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4583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8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部换热腔及垂直于底部换热腔的多个换热板,换热剂从第一集流腔流入后,分流至底部换热腔及换热板,然后汇流至所述第二集流腔流出,电池模组的底部与底部换热腔接触,侧壁与换热板接触,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多面加热或制冷。多个换热板还可以设置多个分区,属于同一分区内的换热板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不同分区之间互不连通,使各个分区独立进行换热过程,尽可能的缩短换热剂的流通轨迹,充分发挥换热剂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能更好的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电池温差,同时一套装置能够实现加热及制冷效果,使得整个换热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统更加的安全可靠。统更加的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系统或者家用储能系统中,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低温环境下,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受到极大限制,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的充放电性能,需要对其进行加热,同理在高温环境下也会影响电池的充放电及寿命。温差过大不仅影响电池的性能,还会对电池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还会导致热失控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为了保证电池稳定可靠的工作环境,需要对电池进行合理的加热和冷却。
[0003]目前市面上的电池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是分开的,不仅造成电池包结构复杂,而且还造成电池在加热或冷却时,电池温度一致性差,同时只有底面液冷的话,达不到高倍率充放电的要求。
[0004]综上,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换热系统以克服上述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换热系统结构复杂、换热效率低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包括:
[0007]底部换热腔,所述底部换热腔水平设置且边缘处固定有第一集流腔及第二集流腔;
[0008]换热板,多个所述换热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部换热腔的表面,换热剂从第一集流腔流入后,分流至所述底部换热腔及所述换热板,然后汇流至所述第二集流腔流出;
[0009]多个电池模组放置于所述底部换热腔上且所述电池模组的至少个侧壁围设有所述换热板。
[0010]优选地,多个所述换热板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分流至所述换热板的换热剂依次通过第一集流腔、侧边进水管路及分流管路以分流至各个分区,属于同一分区内的换热板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以使换热剂依次流经各个换热板,不同分区之间互不连通;各个分区的换热剂通过汇流管路完成汇流,并通过侧边出水管路流出至所述第二集流腔。
[0011]优选地,所述换热板之间用于连通的管路设置于各个分区之间的交界处。
[0012]优选地,所述换热板包括横置U型管路及固定板,固定板的一面与横置U型管路固定连接,另一面设有背胶用于粘贴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侧壁。
[0013]优选地,同一分区内相邻电池模组的间隙处设有换热板组,所述换热板组包括2个所述换热板,2个所述换热板的横置U型管路的上端口通过倒U型管道连通。
[0014]优选地,相邻换热板组之间通过直管连通至横置U型管路的下端口。
[0015]优选地,所述底部换热腔通过箱体固定件与电池包箱体固定连接。
[0016]优选地,分流至所述底部换热腔的换热剂通过所述底部换热腔的进水流道流入,然后经过S型的流道从出水流道流出至所述第二集流腔。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集流腔设有进水总口,所述第二集流腔设有出水总口;所述第一集流腔及第二集流腔通过集流管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底部换热腔的边缘处。
[0018]优选地,所述底部换热腔及换热板的材料为铜板或铝板。
[0019]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底部换热腔及垂直于底部换热腔的多个换热板,换热剂从第一集流腔流入后,分流至底部换热腔及换热板,然后汇流至所述第二集流腔流出,电池模组的底部与底部换热腔接触,侧壁与换热板接触,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多面加热或制冷。进一步地,多个换热板还可以设置多个分区,属于同一分区内的换热板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不同分区之间互不连通,使各个分区独立进行换热过程,尽可能的缩短换热剂的流通轨迹,充分发挥换热剂的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换热效率。从而能更好的满足高倍率充放电的需求,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电池温差,同时一套装置能够实现加热及制冷效果,无需传统的加热片加热装置,使得整个换热系统更加的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20]图1显示为本技术中的换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技术中第一分区的管路连接示意图。
[0022]图3显示为本技术中底部换热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显示为本技术中换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显示为本技术中电池模组的排布示意图。
[0025]元件标号说明
[0026]1ꢀꢀꢀꢀꢀꢀꢀꢀ
出水总口
ꢀꢀꢀꢀꢀꢀꢀꢀꢀꢀꢀꢀꢀꢀ
13
ꢀꢀꢀꢀꢀꢀꢀꢀꢀꢀꢀꢀꢀꢀꢀꢀꢀꢀꢀ
第一分区出水管路
[0027]2ꢀꢀꢀꢀꢀꢀꢀꢀ
集流管固定件
ꢀꢀꢀꢀꢀꢀꢀꢀꢀꢀ
14
ꢀꢀꢀꢀꢀꢀꢀꢀꢀꢀꢀꢀꢀꢀꢀꢀꢀꢀꢀ
汇流管路
[0028]3ꢀꢀꢀꢀꢀꢀꢀꢀ
进水总口
ꢀꢀꢀꢀꢀꢀꢀꢀꢀꢀꢀꢀꢀꢀ
15
ꢀꢀꢀꢀꢀꢀꢀꢀꢀꢀꢀꢀꢀꢀꢀꢀꢀꢀꢀ
第一电池模组
[0029]4ꢀꢀꢀꢀꢀꢀꢀꢀ
侧边进水管路
ꢀꢀꢀꢀꢀꢀꢀꢀꢀꢀ
16
ꢀꢀꢀꢀꢀꢀꢀꢀꢀꢀꢀꢀꢀꢀꢀꢀꢀꢀꢀ
侧边出水管路
[0030]5ꢀꢀꢀꢀꢀꢀꢀꢀ
箱体固定件
ꢀꢀꢀꢀꢀꢀꢀꢀꢀꢀꢀꢀ
17
ꢀꢀꢀꢀꢀꢀꢀꢀꢀꢀꢀꢀꢀꢀꢀꢀꢀꢀꢀ
底部换热腔
[0031]6ꢀꢀꢀꢀꢀꢀꢀꢀ
第一换热板
ꢀꢀꢀꢀꢀꢀꢀꢀꢀꢀꢀꢀ
18
ꢀꢀꢀꢀꢀꢀꢀꢀꢀꢀꢀꢀꢀꢀꢀꢀꢀꢀꢀ
第二集流腔
[0032]7ꢀꢀꢀꢀꢀꢀꢀꢀ
第一分区进水管路
ꢀꢀꢀꢀꢀꢀ
19
ꢀꢀꢀꢀꢀꢀꢀꢀꢀꢀꢀꢀꢀꢀꢀꢀꢀꢀꢀ
第一集流腔
[0033]8ꢀꢀꢀꢀꢀꢀꢀꢀ
分流管路
ꢀꢀꢀꢀꢀꢀꢀꢀꢀꢀꢀꢀꢀꢀ
20
ꢀꢀꢀꢀꢀꢀꢀꢀꢀꢀꢀꢀꢀꢀꢀꢀꢀꢀꢀ
出水流道
[0034]9ꢀꢀꢀꢀꢀꢀꢀꢀ
第二分区进水管路
ꢀꢀꢀꢀꢀꢀ
21
ꢀꢀꢀꢀꢀꢀꢀꢀꢀꢀꢀꢀꢀꢀꢀꢀꢀꢀꢀ
进水流道
[0035]10
ꢀꢀꢀꢀꢀꢀꢀ
第二换热板
ꢀꢀꢀꢀꢀꢀꢀꢀꢀꢀꢀꢀ
22
ꢀꢀꢀꢀꢀꢀꢀꢀꢀꢀꢀꢀꢀꢀꢀꢀꢀꢀꢀ
横置U型管路
[0036]11
ꢀꢀꢀꢀꢀꢀꢀ
第二电池模组
ꢀꢀꢀꢀꢀꢀꢀꢀꢀꢀ
23
ꢀꢀꢀꢀꢀꢀꢀꢀꢀꢀꢀꢀꢀꢀꢀꢀꢀꢀꢀ
固定板
[0037]12
ꢀꢀꢀꢀꢀꢀꢀ
第二分区出水管路
ꢀꢀꢀꢀꢀꢀ
24
ꢀꢀꢀꢀꢀꢀꢀꢀꢀꢀꢀꢀꢀꢀꢀꢀꢀꢀꢀ
背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的多面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换热腔,所述底部换热腔水平设置且边缘处固定有第一集流腔及第二集流腔;换热板,多个所述换热板垂直设置于所述底部换热腔的表面,换热剂从第一集流腔流入后,分流至所述底部换热腔及所述换热板,然后汇流至所述第二集流腔流出;多个电池模组放置于所述底部换热腔上且所述电池模组的至少1个侧壁围设有所述换热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面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板包括至少两个分区,分流至所述换热板的换热剂依次通过第一集流腔、侧边进水管路及分流管路以分流至各个分区,属于同一分区内的所述换热板之间通过管路连通,以使换热剂依次流经各个换热板,不同分区之间互不连通;各个分区的换热剂通过汇流管路完成汇流,并通过侧边出水管路流出至所述第二集流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面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之间用于连通的管路设置于各个分区之间的交界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面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板包括横置U型管路及固定板,固定板的一面与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艳涛刘思侯敏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浦青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