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748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管道修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修复内衬管,所述修复内衬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修复内衬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封堵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膨胀封堵气囊、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等结构的配合,支撑软板则会由于膨胀封堵气囊的压力改变状态,使得两侧的支撑结构由原本的向外侧弯曲变成向内侧弯曲,从而使得支撑软板与膨胀封堵气囊相贴,最终使得内部的空气排除更加彻底,减少空气的残留,从而形成了与第一连接管或者第二连接管紧密配合的薄层管,从而达到了修复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管道修复
,具体是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管道在发生破损或者内部受到腐蚀的时候,为了安全考虑一般会选择进行更换或者进行修复,而在修复的时候,一般是采取安装软管进行修复,然后通过加压法和通球法进行膨胀,但是由于软管中有大褶皱时,则通球法不方便使用,而加压法实际在应用过程中,则可能会出现中间气体无法排出的问题,从而导致内衬修复软管与原管道之间的空气没有及时排除,使得其内部存在凸起,从而当工作的时候,凸起的部分容易受到冲击,继而容易破损,最终导致修复的地方再次受到腐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具有减少修复时空气的残留和密封性好的优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内部设置有修复内衬管,所述修复内衬管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所述修复内衬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封堵气囊,所述膨胀封堵气囊的表面圆周阵列安装有支撑软板,所述修复内衬管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注射口,所述注射口的底部与膨胀封堵气囊相互连通。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头,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法兰头,所述第二法兰头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第一法兰头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内部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内部自右向左放置有定位环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底部与固定环的顶部固定连接。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限位挡板的表面圆周阵列开设有出气孔,所述膨胀封堵气囊和注射口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软板采用弹性金属片制成,所述支撑软板的形状设置成弯月状。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直径值大于定位环和第二密封圈的直径值,所述定位环的宽度值小于与第二密封圈的宽度值。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法兰头和第二法兰头的表面均圆周阵列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法兰头和第二法兰头表面连接孔的位置与大小一一对应。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膨胀封堵气囊、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使用的时候,合拢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使其只漏出固定环和注射口,然后通过注射
口将浸渍液态热固性树脂注射到膨胀封堵气囊中,使其体积变大,从而使得内部的空气挤出,而当膨胀到极限大小的时候,支撑软板则会由于膨胀封堵气囊的压力改变状态,使得两侧的支撑结构由原本的向外侧弯曲变成向内侧弯曲,从而使得支撑软板与膨胀封堵气囊相贴,最终使得内部的空气排除更加彻底,减少空气的残留,从而形成了与第一连接管或者第二连接管紧密配合的薄层管,从而达到了修复的目的。
[0012]2、本技术通过第一密封圈、定位环和第二密封圈等结构的配合,从而当使用的时候,将第一密封圈、定位环和第二密封圈分别放置在第一法兰头和第二法兰头底部开设的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中,从而减少了占用空间,从而有效的增加第一法兰头和第二法兰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且通过第一密封圈、定位环和第二密封圈的相互挤压,从而起到了密封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左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修复内衬管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修复内衬管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图1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图2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连接管;2、第二连接管;3、修复内衬管;4、限位挡板;5、膨胀封堵气囊;6、支撑软板;7、固定环;8、注射口;9、第一法兰头;10、第二法兰头;11、第一放置槽;12、第二放置槽;13、第一密封圈;14、定位环;15、第二密封圈;16、出气孔;17、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第一连接管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修复内衬管3,修复内衬管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4,修复内衬管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封堵气囊5,膨胀封堵气囊5的表面圆周阵列安装有支撑软板6,修复内衬管3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7,固定环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注射口8,注射口8的底部与膨胀封堵气囊5相互连通。
[0023]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的时候,通过注射口8将浸渍液态热固性树脂注射到膨胀封堵气囊5中,使其体积变大,而当膨胀到极限大小的时候,支撑软板6则会由于膨胀封堵气囊5的压力改变状态,使得两侧的支撑结构由原本的向外侧弯曲变成向内侧弯曲,从而使得支撑软板6与膨胀封堵气囊5相贴,最终使得内部的空气排除更加彻底,减少空气的残留;
[0024]通过设置支撑软板6,从而当膨胀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使得中间
的空气可以顺利的排出,而当达到最大支撑压力的时候,则会改变支撑状态,从而与膨胀封堵气囊5相贴,从而使其形成紧密配合的薄层管。
[0025]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第一连接管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头9,第二连接管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法兰头10,第二法兰头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第一法兰头9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2,第一放置槽11的内部放置有第一密封圈13,第二放置槽12的内部自右向左放置有定位环14和第二密封圈15,第二密封圈15的底部与固定环7的顶部固定连接。
[0026]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的时候,将第一法兰头9与第二法兰头10相贴,继而使得第一密封圈13与第二密封圈15相贴,同时对定位环14进行挤压;
[0027]通过第一密封圈13与第二密封圈15的配合,从而起到了密封的作用,而通过设置定位环14,从而间接的对修复内衬管3起到了定位的作用。
[0028]如图1所示,限位挡板4的表面圆周阵列开设有出气孔16,膨胀封堵气囊5和注射口8均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0029]采用上述方案:当使用的时候,空气通过限位挡板4表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左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管(2),所述第一连接管(1)和第二连接管(2)的内部设置有修复内衬管(3),所述修复内衬管(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有限位挡板(4),所述修复内衬管(3)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膨胀封堵气囊(5),所述膨胀封堵气囊(5)的表面圆周阵列安装有支撑软板(6),所述修复内衬管(3)表面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固定环(7),所述固定环(7)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注射口(8),所述注射口(8)的底部与膨胀封堵气囊(5)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道修复复合内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法兰头(9),所述第二连接管(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法兰头(10),所述第二法兰头(10)的下端开设有第一放置槽(11),所述第一法兰头(9)的下端开设有第二放置槽(12),所述第一放置槽(11)的内部放置有第一密封圈(13),所述第二放置槽(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贵杨东波章玲敏张玲徐灵盼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