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2508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包括冷液箱、负载连接形成的冷液供液循环回路,还包括降温管路系统、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冷液箱通过降温管路系统分别与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连接并对应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原理简单、可靠,控制方便,低温下运行经济型明显。型明显。型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冷液循环系统领域,具体是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大功率高密度发热负载由于负载结构及性能设计存在限值,需要提供一定温度、压力及流量的冷却液来散热。现有的冷液供液系统一般采用冷液箱通过泵组等向各个负载提供冷液,冷液再循环返回至冷液箱,此外冷液箱与压缩机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构成循环回路,由此冷液箱中冷液被压缩机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冷却后,用于对负载冷却。现有的冷液供液系统在外部环境低温工况时仍通过压缩机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冷却,存在经济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冷液供液系统存在低温工况下经济性差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包括冷液箱、供回液管路系统,所述冷液箱通过供回液管路系统与负载连接形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还包括降温管路系统、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所述冷液箱通过降温管路系统分别与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连接并对应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
[0006]进一步的,所述冷液箱内还设有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冷液箱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
[0008]进一步的,所述供回液管路系统包括供液泵组件、回液管路,所述冷液箱通过供液泵组件与负载一端连接,负载另一端通过回液管路与冷液箱连接,由此形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
>[0009]进一步的,所述供液泵组件包括串联的单向阀、供液泵。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供回液管路系统还包括连接于回液管路中的截止阀、流量传感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冷液箱通过截止阀、旁通电磁阀与供液泵组件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降温管路系统包括循环泵组件、电动三通阀,所述冷液箱通过循环泵组件分别与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各自一端连接,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各自另一端分别接入电动三通阀不同的两个阀口,电动三通阀第三个阀口通过管路与冷液箱连接,由此分别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
[0013]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组件包括串联的单向阀、循环泵,以及旁路连通至循环泵出口管路的压力传感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
[0015]1、原理简单、可靠,控制方便。
[0016]2、全工况环境温度下可用,低温下运行经济型明显。
[0017]3、可实现扩展功能。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包括冷液箱2,冷液箱2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1用于检测冷液液位、电加热器4用于对冷液加热、温度传感器3用于检测冷液温度,冷液箱2上设置预留接口,预留接口连接有第一截止阀13用于排液、补液,或者通过第一截止阀13扩展连接其他设备如去离子循环设备等,以消除冷液箱中冷液的导电离子。
[0021]冷液箱2通过供回液管路系统与多路负载19连接形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具体的,供回液管路系统包括一路主用供液泵组件、至少一路备用供液泵组件、回液管路,每路供液泵组件分别包括供液泵15,每路供液泵15的进液口分别通过第一过滤器14连接冷液箱2,每路供液泵15的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单向阀16后分为多路,第一单向阀16后分成的多路分别与各个负载19的进口端连接,各个负载19的出口端汇为一路后连接至冷液箱2,由此构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
[0022]本实施例中,每个负载19的进口端管路分别连通接入第二截止阀20,每个负载19的出口端管路分别串联连通接入流量传感器、第三截止阀17。
[0023]本实施例中,冷液箱2通过连通接入有第四截止阀21、电磁阀22的管路分别与每路供液泵15进液口的过滤器连接。
[0024]本实施例还包括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风冷散热器组包括多个风冷翅片散热器10,冷媒换热器组包括多个冷媒换热器12。其中风冷散热器10配备风机9用于与实现风冷换热;冷媒换热器12为压缩机制冷循环系统中的换热器,冷媒换热器12预留冷媒出入口,用于令压缩机输出的冷媒通过冷媒出入口进入冷媒换热器12,以与冷液箱输出的冷液进行换热。
[0025]冷液箱2通过冷液箱通过降温管路系统分别与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连接并对应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具体的,降温管路系统包括一路主用循环泵组件、至少一路备用循环泵组件,以及电动三通阀11。每路循环泵组件分别包括循环泵6 ,各路循环泵6的进液口分别各自通过第二过滤器5与冷液箱2连接,各路循环泵6的出液口分别连接有第二单向阀8后分为多路,并且循环泵6与对应的第二单向阀8之间旁路连接有压力传感器7,第二单向阀8后分成的多路分别与各个风冷翅片散热器10的进液口、各个冷媒换热器12的进液口连接,各个风冷翅片散热器10的出液口通过管路汇为一路后连接至电动三通阀11一个阀口,各个冷媒换热器12的出液口通过管路汇为一路后连接至电动三通阀11的另一个阀口,电动三通阀11的第三个阀口通过管路与冷液箱2连接,由此分别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由电动三通阀11切换工作。
[0026]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0027]循环液制冷降温:在环境温度和冷液箱2内溶液温度均高于供液温度时,电动三通
阀11切换至连通冷媒换热器12,循环泵6启动,冷液箱2内的溶液经过冷媒换热器12降温后经三通阀11返回冷液箱2。如果冷液箱2内液位低与液位传感器1,报警提示加液。如果循环泵6故障,可以启动备用循环泵。
[0028]循环液风冷降温:在冷液箱2内溶液温度高于供液温度而低于环境温度时,电动三通阀11切换至连通风冷散热器10,循环泵6启动,风机9启动、冷液箱2内的冷液经过风冷散热器10降温后经三通阀11返回冷液箱2。
[0029]循环液加热:当冷液箱2内冷液温度低于供液温度时,循环泵6启动,电加热4启动、冷液箱2内的溶液温度上升,当温度传感器3检测到冷液箱2温度满足供液温度最低要求时,电加热4关闭。
[0030]供液循环:负载19运行前,当冷液箱2温度满足供液要求时,供液泵15开启,冷液在供液泵作用下进入多组发热负载19,升温后返回冷液箱2内。如果供液泵15故障,可以启动备用水泵。通过流量传感器18和第三截止阀17,可以调节每一路负载的供液流量。
[0031]压力旁通:如果发热负载使用数量少,不工作的负载19进口端的第二截止阀20关闭,此时如果出现供液压力高于设定值时,旁通电磁阀22打开,部分溶液直接经旁通管路回水箱。
[0032]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包括冷液箱、供回液管路系统,所述冷液箱通过供回液管路系统与负载连接形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降温管路系统、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所述冷液箱通过降温管路系统分别与风冷散热器组、冷媒换热器组连接并对应形成风冷降温循环回路、制冷剂降温循环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液箱内还设有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液箱内还设有液位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回液管路系统包括供液泵组件、回液管路,所述冷液箱通过供液泵组件与负载一端连接,负载另一端通过回液管路与冷液箱连接,由此形成冷液供液循环回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工况冷液循环供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鹏飞姚平张连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