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704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产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壳体、排料管、泄压阀、转动电机、回流管、进料斗、控制阀门、顶部壳体、锥形导流板、螺旋阻挡件和搅拌轴;搅拌轴底部上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壳体底部外端面转动连接,传动装置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锥形导流板和螺旋阻挡件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混合效果的同时通过回流的方式实现了充分混合,同时通过泄压阀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发生内部压力过大的情况,通过控制阀门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向外发生泄漏,同时进料斗的结构便于本装置实时进行添加原料的过程,底部搅拌轴的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内部的充分混合。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内部的充分混合。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内部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生产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润滑油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常用的添加剂包括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氧抗腐剂以及油性剂,润滑油粘度的大小是通过改变在蒸馏反应釜中添加的粘度指数改进剂(EPC或OCP)的时间以及含量来决定,氧化安定性的大小是通过改变在蒸馏反应釜中添加的抗氧抗腐剂(胺类和酚类)的时间以及含量来决定,同理,润滑性也是由油性剂(脂肪酸或醇类)来决定。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757618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定时定量投放添加剂的润滑油生产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表面中间位置的通孔中固定有轴承,轴承的内环和转轴的侧面上端固定连接,转轴的上端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伺服电机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壳体的上表面,转轴的下端延伸至壳体内部,转轴的侧面固定有搅拌叶片,其具有固定叶片防止壳体内的润滑油搅拌时出现分层现象,提高润滑油和添加剂的混合效率;雾化喷头使得添加剂分布更加的均匀且添加剂与壳体内的润滑油充分混合等优点。
[0004]但是上述已公开方案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中仅具有添加混合的功能,在生产过程当中不便于对原料进行实时监测,从而在实际使用当中存在混合过量或者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本技术通过锥形导流板和螺旋阻挡件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混合效果的同时通过回流的方式实现了充分混合,同时通过泄压阀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发生内部压力过大的情况,通过控制阀门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向外发生泄漏,同时进料斗的结构便于本装置实时进行添加原料的过程,底部搅拌轴的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内部的充分混合。
[000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包括底座、壳体、排料管、泄压阀、转动电机、回流管、进料斗、控制阀门、顶部壳体、锥形导流板、螺旋阻挡件和搅拌轴;
[0007]底座顶部与壳体连接;壳体底部与排料管连接;壳体外端面侧面与泄压阀连接;壳体顶部与顶部壳体连接;壳体底部上设有通孔,搅拌轴穿过通孔伸入到壳体内部;搅拌轴底部上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壳体底部外端面转动连接,传动装置与转动电机传动连接;转动电机与壳体侧面外端面连接;壳体侧面与回流管连接;回流管远离壳体的一端与控制阀门连接;控制阀门顶部与进料斗连接;控制阀门远离回流管的一端与顶部壳体连接;顶部壳体内部与锥形导流板连接;锥形导流板底部上设有通孔;锥形导流板底部与螺旋阻挡件
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与壳体内部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底部与搅拌轴顶部之间存在缝隙。
[0008]优选的,底座上设有多组减震板,减震板与壳体底部外端面连接。
[0009]优选的,壳体底部上设有加热件,加热件靠近回流管与壳体底部连接处。
[0010]优选的,壳体内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泄压阀控制连接。
[0011]优选的,控制阀门上设有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与控制阀门控制连接。
[0012]优选的,壳体底部上设有转动支架,转动支架上设有张紧轮,张紧轮设置于传动装置与转动电机输出端之间,张紧轮与转动电机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3]优选的,回流管底部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设置于壳体侧面与回流管连接接缝处。
[0014]优选的,顶部壳体外端面上设有冷凝片,多组冷凝片呈圆周分布在顶部壳体外端面侧面。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通过锥形导流板和螺旋阻挡件的组合能够有效的提高本装置的混合效果的同时通过回流的方式实现了充分混合,同时通过泄压阀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发生内部压力过大的情况,通过控制阀门的结构能够防止本装置向外发生泄漏,同时进料斗的结构便于本装置实时进行添加原料的过程,底部搅拌轴的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内部的充分混合,通过回流的方式能够实现垂直方向上的翻料效果,从而实现了混合充分,同时锥形导流板的结构能够防止原料聚集,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混合难度。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中锥形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底座;2、壳体;3、排料管;4、泄压阀;5、转动电机;6、回流管;7、进料斗;8、控制阀门;9、顶部壳体;10、锥形导流板;11、螺旋阻挡件;12、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包括底座1、壳体2、排料管3、泄压阀4、转动电机5、回流管6、进料斗7、控制阀门8、顶部壳体9、锥形导流板10、螺旋阻挡件11和搅拌轴12;
[0023]底座1顶部与壳体2连接;壳体2底部与排料管3连接;壳体2外端面侧面与泄压阀4连接;壳体2顶部与顶部壳体9连接;壳体2底部上设有通孔,搅拌轴12穿过通孔伸入到壳体2内部;搅拌轴12底部上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壳体2底部外端面转动连接,传动装置与转动电机5传动连接;转动电机5与壳体2侧面外端面连接;壳体2侧面与回流管6连接;回流管6远离壳体2的一端与控制阀门8连接;控制阀门8顶部与进料斗7连接;控制阀门8远离回
流管6的一端与顶部壳体9连接;顶部壳体9内部与锥形导流板10连接;锥形导流板10底部上设有通孔;锥形导流板10底部与螺旋阻挡件11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11与壳体2内部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11底部与搅拌轴12顶部之间存在缝隙;底座1上设有多组减震板,减震板与壳体2底部外端面连接;壳体2内部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泄压阀4控制连接;控制阀门8上设有三通连接管,三通连接管与控制阀门8控制连接;回流管6底部上设有橡胶密封圈,橡胶密封圈设置于壳体2侧面与回流管6连接接缝处;顶部壳体9外端面上设有冷凝片,多组冷凝片呈圆周分布在顶部壳体9外端面侧面。
[0024]本实施例中,通过本装置能够有效的提高对于添加剂生产过程当中混合加工处理的加工效率和加工强度,当本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通过排料管3的结构能够便于本装置进行底部出料,通过侧面的泄压阀4能够在本装置内部进行加热过程当中防止壳体2内部压力过大,同时通过产生的压力能够使得原料底部受热产生蒸汽,通过回流管6的结构回到顶部壳体9从而实现了内部垂直循环,通过锥形导流板10和螺旋阻挡件11的组合能够使得本装置便于将原料打散,从而保证了本装置的混合效率,同时提高了本装置的操作效率。
[0025]实施例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壳体(2)、排料管(3)、泄压阀(4)、转动电机(5)、回流管(6)、进料斗(7)、控制阀门(8)、顶部壳体(9)、锥形导流板(10)、螺旋阻挡件(11)和搅拌轴(12);底座(1)顶部与壳体(2)连接;壳体(2)底部与排料管(3)连接;壳体(2)外端面侧面与泄压阀(4)连接;壳体(2)顶部与顶部壳体(9)连接;壳体(2)底部上设有通孔,搅拌轴(12)穿过通孔伸入到壳体(2)内部;搅拌轴(12)底部上设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壳体(2)底部外端面转动连接,传动装置与转动电机(5)传动连接;转动电机(5)与壳体(2)侧面外端面连接;壳体(2)侧面与回流管(6)连接;回流管(6)远离壳体(2)的一端与控制阀门(8)连接;控制阀门(8)顶部与进料斗(7)连接;控制阀门(8)远离回流管(6)的一端与顶部壳体(9)连接;顶部壳体(9)内部与锥形导流板(10)连接;锥形导流板(10)底部上设有通孔;锥形导流板(10)底部与螺旋阻挡件(11)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11)与壳体(2)内部转动连接;螺旋阻挡件(11)底部与搅拌轴(12)顶部之间存在缝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润滑油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军生耿若愚陈茵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森威纳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