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压配合端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535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17
一种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压配合端子(250),包括用于与第一部件接合的第一弹性部分(252)、用于与第二部件接合的第二弹性部分(252)以及在端子的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弹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254)。中间部分(254)包括用于与第一部件接合的第一多个径向延伸臂(258)和用于与第二部件接合的第二多个径向延伸臂(258)。多个径向延伸臂(258)。多个径向延伸臂(25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压配合端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装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热连接物体的改进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代电子和电气设备产生大量热量,必须对其进行控制(例如,散热、输送等)以确保装置性能和寿命要求。在印刷电路板(PCB)具有设置在其上的发热部件的情况下,散热器通常在一个或多个区域附接到PCB上,以帮助散热。典型地,散热器通过使用多个螺钉连接到PCB,如同PCB到PCB的连接,以确保相邻部件之间的充分压缩或接触,从而确保充分的热传递。然而,螺钉或其他螺纹紧固件的使用增加了成本和制造复杂性。
[0003]因此,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系统和方法,用于在PCB和其他部件之间实现合适的机械附接和导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上述问题通过用于连接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顺应引脚或压配合端子解决,该顺应引脚或压配合端子包括用于与第一部件接合的第一弹性部分,以及沿端子的轴向长度与第一弹性部分隔开的、用于将第一部件固定至第二部件的第二弹性部分。端子还可以包括在端子的轴向方向上布置在第一弹性部分和第二弹性部分之间的中间部分。中间部分包括用于与第一部件接合的多个第一径向延伸臂和用于与第二部件接合的多个第二径向延伸臂,以固定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距离。
[0005]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电子组件包括散热器、印刷电路板和压配合端子,压配合端子穿过印刷电路板延伸以在组装状态下将印刷电路板热连接至散热器。端子包括与印刷电路板接合的第一弹性部分和沿着端子的轴向长度与第一弹性部分间隔开的第二弹性部分,用于将印刷电路板固定到散热器。
附图说明
[0006]现在将参考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0007]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包括压配合端子或顺应引脚的电子组件的局部透视图;
[0008]图2为图1所示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0009]图3为图1和图2所示压配合端子的前视图;
[0010]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和压配合端子的局部剖视图;
[0011]图5为图4所示压配合端子的前视图;
[0012]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和压配合端子的局部剖视图;
[0013]图7为图6所示压配合端子的前视图;
[0014]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和压配合端子的局部剖视图;
[0015]图9为图8所示压配合端子的前视图;
[0016]图10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和压配合端子的局部剖视图;
[0017]图11为图10所示压配合端子的前视图;和
[0018]图1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的局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总体参考图1,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组件100包括印刷电路板(PCB)110,其上安装有散热器120,例如铝制散热器。支座或间隔件130布置在PCB 110和散热器120之间,用于将PCB提升到散热器的顶表面之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支座130限定了由不锈钢或黄铜材料形成的大致中空的柱体。支座130可以与散热器120一体形成,或者可以通过例如螺纹、粘合剂、焊料或本文将阐述的其他机械方法机械地附接到散热器120。
[0020]仍参考图1,PCB 110经由压配合端子150附接至支座130和/或散热器120,压配合端子150也可互换地称为端子引脚或顺应引脚。更具体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PCB 110包括孔112,该孔112可以采取金属化通孔的形式,穿过PCB 110形成,用于接收压配合端子150的弹性可压缩端。压配合端子150的第二端(未示出)包括另一弹性可压缩端,用于附接到支座130和/或散热器120,以保持部件之间的导热接触。虽然仅示出了单个PCB到散热器的连接,但是应当理解,PCB 110可以经由多个所示的连接被支撑在散热器120上。
[0021]现参考图2和图3,示例性压配合端子150为双端压配合端子,可通过金属片材冲压操作形成。具体地说,压配合端子150限定了形成在其相应的端附近的两个弹性顺应或可压缩的区域或部分152。每个弹性部分152由两个大致相对的弧形或径向扩张的弹性臂155限定,这两个弹性臂155由在其之间形成的间隙间隔开。响应于由于其插入PCB 110的孔112或散热器的对应孔122中而产生的侧向压缩力,臂155大体径向向内弹性变形,并对PCB或散热器的相对内表面施加向外的张力,用于将压配合端子150保持在位。压配合端子150的自由端151大体呈锥形或径向收缩,使得每个自由端可以分别穿过PCB 110和散热器120形成的对应开口112、122。在组装期间,PCB 110和散热器120被插在压配合端子150的相应自由端之上,并一起被推压,直到与支座130接触,将PCB和散热器中的每一者与弹性部分152中的相应一个接合。如图所示,由支座130的高度限定的PCB 110和散热器120之间的距离由压配合端子150的弹性部分152产生的摩擦力保持。
[0022]压配合端子150还包括径向延伸的中心部段或中间部分156,其尺寸被设置为在组装状态下别接收在支座130的内部。中间部分156可以包括上部径向延伸部分157和下部径向延伸部分158,每个径向延伸部分具有与散热器120和PCB 110中的相应一者相对的表面。扩张的中间部分156用于将压配合端子150在散热器120和PCB 110之间在轴向方向上保持在预定位置或预定位置范围内,从而确保弹性部分152充分接合。
[0023]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支座130可通过焊接或粘合剂等方式机械固定至PCB 110和散热器120中的一者或两者。然而,由于压配合端子150与PCB110和散热器120都摩擦接合,所以不需要这种积极机械连接,并且支座130可以仅通过压配合端子150产生的摩擦力保持在PCB 110和散热器120之间并与其接触。
[0024]现参考图4和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电子组件200适用于消除对PCB 110和散热器120之间的支座的需要。更具体地,类似于图2和图3的实施例,双端压配合端子250在其每一端具有弹性部分252。布置在弹性部分252之间的是中间部分254,中间部分254包括
两个凸缘状臂部段256。每个臂部段256包括至少一个臂258,臂258限定了接触表面259,该接触表面259在端子250的轴向或插入方向上与PCB 110和散热器120中的一者相对。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臂部段256包括一对悬臂258,每个悬臂限定了大致L形的轮廓,从中间部分254径向和轴向延伸。这样,随着组件200被压在一起,PCB 110和散热器120邻接每个臂部段256的相应对臂258,机械地限制了PCB和散热器之间的轴向距离,并且消除了对支座130的需要。在所示实施例中,接合PCB 110的一对延伸臂258的轴向长度比另一对臂258短。通过PCB 110和散热器120的配合作用在臂258上的压缩力以及弹性部分252的保持力可以提供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组件(100,200,300,400,500),包括:散热器(120);印刷电路板(110);和压配合端子(150,250,350,450,550),在组装状态下延伸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以用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热连接到所述散热器,端子包括与所述印刷电路板接合的第一弹性部分(152,252,352,452,556),以及沿着端子的轴向长度与所述第一弹性部分间隔开的第二弹性部分(152,252,352,452,552),所述第二弹性部分在能够径向方向上压缩的两个相对的弹性臂(155),用于将所述印刷电路板(110)固定到所述散热器(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100,200,300,400),其中,所述第一弹性部分(152,252,352,452)包括在能够径向方向上压缩的两个相对的弹性臂(155),用于将端子(150,250,350,450)固定到所述印刷电路板(110),端子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和所述第二弹性部分(152,252,352,452)之间的中间部分(156,254,354,454),所述中间部分限定在所述第一弹性部分的插入方向上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10)相对的第一表面和在所述第二弹性部分的插入方向上与所述散热器(120)相对的第二表面,用于在组装状态中固定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散热器之间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组件(200,300),其中,所述中间部分(254,354)包括限定所述第一表面并与所述印刷电路板(110)接合的多个第一径向延伸臂(256,356),以及限定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散热器(120)接合的多个第二径向延伸臂(256,35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组件(300),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径向延伸臂(356)或所述多个第二径向延伸臂(357)中的一个包括从所述中间部分(354)倾斜延伸的一对线性臂(35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组件(100,400,500),还包括布置在所述散热器(120)和所述印刷电路板(110)之间的间隔件(130),所述间隔件包括穿过所述间隔件形成的用于接收端子(150,450,550)的至少一部分的孔。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组件(400,500),其中,所述第二弹性部分(452,552)与所述间隔件(130)接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组件(400,500),其中,端子(450)包括形成在端子的第一端上的突部(456),在配合状态中,端子能够穿过所述印刷电路板(1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连接解决方案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