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680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设有进尘口,后端设有排气口,排气口连通微动力输送管道,微动力输送管道上设有风机,壳体内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为安装层、中部为除尘层、下部为排尘层,上部和中部之间通过安装板分割,安装板通过缓冲支撑机构固定,上部设有振动机构或水淋洗机构,降尘机构,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或者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壳体下部采用锥状的排尘口,排尘口用于连接排渣装置;能够对含尘气体进行阻隔、粘附、收集处理,结构简单,有效改善作业环境;同时对含尘气体进行收集处理,即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又减少污染。又减少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含尘废气除尘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材、冶金、矿山、化工、煤炭、非金属矿超细粉加工等行业的微动力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建材、冶金、矿山、化工、煤炭、非金属矿超细粉加工等行业均会在生产过程中携带大量的含尘气体产生,尤其是矿山企业,在矿山石料开采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破碎露天采矿后、地下采矿的穿孔凿岩爆破装运破碎等工序均有粉尘散发,所以,工作面会伴有大量粉尘产生,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和大气环境,如果不能有效的对粉尘进行治理,会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危害工人健康。
[0003]为了消除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粉尘,现有技术中从除尘机理、除尘介质、除尘工艺、除尘设备等多方面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其除尘效率始终不够理想。生产过程中,湿式钻孔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粉尘飞扬,但周围环境变得极其恶劣,行走或移动设备极其困难,且水资源没有得到处理及回用;干式钻孔虽采用简单喷水雾的方式降尘,但粉尘治理效果不明显,不能显著降低工作空间的粉尘浓度,且更容易造成粉尘扩散;无论是湿式钻孔或者干式钻孔,都存在一些不足,阻力太大、脱水效率差,导致生产工作面周围环境条件恶劣,影响工作效率,危害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能够对含尘气体进行阻隔、粘附、收集处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同时由于采用微动力技术,即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有效改善作业环境。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设有锥形进尘斗,锥形进尘斗的小口端连通排渣管道,后端设有锥形排气斗,排气斗的小口端连通微动力输送管道,锥形进尘斗和锥形排气斗的内壁上均设有雾森喷洒环;壳体内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为安装层、中部为除尘层、下部为排尘层,上部和中部之间通过安装板分割,安装板通过缓冲支撑机构固定,上部设有振动机构或水淋洗机构,中部设有降尘机构,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或者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壳体下部采用锥状的排尘口,排尘口用于连接排渣装置。
[0007]所述的振动机构采用偏心振动电机。
[0008]所述的水淋洗机构采用自动补水喷洒器,喷射方向朝向壳体中部。
[0009]当所述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时,所述的除尘帘降尘包括多排交错分布的柔性除尘条,除尘条的下端设有重锤,所述的重锤采用锥形结构,尖部连接除尘条的下端;当降尘机构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时,所述的弧形板通风降尘包括设于壳体的中部前端和后端的格栅筛孔板和两格栅筛孔板之间的多片弧形板,格栅筛孔板和多片弧形板通过安装板固定
安装,多片弧形板竖向间隔分布,每两个弧形板之间形成蛇形通风降尘道;当降尘机构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时,所述的圆柱式分流降尘包括设于壳体的中部前端和后端的格栅筛孔板和两格栅筛孔板之间的多根圆柱式降尘管,格栅筛孔板和多根圆柱式降尘管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多根圆柱式降尘管竖向设置,交错排列分布。
[0010]所述的重锤采用锥形结构,尖部连接柔性纤维绳的下端。
[0011]所述的缓冲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和多根缓冲弹簧,安装板通过支撑板架设在壳体内部,支撑板设于壳体的上部内壁四周,安装板的下表面的四周安装多根缓冲弹簧,缓冲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板上。
[0012]缓冲支撑机构还包括定位滑轨,定位滑轨竖向安装在壳体内壁、支撑板上方位置,滑轨轨道安装在安装板侧面四周。
[0013]本技术主用用于含尘气体的净化,首先前端的收集装置将含尘气体收集,收集后将含尘气体排放到本装置的壳体内,排放的动力来自于微动力风机,主要是给装个装置内的气体加以引导,加快除尘装置内的流速;使装置内在抽风工作的风力带动下,气体首先进入壳体内,在壳体内进行净化处理,再由排气口排出。
[0014]其中,壳体内主要是通过降尘机构进行除尘,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或者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本装置的降尘机构分为干式除尘和湿式除尘,当采用除尘帘降尘时,采用机械振打的干式除尘;当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则采用湿式除尘法进行降尘。降尘时,当尘渣收集到一定程度时,采用机械振打或水喷淋清灰的方式,使被吸附的尘渣落入微动力除尘装置的下部C排尘口内,再通过排渣装置的皮带传输或其它方式进行外运。本装置安装简单,除尘效果佳,当降尘机构损坏后,直接采用替换的方式进行维修,快速简单。同时,经济投入较小,便于企业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1的放大部D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除尘帘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5为本技术的除尘帘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6为本技术的弧形板分布结构俯视图;
[0021]图7为本技术的降尘管分布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壳体1的前端设有锥形进尘斗14,锥形进尘斗14的小口端用于连接前端收集含尘气体的收集装置,收集装置将含尘气体排放到本装置的壳体1内,在壳体1内进行净化处理。壳体1的后端设有锥形排气斗15,排气斗15的小口端连通微动力输送管道4,微动力输送管道4上设有风机5,风机5的作用是提供风力导向,在微动力风机5的作用下,使得后端的风压小于前端的风压,含尘气体在风压的驱动下,向后流动。同时,在锥形进尘斗和锥形排气斗的内壁上均设有雾森喷洒环16,雾森喷洒环16可以设置多层,喷射方向朝向内环,对进入壳体1的扬尘在进口和出口处均进行雾森降尘处理,
严谨扬尘溢漏于壳体1外部。
[0023]壳体1内部分上部A、中部B和下部C,上部A为安装层、中部B为除尘层、下部C为排尘层,上部A和中部B之间通过安装板6分割,安装板6通过缓冲支撑机构固定,如图3所示,所述的缓冲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板7和多根缓冲弹簧8,安装板6通过支撑板7架设在壳体1内部,支撑板7设于壳体1的上部A内壁四周,安装板6的下表面的四周安装多根缓冲弹簧8,缓冲弹簧8的下端固定在支撑板7上。缓冲支撑机构还包括定位滑轨9,定位滑轨9竖向安装在壳体1内壁、支撑板7上方位置,滑轨轨道安装在安装板6侧面四周。
[0024]上部A的空腔内设有振动机构或水淋洗机构,振动机构采用偏心振动电机10。水淋洗机构采用水淋洗机构采用自动补水喷洒器11,喷射方向朝向壳体中部。
[0025]中部B设有降尘机构,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或者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当采用除尘帘降尘时,所述的除尘帘降尘包括多排交错分布的柔性除尘条12

1,除尘条12

1的下端设有重锤13,所述的重锤13采用锥形结构,尖部连接除尘条12的下端;重锤13的作用是对除尘帘12进行拉伸保持,使得除尘帘12能够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设有锥形进尘斗,锥形进尘斗的小口端连通排渣管道,后端设有锥形排气斗,排气斗的小口端连通微动力输送管道,锥形进尘斗和锥形排气斗的内壁上均设有雾森喷洒环;壳体内部分上部、中部和下部,上部为安装层、中部为除尘层、下部为排尘层,上部和中部之间通过安装板分割,安装板通过缓冲支撑机构固定,上部设有振动机构或水淋洗机构,中部设有降尘机构,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或者采用弧形板通风降尘或者采用圆柱式分流降尘;壳体下部采用锥状的排尘口,排尘口用于连接排渣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机构采用偏心振动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淋洗机构采用自动补水喷洒器,喷射方向朝向壳体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动力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降尘机构采用除尘帘降尘时,所述的除尘帘降尘包括多排交错分布的柔性除尘条,除尘条的下端设有重锤,所述的重锤采用锥形结构,尖部连接除尘条的下端;当降尘机构采用弧形板通风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文学杨纪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绿典环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