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821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盐水供给站(1)的供水管(A)连接支管(A1)和支管(A2),支管(A1)和支管(A2)分别对应连接多级给水泵(9)两端的轴封(5)的进水口,轴封(5)的出水口连接回水管(B),回水管(B)接入回水收集槽(8)。解决了循环水中Ca2+、Mg+等金属离子对于锅炉炉水硬度的影响,杜绝水冷壁内部结垢。减少每年因锅炉汽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事故,并且降低大量生产停运费用和直接的维修费用。修费用。修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使用循环水对给水泵轴封进行冷却和润滑,循环水中含有大量Ca2+、Mg+、Fe3+离子,其硬度值表现非常高,而国标要求锅炉炉水中的硬度即Ca2+、Mg+ 、Fe3+离子含量应当低至未测出的程度,因此,如果给水泵轴封处发生渗漏,短期内就能造成锅炉水冷系统大量结垢,其中主要垢成分包括:CaCO3、CaSO4、亚铁盐,对设备影响具体表现为锅炉水冷系统吸热能力差负荷低、管线发生爆管、运行中磷酸根离子消耗速度快等问题。现有技术多级给水泵及循环冷却水冷却内部机封、轴瓦部分容易发生泄漏,导致经常发生循环水串进脱盐水,锅炉水质变坏,造成锅炉爆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盐水供给站的供水管连接两个支管,两个支管分别对应连接多级给水泵两端的轴封的进水口,轴封的出水口连接回水管,回水管接入回水收集槽。
[0005]所述供水管和回水管上均设有控制阀、压力表和温度计。
[0006]所述回水管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循环水中Ca2+、Mg+等金属离子对于锅炉炉水硬度的影响,杜绝水冷壁内部结垢。减少每年因锅炉汽水管道破裂引起的事故,并且降低大量生产停运费用和直接的维修费用。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
[0009]图中:1

脱盐水供给站,2

控制阀,3

压力表,4

温度计,5

轴封,6

轴承盖,7

流量调节阀,8

回水收集槽,9

多级给水泵,10

泄漏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11]实施例1,见图1,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盐水供给站1的供水管A连接支管A1和支管A2,支管A1和支管A2分别对应连接多级给水泵9两端的轴封5的进水口,轴封5的出水口连接回水管B,回水管B接入回水收集槽8。
[0012]所述供水管A和回水管B上均设有控制阀2、压力表3和温度计4。
[0013]所述回水管B上还设有流量调节阀7。
[0014]工作过程:
[0015]脱盐水由脱盐水供给站1经供水管A送出,从多级给水泵9的轴封5进入对其进行冷却,再进入轴与轴承盖6之间的间隙即泄漏点10,作为密封水防止外泄,然后经回水管B进入回水收集槽8。
[0016]供水管A和回水管B上加装的带开关的压力表3和表盘式温度计4用于观察供水管A中脱盐水的压力和温度,保证脱盐水入口温度不超过17度。
[001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于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水泵循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盐水供给站(1)的供水管(A)连接支管(A1)和支管(A2),支管(A1)和支管(A2)分别对应连接多级给水泵(9)两端的轴封(5)的进水口,轴封(5)的出水口连接回水管(B),回水管(B)接入回水收集槽(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海雁王啸宇位银贵陈宏斌郭伟强孟庆伟张荣华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银光聚银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