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439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43
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若干设在动力总成两侧的安装机构,动力总成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弯折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减振垫,第三螺栓穿过减振垫。安装座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板材折弯、焊接实现,工艺难度低,有效降低成本,且自重小;安装座采用整体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方便。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宽体车,尤其是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指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等特征不准许在公路上作业和运营,在非公路工况中作业的车辆。一般工作在各种工程场地,进行土石方和矿产品运输作业。
[0003]目前承载70吨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基本采用柴油机驱动,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矛盾的激化,数字化、智能化科技发展日益加快,宽体车电动化已成为未来新能源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0004]目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多为多点悬置,现有技术中的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中,电机一般采用前后分体式安装座四点安装的方式固定在车架上,变速箱采用单点或两点安装。电机前、后安装座为分体式,对空间要求高,装配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若干设在动力总成两侧的安装机构,动力总成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弯折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减振垫,第三螺栓穿过减振垫。本技术原理:安装座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板材折弯、焊接实现,工艺难度低,有效降低成本,且自重小;安装座采用整体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座分布在动力总成的两侧,安装座与动力总成之间,以及安装座与车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方便。
[0007]作为改进,第一加强板设在第一弯折板的两侧边缘,第二加强板设在第二弯折板的两侧边缘。
[0008]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弯折板呈L形,第一固定部与第一连接部相互垂直,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平行且水平设置。
[0009]作为改进,所述动力总成包括电机和设在电机前端的变速器,所述电机的两侧和变速器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机构。
[0010]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加强板设在第一弯折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加强板设在第二弯折板的底面,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加强板形成插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插入所述插槽内。
[0011]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限位孔,所述减振垫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卡槽,所述减振垫的下方设有减振片,所述第三螺栓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减振垫、减振片后与第三螺母连接锁紧。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3]安装座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板材折弯、焊接实现,工艺难度低,有效降低成本,且自重小;安装座采用整体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座分布在动力总成的两侧,安装座与动力总成之间,以及安装座与车架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方便;安装座支撑点设有减振垫,减少动力总成的振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动力总成安装在车架上的示意图。
[0015]图2为动力总成与安装机构配合的示意图。
[0016]图3为变速器两侧的安装机构示意图。
[0017]图4为电机两侧的安装机构示意图。
[0018]图5为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2所示,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包括若干设在动力总成两侧的安装机构3,所述动力总成2包括电机21和设在电机21前端的变速器22,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21的两侧和变速器22的两侧均设有安装机构3,动力总成2通过安装机构3固定在车架1上,形成多点支撑,动力总成2受力平衡。
[0021]如图3至5所示,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第一安装座31和第二安装座32,第一安装座31和第二安装座32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第一安装座31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一加强板313,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固定部311和第一连接部312,第一加强板313设在第一弯折板的两侧边缘,所述第一弯折板呈L形,第一固定部311与第一连接部312相互垂直,第一固定部311能与车架1横梁的内侧贴合,第一连接部312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二安装座32包括第二弯折板和第二加强板323,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二固定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22,第二加强板323设在第二弯折板的两侧边缘;根据不同位置,第二弯折板的形状有所不同,使第二固定部321能够与动力总成2贴合,第二连接部322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第一加强板313设在第一弯折板的顶面,所述第二加强板323设在第二弯折板的底面,第二连接部322与第二加强板323形成插槽,所述第一连接部312插入所述插槽内,使得加强板的凸起不影响第一连接部312与第二连接部322之间的衔接。所述第一固定部311通过第一螺栓与车架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321通过第二螺栓与动力总成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312与第二连接部322通过第三螺栓33连接,第一连接部312与第二连接部322之间设有减振垫34,所述减振垫34的下方设有减振片35;所述第一连接部312上设有限位孔314,所述减振垫34上设有与限位孔配合的卡槽,所述第三螺栓33依次穿过第二连接部322、减振垫34、减振片35后与第三螺母36连接锁紧。
[0022]本技术原理:安装座的结构简单可靠,通过板材折弯、焊接实现,工艺难度低,
有效降低成本,且自重小;安装座采用整体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安装座分布在动力总成2的两侧,安装座与动力总成2之间,以及安装座与车架1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方便;位于电机21两侧的安装座宽度更宽,可以同时设置两个减振垫34,动力总成2通过六个减振器支撑悬空安装,让六个支点的受力更加均匀,采用同一种规格的减振器,零件互换性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设在动力总成两侧的安装机构,动力总成通过安装机构固定在车架上;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弯折板和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弯折板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二弯折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弯折板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第一螺栓与车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通过第二螺栓与动力总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三螺栓连接,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设有减振垫,第三螺栓穿过减振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板设在第一弯折板的两侧边缘,第二加强板设在第二弯折板的两侧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电动宽体车动力总成悬置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卓周姚锡斌郑祥妙郭骏田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大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