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6029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包括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由第一外圈夹座、第二外圈夹座和外耐磨环构成,轴承内圈由第一内圈夹座、第二内圈夹座和内耐磨环构成。由于外耐磨环、内耐磨环为易磨损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设计装配式,方便对易磨损件进行更换,降低维修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外圈夹座与第二外圈夹座之间留有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


[0001]本技术涉及轴承
,尤其涉及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

技术介绍

[0002]在球面轴承使用过程中,球轴承在负荷区或滚动接触区域位置总是最先疲劳,轴承也因接触区域的疲劳而被迫报废。特别涉及一种大型号轴承,球轴承的负荷区会因为该部分经过长时间的磨损后产生缝隙或者损坏严重而被迫报废,而这种轴承的其他部件依然完好,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了浪费,故而需要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以更加确切地解决上述所述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包括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包括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中配合有滚珠,且滚珠由保持架支撑,所述轴承外圈由第一外圈夹座、第二外圈夹座和外耐磨环构成,外耐磨环夹合设置于第一外圈夹座和第二外圈夹座之间,且第一外圈夹座和第二外圈夹座之间通过多根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轴承内圈由第一内圈夹座、第二内圈夹座和内耐磨环构成,内耐磨环夹合设置于第一内圈夹座和第二内圈夹座之间,且第一内圈夹座和第二内圈夹座之间通过多根螺栓连接固定。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耐磨环与第一外圈夹座、第二外圈夹座配适夹合的部位为倒“V”型部,且第一外圈夹座、内耐磨环与第一内圈夹座、第二内圈夹座配适夹合的部位为“V”型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耐磨环内壁设有与滚珠配合滚动的滚珠槽,内耐磨环的外壁设有滚珠配合滚动的滚珠槽,且外耐磨环、内耐磨环所设的滚珠槽槽面优选为热处理耐磨槽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圈夹座靠近第二外圈夹座的一侧面且对应螺栓贯穿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一定位插柱,且第二外圈夹座靠近第一外圈夹座一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插柱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插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圈夹座靠近第二内圈夹座的一侧面且对应螺栓贯穿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二定位插柱,且第二内圈夹座靠近第一内圈夹座一侧面开设有与第二定位插柱相配合的第二定位插孔。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外耐磨环、内耐磨环的两侧边缘均一体成型有定位环边,且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内部开设有与定位环边相配合的定位环槽。
[0011]进一步的,所述外耐磨环、内耐磨环的V型外壁一体成型有多个定位卡键,且轴承外圈、轴承内圈内腔开设有与多个定位卡键相配适的定位键槽。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圈夹座与第二外圈夹座之间留有1

1.5mm的油槽,且外耐磨环开设有若干个与油槽相接的导油孔。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所述轴承外圈由第一外圈夹座、第二外圈夹座和外耐磨环构成,外耐磨环夹合设置于第一外圈夹座和第二外圈夹座之间,且第一外圈夹座和第二外圈夹座之间通过多根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轴承内圈由第一内圈夹座、第二内圈夹座和内耐磨环构成,内耐磨环夹合设置于第一内圈夹座和第二内圈夹座之间,且第一内圈夹座和第二内圈夹座之间通过多根螺栓连接固定,由于外耐磨环、内耐磨环为易磨损件,本技术其结构设计装配式,方便对易磨损件进行更换,降低维修维护成本;
[0015]2、本技术在第一外圈夹座与第二外圈夹座之间留有1

1.5mm的油槽,且外耐磨环开设有若干个与油槽相接的导油孔,润滑时,沿第一外圈夹座、第二外圈夹座之间的油槽进行导入润滑油,润滑油透过油槽且沿导油孔可进入外耐磨环的滚珠槽中,对其中滚动接触的滚珠进行润滑,润滑方式简单。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的半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外耐磨环和内耐磨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结构的剖视图;
[0020]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0021]图中:1、轴承本体;101、轴承外圈;1011、第一外圈夹座;1012、第二外圈夹座;1013、外耐磨环;1014、第一定位插柱;1015、第一定位插孔;1016、油槽;1017、导油孔;102、轴承内圈;1021、第一内圈夹座;1022、第二内圈夹座;1023、内耐磨环;1024、第二定位插柱;1025、第二定位插孔;103、滚珠;104、保持架;2、螺栓;3、定位环边;301、定位卡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3]请参考图1

图5,本技术提出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轴承本体1包括轴承外圈101和轴承内圈102,轴承外圈101、轴承内圈102中配合有滚珠103,且滚珠103由保持架104支撑,轴承外圈101由第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和外耐磨环1013构成,外耐磨环1013夹合设置于第一外圈夹座1011和第二外圈夹座1012之间,且第一外圈夹座1011和第二外圈夹座1012之间通过多根螺栓2连接固定,轴承内圈102由第一内圈夹座1021、第二内圈夹座1022和内耐磨环1023构成,内耐磨环1023夹合设置于第一内圈夹座1021和第二内圈夹座1022之间,且第一内圈夹座1021和第二内圈夹座1022之间通过多根螺栓2连接固定,外耐磨环1013内壁设有与滚珠103配合滚动的滚珠槽,内耐磨环1023的外壁设有滚珠103配合滚动的滚珠槽,且外耐磨环1013、内耐磨环1023所设的滚珠槽槽面优选为热处理耐磨槽面,提高外耐磨环1013、内耐磨环1023所设滚珠槽的耐磨性能,外耐磨环1013与第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配适夹合的部位为倒“V”型部,在第
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对外耐磨环1013的夹持过程中,保持外耐磨环1013的结构稳定,且配合安装较为便捷,且第一外圈夹座1011、内耐磨环1023与第一内圈夹座1021、第二内圈夹座1022配适夹合的部位为“V”型部,在第一内圈夹座1021、第二内圈夹座1022对内耐磨环1023的夹持过程中,保持内耐磨环1023的结构稳定,且配合安装较为便捷。
[0024]第一外圈夹座1011靠近第二外圈夹座1012的一侧面且对应螺栓2贯穿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一定位插柱1014,且第二外圈夹座1012靠近第一外圈夹座1011一侧面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插柱1014相配合的第一定位插孔1015,在第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通过螺栓2连接固定过程中,通过第一定位插柱1014插设在第一定位插孔1015中实现定位安装,且避免螺栓2受到切向力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第一内圈夹座1021靠近第二内圈夹座1022的一侧面且对应螺栓2贯穿的位置一体成型有第二定位插柱1024,且第二内圈夹座1022靠近第一内圈夹座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包括轴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1)包括轴承外圈(101)和轴承内圈(102),轴承外圈(101)、轴承内圈(102)中配合有滚珠(103),且滚珠(103)由保持架(104)支撑,所述轴承外圈(101)由第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和外耐磨环(1013)构成,外耐磨环(1013)夹合设置于第一外圈夹座(1011)和第二外圈夹座(1012)之间,且第一外圈夹座(1011)和第二外圈夹座(1012)之间通过多根螺栓(2)连接固定,所述轴承内圈(102)由第一内圈夹座(1021)、第二内圈夹座(1022)和内耐磨环(1023)构成,内耐磨环(1023)夹合设置于第一内圈夹座(1021)和第二内圈夹座(1022)之间,且第一内圈夹座(1021)和第二内圈夹座(1022)之间通过多根螺栓(2)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耐磨环(1013)与第一外圈夹座(1011)、第二外圈夹座(1012)配适夹合的部位为倒“V”型部,且第一外圈夹座(1011)、内耐磨环(1023)与第一内圈夹座(1021)、第二内圈夹座(1022)配适夹合的部位为“V”型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更换耐磨接触区的球面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耐磨环(1013)内壁设有与滚珠(103)配合滚动的滚珠槽,内耐磨环(1023)的外壁设有滚珠(103)配合滚动的滚珠槽,且外耐磨环(1013)、内耐磨环(1023)所设的滚珠槽槽面优选为热处理耐磨槽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婷韵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