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钻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80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钻及工程机械。筒钻包括:筒体、齿圈、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接件,齿圈设置在筒体的下方且与筒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下端;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齿圈的上端;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使齿圈与筒体可拆卸地连接。通过在筒体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连接部,在齿圈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二连接部,并设置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增加了连接结构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强,且实现筒体与齿圈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快速更换齿圈,提高工作效率,结构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高。经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钻及工程机械


[000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筒钻及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0002]旋挖钻机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层钻进,为获得最大钻进效率,筒钻的切削齿种类和布置也会随之不同。目前岩层取芯钻进时,普遍采用一体式筒钻,针对不同岩性的岩层选择不同安装角度的截齿或牙轮来提高钻进效率,因此,需要同时购买多个一体式筒钻,但同时购买多个筒钻会占用较大空间且增加开销。现有技术中还有通过现场切割钻齿并重新焊接新的钻齿的方式来达到更换的目的,但切割焊接钻齿费时费力,更换不便,而且在没有工装仅根据经验操作时效率低且角度可能有偏差,多次更换也会对筒钻强度造成影响,无法满足施工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筒钻更换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更换的筒钻及工程机械。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筒钻,包括:筒体;齿圈,设置在筒体的下方且与筒体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在筒体的下端;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在齿圈的上端;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以使齿圈与筒体可拆卸地连接。
[0005]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上具有向下凸出的凸起部,第二连接部上具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凸起部与凹陷部配合,以为齿圈与筒体的配合提供定位并在筒体转动时向齿圈传递扭矩。
[0006]可选的,第一连接部包括沿筒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连接段,每个第一连接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起部;第二连接部包括沿齿圈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的数量与第一连接段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连接段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陷部,每个第一连接段上的至少一个凹陷部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段上的至少一个凸起部对应配合。
[0007]可选的,第一连接段的数量为三个,第二连接段的数量为三个。
[0008]可选的,第一连接部环绕筒体的一周设置,第二连接部环绕齿圈的一周设置。
[0009]可选的,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件沿筒体的周向对称布置在凸起部和凹陷部的两侧。
[0010]可选的,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0011]可选的,螺纹连接件包括螺栓和螺母,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接部具有第二通孔,螺栓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螺母连接。
[0012]可选的,第一连接部与筒体焊接,第二连接部与齿圈焊接。
[001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的筒钻。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5]1、通过在筒体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连接部,在齿圈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二连接部,并设置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实现筒体与齿圈的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齿圈与筒体的拆装来更换不同的齿圈,以满足不同岩性的岩层的钻进需求,能够适应不同地层,与传统的一体式筒钻相比,本实施例的筒钻通过增加拆分连接结构实现齿圈与筒体的可拆卸连接,可以只更换齿圈,实现对不同地层所需齿圈的快速更换,显著提高钻进效率,并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增加连接结构的强度,抗变形能力强,不易产生故障,且更换齿圈的过程易于操作,便于更换,钻齿角度有保证,结构实用性强,经济效益高。
[0016]2、通过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上增加相配合的凹凸咬合结构,实现定位和传扭作用,结构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且对扭矩的传递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筒钻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的筒钻的正视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2的齿圈及第二连接部的正视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筒体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筒体;20、齿圈;30、第一连接部;31、凸起部;32、第一连接段;33、第一通孔;40、第二连接部;41、凹陷部;42、第二连接段;43、第二通孔;50、连接件;51、螺栓;52、螺母;53、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
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29]如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筒钻包括:筒体10、齿圈20、第一连接部30、第二连接部40及连接件50,齿圈20设置在筒体10的下方且与筒体1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30固定连接在筒体10的下端;第二连接部40固定连接在齿圈20的上端;连接件5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30与第二连接部40,以使齿圈20与筒体10可拆卸地连接。其中,下方指的是沿图1、图2中箭头所指的“下”所在的方向;下端指的是沿图1、图2中箭头所指的“下”所在方向的一端;上端指的是沿图1、图2中箭头所指的“上”所在方向的一端。
[0030]应用本实施例的筒钻,通过在筒体10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一连接部30,在齿圈20的下端固定设置第二连接部40,并设置连接件5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30与第二连接部40,实现筒体10与齿圈20的可拆卸连接,从而通过齿圈20与筒体10的拆装来更换不同的齿圈20,以满足不同岩性的岩层的钻进需求,能够适应不同地层,与传统的一体式筒钻相比,本实施例的筒钻通过增加拆分连接结构实现齿圈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钻,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齿圈(20),设置在所述筒体(10)的下方且与所述筒体(10)可拆卸地连接;第一连接部(30),固定连接在所述筒体(10)的下端;第二连接部(40),固定连接在所述齿圈(20)的上端;连接件(50),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0)与所述第二连接部(40),以使所述齿圈(20)与所述筒体(10)可拆卸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0)上具有向下凸出的凸起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40)上具有向下凹陷的凹陷部(41),所述凸起部(31)与所述凹陷部(41)配合,以为所述齿圈(20)与所述筒体(10)的配合提供定位并在所述筒体(10)转动时向所述齿圈(20)传递扭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30)包括沿所述筒体(1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连接段(32),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3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凸起部(31);所述第二连接部(40)包括沿所述齿圈(20)的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连接段(42),所述第二连接段(42)的数量与所述第一连接段(32)的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段(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41),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32)上的至少一个所述凹陷部(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蓁蓁刘一柱刘玉洁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一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