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坩埚盖和坩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530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坩埚盖和坩埚,涉及煤制油产品测定领域,坩埚盖包括盖体和固定于盖体底面中间的回流部,回流部具有倾斜设置的回流面。回流部为倒置的圆锥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的回流部可增加坩埚盖的重量,避免坩埚盖被蒸汽顶开,保证气密性。坩埚盖盖在坩埚主体上时,由于坩埚盖较冷,蒸汽遇到坩埚盖凝结,凝结后沿着回流面聚集到回流面下端,随后由于重力作用重新滴落回坩埚主体内,在不断受热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坩埚内液体充分进行回流。保证坩埚内液体质量无损失的情况下,同时若坩埚内为酸性液体,可避免坩埚内酸液逸出对试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酸性伤害。液逸出对试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酸性伤害。液逸出对试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酸性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坩埚盖和坩埚


[0001]本技术涉及煤制油产品测定领域,特别是涉及重质油或蜡中微量金属含量的测定,具体为一种坩埚盖和坩埚。

技术介绍

[0002]测定重质油或蜡中微量金属含量的实验中,坩埚是重要实验容器。对重质蜡进行高温湿法消解灰化时,试验要在450℃条件下持续4

6小时;在进行酸液消解无机组分过程中,试验要在300℃条件下持续20

40min。
[0003]对于现有坩埚,在酸液消解无机组分过程中,存在样品受热气化,大量气体聚集后至体积膨胀并掀起坩埚盖导致部分气体逸出。另外在进行高温湿法消解灰化时,样液与浓酸液在加热微沸过程中,同样存在回流液的逸散情况。最终导致样品的质量损失,这在微量组分分析中是造成分析结果误差的重要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坩埚内样品的逸散损失。
[000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坩埚盖,坩埚盖包括盖体和固定于所述盖体底面中间的回流部,所述回流部具有倾斜设置的回流面。
[000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增加的回流部可增加坩埚盖的重量,避免坩埚盖被蒸汽顶开,保证气密性。坩埚盖盖在坩埚主体上时,坩埚内的蒸汽首先上升并遇到较重的坩埚盖,无法将其顶开,同时由于坩埚盖较冷,蒸汽遇到坩埚盖凝结,凝结后沿着回流面聚集到回流面下端,随后由于重力作用重新滴落回坩埚主体内,在不断受热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坩埚内液体充分进行回流。保证坩埚内液体质量无损失的情况下,同时若坩埚内为酸性液体,可避免坩埚内酸液逸出对试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酸性伤害。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回流部为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圆锥形的圆锥面为所述回流面。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回流部设计为圆锥形为最优,蒸汽凝结在圆锥面上,由于圆锥面可将各方向凝结的液滴汇集至下端的锥顶处,因此较少的液滴即会发生滴落,加速液滴回流到坩埚中,快速形成新的回流和避免逸散,蒸汽凝结滴落速度快。
[0010]进一步,所述圆锥面向内凹陷呈弧面形。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圆锥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弯曲的圆锥面表面积大于普通圆锥体的圆锥面,冷凝效果较好,且外形美观。
[0012]进一步,所述盖体底面外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盖沿,所述回流部的最下端高于所述盖沿的底面。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所述回流部的最下端高于所述盖沿的底面,避免盖体中间重量明显大于外围,保持坩埚盖各部位受力均衡,保证回流的顺利完成。坩埚盖的回流部高度不宜过大,以保证液体蒸汽在坩埚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充分的扩散和热交
换;同时回流部高度不能过低,要保证液体蒸汽可顺利凝结并滴落。
[0014]进一步,所述盖体具有盖柄。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盖柄便于操作和移动盖体。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坩埚,包括坩埚主体和所述一种坩埚盖,所述坩埚盖盖在所述坩埚主体上端。
[0017]进一步,所述盖体的内径大于所述坩埚主体上端的外径。
[001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盖体略大于坩埚主体的外径,遇到突发情况时,例如蒸汽体积瞬时膨胀时,坩埚内压力过大,蒸汽可从盖体和坩埚主体之间溢出,避免蒸汽体积瞬时膨胀过度至坩埚破裂。当然,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即正常使用压力下,坩埚盖的重量可避免蒸汽溢出。
[0019]进一步,所述盖体的内径与所述坩埚主体上端外径的差值为3mm

5mm。
[0020]进一步,所述坩埚盖和所述坩埚主体均为石英材质。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液体的体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坩埚主体容积的30%时,可观察到液体蒸汽明显的回流状态;液体的体积大于所述坩埚主体容积的30%时,坩埚内蒸汽回流界限不清。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坩埚盖的结构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坩埚主体的结构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坩埚盖;101、盖体;102、回流部;103、回流面;104、盖沿;105、盖柄;2、坩埚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坩埚盖,坩埚盖1包括盖体101 和固定于所述盖体101底面中间的回流部102,所述回流部102具有倾斜设置的回流面103。
[0028]增加的回流部102可增加坩埚盖1的重量,避免坩埚盖1被蒸汽顶开,保证气密性。坩埚盖1盖在坩埚主体2上时,坩埚内的蒸汽首先上升并遇到较重的坩埚盖1,无法将其顶开,同时由于坩埚盖1较冷,蒸汽遇到坩埚盖 1凝结,凝结后沿着回流面103聚集到回流面103下端,随后由于重力作用重新滴落回坩埚主体2内,在不断受热的过程中循环往复,坩埚内液体充分进行回流。保证坩埚内液体质量无损失的情况下,同时若坩埚内为酸性液体,可避免坩埚内酸液逸出对试验人员和环境造成的酸性伤害。
[0029]其中,回流面103可以为任意形状的平面或曲面。
[003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回流部102为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圆锥形的圆锥面为所述回流面103。
[0031]回流部102设计为圆锥形为最优,蒸汽凝结在圆锥面上,由于圆锥面可将各方向凝结的液滴汇集至下端的锥顶处,因此较少的液滴即会发生滴落,加速液滴回流到坩埚中,快速形成新的回流和避免逸散,蒸汽凝结滴落速度快。
[0032]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圆锥面向内凹陷呈弧面形。
[0033]在圆锥形高度不变的情况下,弯曲的圆锥面表面积大于普通圆锥体的圆锥面,冷凝效果较好,且外形美观。
[0034]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101底面外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盖沿104,所述回流部102的最下端高于所述盖沿104的底面。
[0035]所述回流部102的最下端高于所述盖沿104的底面,避免盖体101中间重量明显大于外围,保持坩埚盖1各部位受力均衡,保证回流的顺利完成。坩埚盖1的回流部102高度不宜过大,以保证液体蒸汽在坩埚内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充分的扩散和热交换;同时回流部102高度不能过低,要保证液体蒸汽可顺利凝结并滴落。
[0036]进一步的,还可以通过增加盖沿104向下延伸的高度,从而增加盖体101 的重量,以保证气密性。
[0037]在上述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101的顶面或外侧壁具有盖柄105。
[0038]设置盖柄105便于操作和移动盖体101。
[0039]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坩埚,包括坩埚主体2和所述一种坩埚盖,所述坩埚盖1盖在所述坩埚主体2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坩埚盖,其特征在于,坩埚盖(1)包括盖体(101)和固定于所述盖体(101)底面中间的回流部(102),所述回流部(102)具有倾斜设置的回流面(1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坩埚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部(102)为倒置的圆锥形,所述圆锥形的圆锥面为所述回流面(10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坩埚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面向内凹陷呈弧面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坩埚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01)底面外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盖沿(104),所述回流部(102)的最下端高于所述盖沿(104)的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晋红郭凯秦改萍武瑞杰郭亮张智敏张程浩王倩倩连鑫石双双常欣原慧琴马正丰孙箐王衍花张媛媛何晶宇崔慧芳刘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煤基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