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8159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护用具,防护用具包括:中心罩部、遮挡罩部和送风模块,所述中心罩部朝向面部的一侧限定出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呼吸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遮挡罩部和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送风模块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送风风轮和送风蜗壳,所述送风风轮设于所述送风蜗壳内以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流动,所述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温度。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护用具,可以提升用户的佩戴舒适性。户的佩戴舒适性。户的佩戴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护用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护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护用具。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空气质量不佳以及流感等病毒的传播,使得人们逐渐重视对环境气体的防范,常见的方式为外出时佩戴口罩;但是电动口罩仅仅能起到换气效果,而在炎热夏季或寒冷冬季,大量外界新风进入口罩会导致用户感觉闷热或太过寒冷,均会造成佩戴者面部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防护用具,所述防护用具可以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功能,具有舒适性好的优点。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包括:中心罩部、遮挡罩部和送风模块,所述中心罩部朝向面部的一侧限定出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呼吸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遮挡罩部和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送风模块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送风风轮和送风蜗壳,所述送风风轮设于所述送风蜗壳内以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流动,所述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温度。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一方面通过将送风模块设于进风通道内,使得外部空间的空气通过进风口进入进风通道内后,调温元件可以将进入气流的温度调节至较为舒适的温度,调温后的气流通过出风口和进气口排入呼吸腔内以调整呼吸腔内的温度,即通过调温元件可以将呼吸腔的温度保持在较为舒适的温度,使得用户被中心罩部罩住的面部区域处于温度较为适宜的环境,进而可以提升用户佩戴的舒适性;另一方面将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有利于减少空间、节约材料成本。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送风蜗壳包括蜗壳本体和所述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与所述蜗壳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蜗壳本体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所述调温元件与所述蜗壳本体之间限定出适于安装所述送风风轮的风道。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温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朝向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冷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热侧;在所述制热模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朝向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热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冷侧。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罩部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侧壁设有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用于驱动外部气流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表面进行
换热。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风机包括:
[0010]换热蜗壳,所述换热蜗壳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连以限定出换热风道;
[0011]换热风轮,所述换热风轮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蜗壳、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送风蜗壳为一体件。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罩部包括罩体部和导热片,所述导热片位于所述罩体部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所述罩体部、所述导热片和所述中心罩部共同限定出所述进风通道,所述导热片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相连。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口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气口分布于所述中心罩部的左右两侧,所述进风通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风通道与两个所述进气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进风通道内设有所述送风模块。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0016]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进气口中的至少一个。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罩部的朝向所述中心罩部一侧设有进风框,所述进风框限定出所述进风口,所述净化模块与所述进风框卡接连接。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口处设有过滤模块和单向排气阀,呼出至所述呼吸腔的空气适于通过所述过滤模块和所述单向排气阀后排至外部空间。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罩部为可柔性变形的一体件。
[0020]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主视图;
[002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后视图;
[002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右视图;
[002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俯视图;
[0025]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立体示意一图;
[0026]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立体示意二图;
[0027]图7是图6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8]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换热风机、半导体制冷片和送风模块的剖面图;
[0029]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换热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半导体制冷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主视图;
[0032]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后视图;
[0033]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俯视图;
[0034]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防护用具的送风模块和导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00

防护用具,1

中心罩部,11

呼吸腔,12

进气口,13

排气口,14

过滤模块,2

遮挡罩部,21

进风口,22

进风通道,23

出风口,24

罩体部,25

导热片,26

进风框,3

送风模块,31

送风风轮,32

送风蜗壳,321

蜗壳本体,322

调温元件,4

换热风机,41

换热蜗壳,42

换热风道,43

换热风轮,5

净化模块,6

电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8]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专利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罩部,所述中心罩部朝向面部的一侧限定出与口鼻正对的呼吸腔,所述呼吸腔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外部空间连通;遮挡罩部,所述遮挡罩部和所述中心罩部连接以限定出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外部空间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进气口连通;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进风通道内,所述送风模块包括送风风轮和送风蜗壳,所述送风风轮设于所述送风蜗壳内以用于驱动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进气口流动,所述送风蜗壳的至少部分被构造成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用于调节所述进风通道内的气流温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蜗壳包括蜗壳本体和所述调温元件,所述调温元件与所述蜗壳本体相连且位于所述蜗壳本体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所述调温元件与所述蜗壳本体之间限定出适于安装所述送风风轮的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元件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在所述制冷模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朝向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冷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热侧;在所述制热模式,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朝向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热侧,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为制冷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罩部的背离所述面部的一侧侧壁设有换热风机,所述换热风机用于驱动外部气流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背离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旭东游斌王柯智李成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