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039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容式ADCP应用电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一耦合电路、第二耦合电路、逻辑或电路、系统电源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设备系统电路;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或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为设备运行设计睡眠模式;且让设备的运行模式可靠切换,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到有效节能的目的。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自容式ADCP应用电路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0002]ADCP即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是基于声学多普勒原理研制的一种测量水体流速的设备。主要是通过换能器对待测水域发射声波,声波在待测水域中产生反射。我们通过测量反射回来的声波信号来计算水体流速。自容式ADCP具有轻便、易安装在浮标、船舷、船底或者固定在水底的特点,通过电缆或者调制解调器与岸上的计算机连接。自容式ADCP工作时,需要长期在水底保持无人值守的工作状态,工作期间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进行保存。因此,一方面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的存储介质和文件管理芯片,另一方面,现有自容式ADCP基本都是采用设备内部集成电池组供电,为了保证自容式ADCP具有更强的续航能力,还需要实现整个设备的功耗控制。
[0003]由以上叙述可知,设计一种高效的节能控制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市面上的ADCP多数采用增加MCU值守电路对系统电源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MCU值守电路需不断电工作,需要消耗一定的电流,即使在睡眠模式下其消耗的功率也不可忽略;2.MCU涉及到软件方面的工作,其任务量较大且不可靠。因此,通过采用增加MCU值守电路的方式对系统电源进行管理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为设备运行设计两种模式:工作模式和睡眠模式;睡眠模式下更加节能省电,且让设备能够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下可靠地切换,进一步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一耦合电路、第二耦合电路、逻辑或电路、系统电源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设备系统电路;
[0006]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07]所述逻辑或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信号为定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通信信号。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第一耦合器、第二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电容;
[0010]所述第二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信号电压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一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四引脚和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0011]所述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耦合器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二信号电压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的第二引脚与第二信号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耦合器的第四引脚和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器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0012]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系统控制使能信号连接,所述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以及地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以及系统电源控制信号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器(和第二耦合器均为光电耦合器。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耦合器和所述第二耦合器的型号为ES817S;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五电阻的阻值均为1K欧姆、第四电阻的阻值为20K;所述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的型号均为MBR120V,所述第四二极管的型号为ERBZT52C5V1;所述第一电容的容量为47uF,耐压为10V;第一信号电压为3V,第二信号电压为5V。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为实现整个设备的功耗控制,对设备运行设计两种模式:工作模式和睡眠模式;睡眠模式下更加节能省电,且让设备能够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下可靠地切换,进一步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框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
[0018]图中:E1、第一耦合器;E2、第二耦合器;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3、第三二极管;D4、第四二极管;C1、第一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
一耦合电路、第二耦合电路、逻辑或电路、系统电源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设备系统电路;
[0021]第一信号与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信号与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22]逻辑或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设备系统电路连接,电源电路分别与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设备系统电路连接。
[0023]具体的,第一信号为定时信号,第二信号为通信信号。
[0024]本技术的设计想法为:自容式ADCP基本都是采用设备内部集成电池组供电,为了保证自容式ADCP具有更强的续航能力,需要实现整个设备的功耗控制。设备运行主要有两种模式:工作模式和睡眠模式。工作模式是指设备在此模式下可以进行信号发射、采集、数据处理、存储等一系列的测量过程;睡眠模式是指设备在此模式下没有任何测量任务,只是等待一个触发工作的信号;因此本电路的主要作用是让设备能够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下可靠地切换,并达到有效节能的目的。
[0025]考虑到设备运行的两种模式。一方面,节能控制电路首先要让设备能够在这两种运行模式下可靠地切换。另一方面,在任何一种模式下节能控制电路消耗的电流要求达到最小。假设设备目前处于睡眠状态,设备只是在等待触发信号,这时整个设备的运行电流应接近于0;当触发信号(可能是通信信号或定时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第一信号、第二信号、第一耦合电路、第二耦合电路、逻辑或电路、系统电源控制电路、电源电路以及设备系统电路;所述第一信号与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信号与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耦合电路的输出端与和所述逻辑或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或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分别与所述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设备系统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其特征是:所述第一信号为定时信号,所述第二信号为通信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容式ADCP节能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包括第一耦合器(E1)、第二耦合器(E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容(C1);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E1)的第一引脚和所述第一信号电压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E1)的第二引脚与第一信号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耦合器(E1)的第四引脚和电源电压连接,所述第一耦合器(E1)的第三引脚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东立钱永富陈荣刘成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普水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