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和核电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5454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和核电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包括:进气管;气体分离器,气体分离器为筒状,气体分离器具有气体分离腔,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上,气体分离腔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气体分离腔的至少部分从上至下内径减小,气体分离腔具有气体进口和粉尘出口;出气管;粉尘收集器,粉尘收集器位于气体分离器的下方,粉尘收集器具有粉尘进口,粉尘进口与粉尘出口连通。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具有便于分离氦气回路中的粉尘且便于收集脱除粉尘后的气体的优点。集脱除粉尘后的气体的优点。集脱除粉尘后的气体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和核电站


[0001]本技术涉及气体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和核电站。

技术介绍

[0002]球床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一回路以氦气作为冷却剂,燃料元件采用包覆颗粒燃料球,球形燃料元件外区为不含燃料的石墨球壳,随着石墨球流的运动,球形燃料元件之间摩擦,磨损产生石墨粉尘,形成了氦气粉尘环境,随着一回路裂变产物的扩散,形成了放射性粉尘气溶胶,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氦气回路循环过程及排放过程,放射性粉尘气溶胶会污染设备、影响设备的温度性且影响其他下游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和核电站。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包括:
[0005]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用于与氦气回路管的出口连通;
[0006]气体分离器,所述气体分离器为筒状,所述气体分离器具有气体分离腔,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气体分离腔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所述气体分离腔的至少部分从上至下内径减小,所述气体分离腔具有气体进口和粉尘出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粉尘出口的上方,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气体进口且与所述气体分离腔的侧壁面相切,所述粉尘出口设在所述气体分离腔的底部,所述粉尘出口用于排出粉尘;
[0007]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伸入所述气体分离腔内且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粉尘出口,所述出气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气体分离器外侧;
[0008]粉尘收集器,所述粉尘收集器位于所述气体分离器的下方,所述粉尘收集器具有粉尘进口,所述粉尘进口与所述粉尘出口连通。
[0009]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具有便于分离氦气回路中的粉尘且便于收集脱除粉尘后的气体的优点。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分离腔包括
[0011]导气腔,所述导气腔为从上至下内径不变的圆柱形腔体,所述气体进口设在所述导气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导气腔内且与所述导气腔的侧壁面相切;
[0012]分离腔,所述导气腔的下沿与所述分离腔的上沿相连,所述分离腔为从上至下内径减小的圆台形腔体,所述粉尘出口设在所述分离腔的底部,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伸入所述分离腔内且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粉尘出口。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与所述粉尘出口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 0.6m且小于等于1m。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
第一管路从所述气体分离器顶部伸入所述气体分离腔内,所述第一管路的进口构成所述出气管的进口,所述第一管路位于所述气体分离腔的中心位置。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粉尘出口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用于控制粉尘出口的启闭。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气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分离腔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比为1:(3

6)。。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器内设有用于吸附粉尘的吸附装置。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附装置为静电电极。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粉尘收集器外表面包覆有屏蔽材料。
[0020]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核电站,包括:
[0021]氦气回路;
[0022]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所述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为上所述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所述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包括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与所述氦气回路的出口连通,所述出气管的出口与所述氦气回路的进口连通。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
[0026]进气管1;
[0027]气体分离器2,气体分离腔21,气体进口22,粉尘出口23,导气腔24,分离腔25;
[0028]出气管3,第一管路31,控制阀32;
[0029]粉尘收集器4;
[0030]静电电极5。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如图 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包括进气管1、气体分离器2、出气管3和粉尘收集器4。
[0033]进气管1的进口用于与氦气回路管的出口连通。
[0034]气体分离器2为筒状,气体分离器2具有气体分离腔21,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上,气体分离腔21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气体分离腔21的至少部分从上至下内径减小。气体分离腔21具有气体进口22和粉尘出口23,气体进口22位于粉尘出口23的上方。进气管1的出口伸入气体进口22且与气体分离腔21的侧壁面相切,粉尘出口23设在气体分离腔21的底部,粉尘出口23用于排出粉尘。
[0035]出气管3的进口伸入气体分离腔21内且在上下方向上邻近粉尘出口23,出气管3的出口位于气体分离器2外侧。粉尘收集器4位于气体分离器2的下方,粉尘收集器4具有粉尘进口,粉尘进口与粉尘出口23连通。
[00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通过进气管1可将氦气回路中包括粉尘的混合气体通入气体分离器2中。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上,气体分离腔21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进气管1的出口伸入气体进口22且与气体分离腔 21的侧壁面相切。由此,可使得进入气体分离腔21内的混合气体进行旋转,在混合气体旋转的过程中,混合气体中的粉尘可被甩向气体分离腔21的侧壁,并通过底部的粉尘出口 23进入粉尘收集器23内。且气体分离腔21的至少部分从上至下内径减小,由此,可便于气体在直径从上至下减小的部分易与持续旋转并持续脱出粉尘,且便于脱除粉尘后的气体从邻近粉尘出口23的出气管3的进口排出气体分离腔21。
[0037]因此,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具有便于分离氦气回路中的粉尘且便于收集脱除粉尘后的气体的优点。
[0038]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100包括进气管1、气体分离器2、出气管3和粉尘收集器4。
[0039]进气管1的进口用于与氦气回路管的出口连通。由此,可使得氦气回路管中的混合气体进入进气管1中。
[0040]气体分离器2为筒状,气体分离器2具有气体分离腔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进口用于与氦气回路管的出口连通;气体分离器,所述气体分离器为筒状,所述气体分离器具有气体分离腔,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截面上,所述气体分离腔的投影的外周轮廓为圆形,所述气体分离腔的至少部分从上至下内径减小,所述气体分离腔具有气体进口和粉尘出口,所述气体进口位于所述粉尘出口的上方,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气体进口且与所述气体分离腔的侧壁面相切,所述粉尘出口设在所述气体分离腔的底部,所述粉尘出口用于排出粉尘;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伸入所述气体分离腔内且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粉尘出口,所述出气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气体分离器外侧;粉尘收集器,所述粉尘收集器位于所述气体分离器的下方,所述粉尘收集器具有粉尘进口,所述粉尘进口与所述粉尘出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分离腔包括导气腔,所述导气腔为从上至下内径不变的圆柱形腔体,所述气体进口设在所述导气腔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的出口伸入所述导气腔内且与所述导气腔的侧壁面相切;分离腔,所述导气腔的下沿与所述分离腔的上沿相连,所述分离腔为从上至下内径减小的圆台形腔体,所述粉尘出口设在所述分离腔的底部,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伸入所述分离腔内且在上下方向上邻近所述粉尘出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站氦气回路放射性粉尘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的进口与所述粉尘出口在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0.6m且小于等于1m。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勇张冀兰鲍学斌武怡明杨强强赵燕子柯海鹏张晓斌洪伟吴肖徐广学杨加东曹雷涛刘华高俊刘晓红刘汝卫吴昊杨鹏杨明晓覃捷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核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