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859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包括底盘、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底盘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和能够驱动前升降架翻转升降的平移翻转机构,前升降架的上端与所述车壳前部铰接,前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前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上端与车壳后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后部铰接;平移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前升降架的中部或者后升降架的中部与平移翻转机构铰接,行驶驱动机构与平移翻转机构联动。这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使车壳相对于底盘进行自动升降变形,提高玩具的可玩性。提高玩具的可玩性。提高玩具的可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


[0001]本技术涉及玩具
,具体涉及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

技术介绍

[0002]儿童玩具车作为最为常见的玩具,当儿童对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往往会需要一种可玩性高、安全性好的玩具车,现有的玩具车结构复杂、样式固定、功能单一、可玩性不高,使用过程中,只有单一的移动和转弯功能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不能对玩具车车身高度进行调节来使玩具车适应各种环境,对玩具车的可玩性影响较大,不利于儿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这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能够在行驶的过程中使车壳相对于底盘进行自动升降变形,提高玩具的可玩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包括底盘、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底盘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和能够驱动前升降架翻转升降的平移翻转机构,前升降架的上端与所述车壳前部铰接,前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前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上端与车壳后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后部铰接;平移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前升降架的中部或者后升降架的中部与平移翻转机构铰接,行驶驱动机构与平移翻转机构联动。
[0006]通常,上述车壳的造型可以为汽车、飞机或动物等形状。
[0007]当玩具车要进行行驶时,由电源模块向行驶驱动机构供电,再由行驶驱动机构为玩具车提供行驶的动力;在玩具车通过车轮组件行驶过程中,行驶驱动机构驱动平移翻转机构动作,使前升降架的上端随着平移翻转机构的动作自后至前进行向上翻转,同时后升降架随着前升降架的翻转而进行自后至前向上翻转,使得车壳相对于底盘而向上抬升作远离运动;再使行驶驱动机构驱动平移翻转机构动作,使前升降架的上端随着平移翻转机构的动作自前至后进行向下翻转,同时后升降架随着前升降架的翻转而进行自前至后向下翻转,使得车壳相对于底盘而向下下降作靠近运动,直至车壳完全安装在底盘上并与底盘合为一个整体。
[0008]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翻转机构包括平移座、往复联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能够沿底盘进行前后移动,平移座的后部通过往复联动机构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联动,连杆机构的后部与平移座的前部铰接,所述前升降架处于连杆机构的前侧,前升降架的中部与连杆机构的前部铰接。通过行驶驱动机构驱动往复联动机构动作,带动平移座进行前后往复移动,连杆机构在平移座的联动下,带动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同时进行自后至前向上翻转或者自前至后向下翻转。
[0009]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座上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底盘上设有两个与相应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分别处在相应的第一导向槽
中。在往复联动机构带动下,底盘上的两个导向柱可分别沿相应的第一导向槽前后平移,实现平移座相对于底盘进行前后平移运动。
[0010]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底盘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处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槽中,并且两个限位柱分别处于相应的所述导向柱的后侧。在导向柱的后侧设置一限位柱,当平移座上的第一导向槽后端与限位柱接触时,限位柱阻挡住平移座,使得平移座无法向前继续平移,能够对平移座的平移距离进行限位。
[0011]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往复联动机构包括转盘和拨杆,所述底盘上设有定位轴,转盘套装在定位轴上并且能够绕定位轴进行转动,转盘的外圆周边沿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拨杆设于转盘偏离中心的上盘面上;所述平移座的后部上设有左右走向的第二导向槽,转盘处在平移座的下方,拨杆处于第二导向槽中并能够在第二导向槽中移动。当行驶驱动机构驱动转盘绕定位轴转动时,拨杆在第二导向槽的限位下只能在第二导向槽中进行左右移动,以此来带动平移座作前后往复平移运动。当车壳的造型为飞机时,行驶驱动机构驱动转盘绕定位轴转动,当拨杆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移动到第二导向槽的中间时,平移机构往前推,使连杆机构自后至前向上翻转一定的角度,使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同时自后至前向上翻转支撑起车壳,模拟飞机要起飞的样子,并在行驶驱动机构及车轮组件的配合下,使得即将起飞的飞机在地上进行左右前后移动。
[0012]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平移翻转机构还包括拉紧机构,拉紧机构包括前卡块、后卡块和拉簧,前卡块、后卡块均安装在所述平移座上,并且前卡块处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槽口前侧,后卡块处于第二导向槽的槽口后侧;拉簧的前端套接在前卡块上,拉簧的后端套接在后卡块上,并且拉簧处于第二导向槽的上方。上述拉簧用于连接平移座上的前卡块、后卡块,当前升降架、后升降架要下降折叠在平移座上时,车壳下降到底盘上会产生下压力,使得拉簧伸长,拉簧起到离合作用,能够保护折叠在平移座上的前升降架、后升降架不被压坏。
[0013]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接杆、前销轴和后销轴,所述平移座的前端通过后销轴与连接杆的后端铰接,所述前升降架的中部通过前销轴与连接杆的前端铰接。通过平移座的移动来带动连接杆进行自后至前向上翻转或者自前至后进向下翻转。当然,为了提高连接杆与平移座、前升降架的连接稳固性,可将连接杆设置为方形连接块。
[0014]再更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所述可升降变形玩具车还包括旋转支撑机构,旋转支撑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处于所述转盘的下方,旋转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转盘的底面对应配合,旋转支撑机构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对应配合。当行驶驱动机构驱动转盘绕定位轴转动时,处于第二导向槽中间的拨杆自左至右移动到第二导向槽的右端或自右至左移动到第二导向槽的左端,使得平移机构往后移动,使连杆机构自前至后向下翻转一定的角度,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同时自前至后向下翻转,使得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同时下降收拢并折叠在平移座上,直至车壳完全安装在底盘上并与底盘合为一个整体,此时旋转支撑机构的顶部与转盘的底面接触配合,旋转支撑机构的下端向下顶出,使得整个底盘及其上的行驶驱动机构、车轮组件一并被旋转支撑机构撑起,在底盘撑起至旋转支撑机构与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时,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带动旋转支撑机构驱动整个底盘同步转动,使底盘带动车壳一起转动,整辆玩具车在原地进行360
°
旋转。
[0015]通常,上述旋转支撑机构的具体结构可采用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06月04日、授权
公告号为CN213347760U的技术专利中公开的升降单元。
[0016]通常,上述行驶驱动机构包括旋转盒、行驶车轮轴、两个行驶车轮、传动轴、驱动电机、传动齿轮组、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轴可转动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并且传动轴的轴线沿上下设置;旋转盒的顶部设有可供传动轴穿过的轴孔,旋转盒通过轴孔可转动安装在传动轴的下端,传动轴伸入到旋转盒的内部;行驶车轮轴可转动安装在旋转盒上并且沿水平方向设置,两个行驶车轮分别固定安装在行驶车轮轴的两端;驱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包括底盘、车壳、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车轮组件、行驶驱动机构和电源模块均安装在底盘上,行驶驱动机构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升降架、后升降架和能够驱动前升降架翻转升降的平移翻转机构,前升降架的上端与所述车壳前部铰接,前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前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上端与车壳后部铰接,后升降架的下端与底盘后部铰接;平移翻转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前升降架的中部或者后升降架的中部与平移翻转机构铰接,行驶驱动机构与平移翻转机构联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翻转机构包括平移座、往复联动机构和连杆机构,平移座设置在所述底盘上并能够沿底盘进行前后移动,平移座的后部通过往复联动机构与所述行驶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联动,连杆机构的后部与平移座的前部铰接,所述前升降架处于连杆机构的前侧,前升降架的中部与连杆机构的前部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座上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所述底盘上设有两个与相应第一导向槽对应的导向柱,两个导向柱分别处在相应的第一导向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变形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还设有两个限位柱,两个限位柱分别处在相应的所述第一导向槽中,并且两个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深宝玩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