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4453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25 22:39
本申请涉及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涉及石墨坩埚的技术领域,包括埚体,所述埚体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得埚体内部气体向外排出且阻止埚体外部气体进入埚体内部。单向阀用于将埚体内部气体排出埚体外,同时减少埚体外部空气进入埚体内部,一方面减少空气将试验物料氧化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埚体内部压强,降低埚体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体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体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


[0001]本申请涉及石墨坩埚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坩埚以天然鳞片石墨为主体原料,以可塑性耐火粘土或炭质为粘结剂加工而成,具有耐高温、导热性能强、抗腐蚀性能好以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石墨坩埚在高温使用过程中,不仅热膨胀系数小,对急冷、急热具有一定抗应变性能;而且对酸性、碱性溶液抗蚀性较强,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石墨坩埚内壁平滑,被熔化的金属液体不易渗漏和粘附在坩埚内壁,使金属液体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浇铸性,适用于各种不同模具浇铸成型。因此石墨坩埚被广泛用于合金工具钢冶炼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冶炼。
[0003]在石墨坩埚高温加热过程中,为了减少外部空气进入石墨坩埚内造成试验物料氧化的可能,石墨坩埚通常采用密封设置。
[0004]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石墨坩埚密封状态下,试验物料加热产生的气体难以排出,石墨坩埚容易产生爆炸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石墨坩埚在加热过程中,内部气体难以排出的可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包括埚体,所述埚体上设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使得埚体内部气体向外排出且阻止埚体外部气体进入埚体内部。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向阀用于将埚体内部气体排出埚体外,同时减少埚体外部空气进入埚体内部,一方面减少空气将试验物料氧化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埚体内部压强,降低埚体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
[0009]优选的,所述埚体上固定连接有有隔热管,所述隔热管与埚体连通,所述隔热管远离埚体一端与出气管连通。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热管用于将埚体的高温隔离,减少高温传递到出气管上进而导致出气管融化的可能,延长出气管的使用寿命。
[0011]优选的,所述埚体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搅拌叶,所述埚体上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驱动组件。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组件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用于将试验物料进行搅拌,增大试验物料的受热面积,进而提高试验物料的搅拌均匀性。
[0013]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与搅拌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出气管远离埚体的一端朝向扇叶方向设置。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管中气体吹动扇叶转动,扇叶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对试验物料进行搅拌,操作方便,提高废气的二次利用,节省能源。
[0015]优选的,所述出气管远离埚体的一端设有增压管,所述增压管的管径沿气体流向逐渐减小。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管的管径沿气体流向逐渐减小,进而增大增压管管口的气体压强,进一步提高扇叶的转动效率。
[0017]优选的,所述搅拌轴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与埚体内壁抵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转动带动刮板转动,刮板将埚体内壁上粘附的物料进行刮除,减少物料发生堵塞的可能。
[0019]优选的,所述搅拌轴、搅拌叶、刮板以及扇叶均采用石墨材质。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搅拌轴、搅拌叶、刮板以及扇叶均采用石墨材质,便于减少搅拌轴、搅拌叶、刮板以及扇叶受到高温损伤,延长使用寿命。
[0021]优选的,所述埚体上设有防滑纹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纹路便于增大埚体表面的粗糙度,一方面增大人手与埚体的摩擦力,减少埚体滑落摔碎的可能;另一方面便于增大埚体与试验台的摩擦力,减少埚体发生打滑的可能。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单向阀用于将埚体内部气体排出埚体外,同时减少埚体外部空气进入埚体内部,一方面减少空气将试验物料氧化的可能,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小埚体内部压强,降低埚体因内部压强过高导致爆炸的可能;
[0025]驱动组件驱动搅拌轴转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叶转动,搅拌叶用于将试验物料进行搅拌,增大试验物料的受热面积,进而提高试验物料的搅拌均匀性;
[0026]出气管中气体吹动扇叶转动,扇叶带动搅拌轴转动,进而带动搅拌叶对试验物料进行搅拌,操作方便,提高废气的二次利用,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石墨坩埚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埚箱内部的爆炸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1、埚体;11、埚盖;12、埚箱;13、隔热管;14、防滑纹路;2、出气管;21、单向阀;3、驱动组件;31、扇叶;32、增压管;4、搅拌轴;41、搅拌叶;42、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参照图1,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包括埚体1,埚体1为方形,埚体1包括埚盖11以及埚箱12,埚盖11与埚箱12通过耐热螺栓实现可拆卸连接。埚盖11上安装有出气管2,出气管2与埚箱12连通,出气管2上安装有单向阀21,单向阀21用于将埚箱12内部气体排出埚箱12外,减少埚箱12内部因压强过大导致爆炸的可能。
[0032]参照图2,埚盖11上连通有隔热管13,隔热管13采用氧化锆陶瓷制成,隔热管13远
离埚盖11的一端与出气管2固定连接并连通。隔热管13可以阻止埚盖11的高温传递到出气管2上,降低出气管2被高温烫坏的风险。埚箱12上安装有驱动组件3,驱动组件3包括扇叶31,埚箱12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搅拌轴4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叶41,搅拌叶41沿搅拌轴4的轴向阵列有多个。为了减少试验物料粘附于埚箱12内壁的可能,搅拌轴4上同轴固定连接有刮板42,刮板42与埚箱12内壁抵接。搅拌轴4的一端伸出埚箱12外,搅拌轴4伸出埚箱12外部的一端与扇叶31同轴固定连接,出气管2的管口朝向扇叶31的边缘设置。出气管2中排出的气体吹动扇叶31转动,进而带动搅拌轴4转动,搅拌轴4带动搅拌叶41转动,一方面增大埚箱12中试验物料的混合均匀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出气管2中排出的废气进行二次利用,节省能源。为了延长扇叶31、搅拌轴4、搅拌叶41以及刮板42的使用寿命,扇叶31、搅拌轴4、搅拌叶41以及刮板42均采用石墨材质制成,降低高温损伤的可能。
[0033]参照图2,为了增大扇叶31的转动速率,出气管2朝向扇叶31的一端连通有增压管32,增压管32的管径沿气体的流向逐渐减小,便于增大增压管32管口气体的流速,进而增大扇叶31的转动速率,从而增大搅拌叶41的搅拌速率,进一步提高试验物料的混合均匀性。
[0034]参照图2,为了减少埚箱12发生打滑进而摔碎的可能,埚箱12的底部以及外侧壁上均开设有防滑纹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包括埚体(1),所述埚体(1)上设有出气管(2),所述出气管(2)上设有单向阀(21),所述单向阀(21)用于使得埚体(1)内部气体向外排出且阻止埚体(1)外部气体进入埚体(1)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埚体(1)上固定连接有隔热管(13),所述隔热管(13)与埚体(1)连通,所述隔热管(13)远离埚体(1)一端与出气管(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埚体(1)上转动连接有搅拌轴(4),所述搅拌轴(4)上设有若干搅拌叶(41),所述埚体(1)上设有用于驱动搅拌轴(4)转动驱动组件(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单向出气型石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张健席小兵董佳齐刘博毛彦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贝特瑞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