的有效埋存,从而实现经济与环保的双重效益。
[0008]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在致密油藏储层条件下的CO2混相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WAG法。一些对化学助剂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如何发挥如润湿性改变剂、渗透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剂的各自作用,缺乏对于助驱水溶液中各物质如何产生协同作用的研究。
[0009]因此,研究一种适合在致密油藏储层条件下的、能够大幅度提高CO2混相驱原油采
收率的方法,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目的是降低CO2驱油时的界面张力、提高岩石表面的亲水性以及提高原油溶胀,从而提高CO2混相驱原油采收率。
[001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S1、注入前置段塞:
[0014]向致密油藏储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和CO2的助驱剂水溶液,作为前置助驱段塞;
[0015]S2、注入主段塞:
[0016]向致密油藏储层中交替注入水和CO2气体。
[0017]进一步的,所述助驱剂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S11、制备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
[0019]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氧化胺;
[0020]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以水溶液的总重量计,该水溶液包括 NaCl 2.2~3.3wt%、CaCl2·
6H2O 0.3~0.5wt%、MgCl26H2O 0.25~0.4wt%以及氧化胺0.12~0.2wt%,其余为水;
[0021]S12、向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加入CO2,制备助驱剂水溶液:
[0022]其中,所述助驱剂水溶液中,CO2的浓度为0.0009~0.0015mol/cm3。
[0023]进一步的,所述S1中助驱剂水溶液与所述S2中水和CO2的注入量之比为1:2~3:4。
[0024]进一步的,所述S2中,水和CO2气体的注入比为3:2~2:1。
[0025]进一步的,所述S11中,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以水溶液的总重量计,该水溶液包括NaCl 2.6wt%、CaCl2·
6H2O 0.45wt%、MgCl26H2O 0.35wt%以及氧化胺0.18wt%,其余为水。
[0026]进一步的,所述S12中,所述助驱剂水溶液中,CO2的浓度为 0.0015mol/cm3。
[0027]进一步的,所述S1中,助驱剂水溶液的注入速度为1~2m3/h。
[0028]进一步的,所述S2中,水和CO2的注入速度为1~2m3/h。
[0029]进一步的,所述S11中,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
[0030]S111、称取NaCl、CaCl2·
6H2O、MgCl26H2O以及氧化胺;
[0031]S112、将NaCl、CaCl2·
6H2O、MgCl26H2O以及氧化胺添加入水中,并搅拌水溶液,制成高浓度的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
[0032]S113、向高浓度的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加水并搅拌,稀释10倍,制成低浓度的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
[0033]S114、向低浓度的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加超纯水并搅拌,将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稀释至所需浓度。
[0034]进一步的,所述S112~S114中,使用磁力搅拌器在20℃下以 400

600rpm搅拌水溶液。
[0035]进一步的,所述S12中,CO2在13.5~15.5MPa的压力以及70~80℃的温度下溶解在
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
[0036]进一步的,所述方法适用的致密油藏储层条件为:渗透率小于等于 0.3mD。
[0037]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8]1、CO2溶解在水中生成碳酸的过程中,会导致溶液系统的紊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溶液中胶束的形成,并且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分子被吸附到原油与CO2界面上。最终,在溶液达到并超过临界胶束浓度时,还能再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以进一步降低界面张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致密油藏中提高CO2混相驱采收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注入前置段塞:向致密油藏储层中含有表面活性剂和CO2的助驱剂水溶液,作为前置助驱段塞;S2、注入主段塞:向致密油藏储层中交替注入水和CO2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驱剂水溶液的制备方法如下:S11、制备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其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氧化胺;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以水溶液的总重量计,该水溶液包括NaCl 2.2~3.3wt%、CaCl2·
6H2O 0.3~0.5wt%、MgCl26H2O 0.25~0.4wt%以及氧化胺0.12~0.2wt%,其余为水;S12、向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加入CO2,制备助驱剂水溶液:其中,所述助驱剂水溶液中,CO2的浓度为0.0009~0.0015mol/cm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助驱剂水溶液与所述S2中水和CO2的注入量之比为1:2~3:4。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1中,所述含表面活性剂的盐水溶液中,以水溶液的总重量计,该水溶液包括NaCl 2.6wt%、CaCl2·
6H2O 0.45wt%、MgCl26H2O 0.35wt%以及氧化胺0.18wt%,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玉兵曹伟韩红霞张寒松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敦华绿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