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65912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包括转轴、转子组件、电机壳、定子组件以及前盖,转子组件插接在定子组件中心且与定子组件间隙配合,转轴前端伸出前盖外,转轴后端与电机壳后端板转动连接,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多个线圈以及汇流板,转子组件包括两个转子铁芯,两个转子铁芯外圆周面上周向均部有数量相等的磁瓦,两个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错位5~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燃油车在我们踩下刹车踏板后,踏板会推动真空助力泵,再由真空助力泵推动刹车主缸产生刹车液压控制刹车钳进行刹车。但对于新能源车型,因为没有发动机为真空助力泵提供真空度,因此无法通过真空阻力泵进行刹车,因此,目前的新能源车型直接采用电机输出扭矩驱动制动系统制动。
[0003]但常规电机在输出扭矩的时候存在较高的转矩脉动,转矩纹波,噪音和振动,导致汽车制动时出现明显抖动,影响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以解决传统电机对汽车制动系统提供扭矩时产生震动进而导致汽车明显抖动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包括转轴、固定套接在转轴上的转子组件、前端开口的电机壳、固定嵌设在电机壳内的定子组件、以及盖合在电机壳前端的前盖,所述转子组件插接在定子组件中心且与定子组件间隙配合,所述转轴前端穿过前盖伸出前盖外,转轴后端与电机壳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前盖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绕设在定子铁芯上的多个线圈以及固定连接在定子铁芯前端的汇流板,多个线圈的漆包线通过汇流板汇集后形成三个向前盖延伸并伸出前盖外的输入端子,所述转子组件包括固定套接在转轴上的两个转子铁芯,两个转子铁芯外圆周面上周向均部有数量相等的磁瓦,两个转子铁芯沿圆周方向错位5~10
°
,所述前盖上开设有一个前部直径小与后部直径的第一台阶孔,第一台阶孔前部设置有与转轴固定套接的磁环、后部固定嵌设有前端轴承,前端轴承套接在转轴上使转轴与前盖转动连接,所述磁环与第一台阶孔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0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任一所述转子铁芯上的磁瓦离散设置,相邻两磁瓦之间形成卡槽,任一卡槽内卡接有一块截面成“T”形的压接件,压接件包括弧形压接片和一体成型在压接片凹弧面中部的卡接板,卡接板与卡槽紧配,位于卡接板两侧的压接片凹弧面紧贴卡槽两侧的磁瓦外壁,任一磁瓦的两侧分别受两个压接件压接且磁瓦中部裸露。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子铁芯上开设有与卡槽一一对应的燕尾槽,卡槽与燕尾槽对接,所述卡接板远离压接片的一端与燕尾槽紧配。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转子铁芯相背的一端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转子铁芯端部正对的圆环形连接环,任一连接环与相邻转子铁芯上的各个压接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盖的内侧面上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支架,该
定位支架的中心为一体成形在定位支架上的一个定位套,定位套中心开设有一个前部直径大、后部直径小的第二台阶孔,第二台阶孔与转轴同轴,第二台阶孔前部直径与第一台阶孔后部直径一致,第二台阶孔前端与第一台阶孔的后端对接,前端轴承固定嵌设在第一台阶孔后部和第二台阶孔前部,转轴穿过第二台阶孔与前端轴承插接。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机壳后端内侧面上嵌设有后端轴承,所述转轴后端插接在后端轴承内、通过后端轴承与电机壳转动连接。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转轴上设置两个转子铁芯,并使两个转子铁芯周向错位5~10
°
,使两个转子铁芯上的磁瓦也周向错位5~10
°
,从而使电机的齿槽转矩下降,而且使电机输出扭矩的变化曲线变得更加平滑对称,更加正弦化,从而降低电机输出扭矩时的震动,进而降低汽车抖动现象,提高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0014]图2是本技术所述转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0015]图3是本技术所述定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前盖与定位支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施例所述刹车电机与两个转子铁芯在错位和未错位状态下的扭矩输出曲线图;
[0018]图1~图5中:1、转轴,2、电机壳,3、前盖,4、转子组件,401、转子铁芯,402、磁瓦,5、定子组件,501、定子铁芯,502、线圈,503、汇流板,504、输入端子,6、第一台阶孔,7、磁环,8、前端轴承,9、卡槽,10、压接件,10a、压接片,10b、卡接板,11、燕尾槽,12、连接环,13、定位支架,14、定位套,15、第二台阶孔,16、后端轴承,17、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
[0020]如图1~图5所示的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包括转轴1、固定套接在转轴1上的转子组件4、前端开口的电机壳2、固定嵌设在电机壳2内的定子组件5、以及盖合在电机壳2前端的前盖3,所述转子组件4插接在定子组件5中心且与定子组件5间隙配合,所述转轴1前端穿过前盖3伸出前盖3外,转轴1后端与电机壳2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前盖3与转轴1转动连接,前盖3和电机壳2通过螺栓17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定子组件5包括定子铁芯501、绕设在定子铁芯501上的多个线圈502以及固定连接在定子铁芯502前端的汇流板503,多个线圈502的漆包线通过汇流板503汇集后形成三个向前盖3延伸并伸出前盖3外的输入端子504,汇流板503上设置有三条相互隔离的电路,每条电路与一个输入端子504电性连接,同相线圈502与同一条电路电性连接,异相线圈502连接在不同的电路上。所述转子组件4包括固定套接在转轴1上的两个转子铁芯401,两个转子铁芯401外圆周面上周向均部有数量相等的磁瓦402,两个转子铁芯401沿圆周方向错位7
°
,所述前盖3上开设有一个前部直径小与后部直径的第一台阶孔6,第一台阶孔6前部设置有与转轴1固定套接的磁环7、后部固定嵌设有前端轴承8,前端轴承8套接在转轴1上使转轴1与前盖3转动连接,所述磁环7与第
一台阶孔6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0021]磁环7用于与集成在汽车控制系统中的霍尔传感器配合,用于检测刹车电机的转速、转动方向等参数。
[0022]在本实施例中,任一所述转子铁芯401上的磁瓦402离散设置,相邻两磁瓦402之间形成卡槽9,任一卡槽9内卡接有一块截面成“T”形的压接件10,压接件10包括弧形压接片10a和一体成型在压接片10a凹弧面中部的卡接板10b,卡接板10b与卡槽9紧配,位于卡接板10b两侧的压接片10a凹弧面紧贴卡槽9两侧的磁瓦402外壁,任一磁瓦的两侧分别受两个压接件10压接且磁瓦402中部裸露。利用压接件10压接磁瓦402可有效提高磁瓦402与转子铁芯401的连接稳定性。
[0023]为了进一步提高压接件10与转子组件4的连接可靠性,本实施例在转子铁芯401上开设有与卡槽9一一对应的燕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汽车智能制动系统的刹车电机,包括转轴(1)、固定套接在转轴(1)上的转子组件(4)、前端开口的电机壳(2)、固定嵌设在电机壳(2)内的定子组件(5)、以及盖合在电机壳(2)前端的前盖(3),所述转子组件(4)插接在定子组件(5)中心且与定子组件(5)间隙配合,所述转轴(1)前端穿过前盖(3)伸出前盖(3)外,转轴(1)后端与电机壳(2)后端板转动连接,所述前盖(3)与转轴(1)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组件(5)包括定子铁芯(501)、绕设在定子铁芯(501)上的多个线圈(502)以及固定连接在定子铁芯(501)前端的汇流板(503),多个线圈(502)的漆包线通过汇流板(503)汇集后形成三个向前盖(3)延伸并伸出前盖(3)外的输入端子(504),所述转子组件(4)包括固定套接在转轴(1)上的两个转子铁芯(401),两个转子铁芯(401)外圆周面上周向均部有数量相等的磁瓦(402),两个转子铁芯(401)沿圆周方向错位5~10
°
,所述前盖(3)上开设有一个前部直径小与后部直径的第一台阶孔(6),第一台阶孔(6)前部设置有与转轴(1)固定套接的磁环(7)、后部固定嵌设有前端轴承(8),前端轴承(8)套接在转轴(1)上使转轴(1)与前盖(3)转动连接,所述磁环(7)与第一台阶孔(6)内壁之间具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电机,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转子铁芯(401)上的磁瓦(402)离散设置,相邻两磁瓦(402)之间形成卡槽(9),任一卡槽(9)内卡接有一块截面成“T”形的压接件(10),压接件(10)包括弧形压接片(10a)和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青陆亚洲文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