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73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它由透明的滤筒和底座构成,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一通气口。在所述通气口处设置有一带有开关装置的上盖,在该上盖上开有一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滤筒顶部的通气口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操控上盖上的开关装置控制通气孔导通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在底座出液孔处设置一旋转底盖或推拉式底板,通过操控旋转底盖或推拉式底板控制检测滤筒底座出液孔的导通或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操作灵活、操作简单、速度快;操作安全可靠;大大减轻了检验员的工作量,缓解了检验员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缓解了检验员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缓解了检验员高度紧张的精神压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对其通气口和出液孔盖子进行了改造的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

技术介绍

[0002]根据《中国药典》规定,进入人体和用于黏膜接触类的药物,在出厂前需要进行药品的无菌检测,否则不能出厂。对药品进行无菌检测时,需要用到一种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如图1、图2、图3所示,该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由透明的滤筒1和底座2构成。在透明的滤筒1内底部,滤筒1与底座2之间放置有一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图中未画出)。透明滤筒的顶部设有塞有硅胶塞的进液口11和通气口12,在通气口12的上面设有一带有通气孔131的上盖 13,在上盖13与通气口12之间设置有一空气滤网14,在上盖的通气孔131上套有一硅胶帽 15。在底座2的底部设有一出液孔21,出液孔21上盖有盖子22。
[0003]在对药品进行出厂前无菌检测时,在无菌的环境下,检验员撕开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的外包装,盖紧通气孔131上的硅胶帽15;向滤筒内注入稀释液将滤筒底部的微孔滤膜浸湿;然后,拔下通气孔131上的硅胶帽15,使滤筒1内外压强相同,启动蠕动泵,将被检测药液经进液口 11注入滤筒1内,待滤筒内的被检测药品量到达实验要求后,停止注入药品;盖上硅胶帽15;再通过进液口11加入100ml培养基;进行14天的细菌培养。14天后,待检验结束后,拔下通气孔131上的硅胶帽15,同时,拔下底座2出液孔21上的盖子22,使滤筒内的药液流出;待药液流完后,盖上盖子22和硅胶帽15;经进液口11注入清洗液,清洗滤筒;再拔下盖子22,释放清洗液;反复多次,直到将滤筒1清洗干净,再次检验时用。
[0004]在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多次地拔下、盖紧硅胶帽15和底部出液孔上的盖子22。通常,一家制药企业平均每天需要检测约20个批次左右的药品,检验员需要重复几百次开启、盖紧硅胶帽和盖子的动作,工作量巨大。
[0005]《中国药典》规定,无菌检验需在无菌隔离器中操作,且操作人员要戴上较厚的胶皮手套进行操作,灵活性差,而,滤筒通气孔上的硅胶帽15和滤筒底部出液孔上的盖子22体积都比较小、比较精细,操作者在狭小的空间内戴上较厚的胶皮手套操作难度比较大,操作速度慢,影响药品无菌检测的速度,延长工作时间,特别是,有时操作不慎,还容易将硅胶帽和/或盖子掉落、被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灵活、操作安全性高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它由透明的滤筒和底座构成,在所述滤筒和底座之间放置有一微孔滤膜;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一塞有硅胶塞的进液口和一通气口;其特征在于:
[0008]在所述通气口的上面设有一上盖;该上盖上开有一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所述滤筒
的通气口相通;在所述上盖上还设有一可使所述通气孔导通或关闭的开关装置。
[0009]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一内壁呈圆弧状的卡座和手柄;
[0010]所述内壁呈圆弧状的卡座固定在所述上盖通气孔的上方;
[0011]所述手柄的端部外壁呈圆弧状,且内置在所述卡座内,并可在所述卡座内自由转动;
[0012]沿所述手柄的轴线开有一通孔;在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手柄的通孔与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对齐或错位。
[0013]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为一可水平转动的长条状手柄;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凸轴,所述长条状手柄的中心处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套设在所述凸轴上,所述长条状手柄以所述凸轴为轴,水平转动,盖住或露出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
[0014]在所述上盖顶缘的内壁与所述长条状手柄之间增设一密封圈。
[0015]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开关装置为一可水平移动的滑块;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通气孔的上方开有一凹槽,该凹槽的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滑块内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水平移动,盖住或露出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
[0016]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向下延伸出一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内,沿其轴线开有一与所述滤筒相同的通孔;在所述圆柱体的外侧壁上间隔地开有至少两个滑槽;在所述圆柱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一端盖,所述端盖上等间距地开有若干个出液孔;
[0017]所述底座还包括一旋转底盖,该旋转底盖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圆柱体外侧壁上的滑槽数量一致的凸块,该凸块内置在所述滑槽内,并可在所述滑槽内水平滑动;所述旋转底盖的内径与所述圆柱体的外径相同,所述旋转底盖套设在所述圆柱体的端部;在所述旋转底盖的表面上开有与所述端盖间距一样、大小一样的出液孔;转动所述旋转底盖,所述旋转底盖上的出液孔与所述圆柱体端部端盖上的出液孔对齐或错位。
[0018]在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中心处向下延伸出一圆柱体;在该圆柱体内,沿其轴线开有一与所述滤筒相同的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下方设有一可水平移动的推拉式底板;在所述推拉式底板上设有一通孔;移动所述推拉式底板,所述推拉式底板上的通孔与所述圆柱体的通孔对齐或错位。
[0019]优选地,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向下延伸有两块平行的侧板,在所述每块侧板上各开有一条水平滑槽,所述推拉式底板卡在所述两块侧板的滑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水平移动。
[0020]优选地,在所述推拉式底板的顶面两端分别设有一凸出的限位块。
[0021]优选地,在所述推拉式底板与所述圆柱体端部之间设有一硅胶垫,该硅胶垫紧贴所述推拉式底板;在所述硅胶垫上,正对所述推拉式底板的通孔处也开有一通孔。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传统的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传统的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3A为传统的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3B为传统的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仰视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有开关装置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有开关装置的上盖局部剖视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有开关装置的上盖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1带有开关装置的上盖关闭状态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3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4底座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4底座仰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4底座仰视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它由透明的滤筒和底座构成,在所述滤筒和底座之间放置有一微孔滤膜;所述滤筒的顶部设有一塞有硅胶塞的进液口和一通气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气口的上面设有一上盖;该上盖上开有一通气孔,该通气孔与所述滤筒的通气口相通;在所述上盖上还设有一可使所述通气孔导通或关闭的开关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一内壁呈圆弧状的卡座和手柄;所述内壁呈圆弧状的卡座固定在所述上盖通气孔的上方;所述手柄的端部外壁呈圆弧状,且内置在所述卡座内,并可在所述卡座内自由转动;沿所述手柄的轴线开有一通孔;在转动所述手柄时,所述手柄的通孔与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对齐或错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一可水平转动的长条状手柄;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中心处设有一凸轴,所述长条状手柄的中心处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套设在所述凸轴上,所述长条状手柄以所述凸轴为轴,水平转动,盖住或露出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盖顶缘的内壁与所述长条状手柄之间增设一密封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装置为一可水平移动的滑块;在所述上盖的上表面、通气孔的上方开有一凹槽,该凹槽的侧壁上开有滑槽;所述滑块内置在所述凹槽内,并可沿所述滑槽水平移动,盖住或露出所述上盖上的通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1

5之一所述的改进型全封闭无菌检测滤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向下延伸出一圆柱体,在所述圆柱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牛牛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