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4222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属于高压泵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为箱体,所述机壳内底面中部固定有高压泵主体,所述机壳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降噪罩,所述第一降噪罩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下半部外围,且所述机壳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降噪罩,所述第二降噪罩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上半部外围,所述第二降噪罩与所述第一降噪罩上下对接,并共同罩住所述高压泵主体,所述第一降噪罩与所述第二降噪罩的内表面均密布有细孔。该新型超高压泵体,能够进行多级降噪,从而降低了高压泵主体运行时噪音对外界的干扰。而降低了高压泵主体运行时噪音对外界的干扰。而降低了高压泵主体运行时噪音对外界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


[0001]本技术属于高压泵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泵阀为液压传动提供加压液体的一种液压元件,是泵的一种。它的功能是把动力机(如电动机和内燃机等)的机械能转换成液体的压力能,广泛用于泵送、建筑等领域。
[0003]而现有的超高压泵使用时,其泵体主要由机壳与主体组成,机壳结构较为简单,主要起到保护、支撑的效果,缺乏降噪功能,导致超高压泵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时间运行时,不仅会影响周边的环境,造成噪音干扰,而且也会对现场工作人员的听力造成不利影响。
[0004]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现有的超高压泵在使用时,缺乏降噪效果,导致运行时噪音较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为箱体,所述机壳内底面中部固定有高压泵主体,所述机壳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降噪罩,所述第一降噪罩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下半部外围,且所述机壳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降噪罩,所述第二降噪罩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上半部外围,所述第二降噪罩与所述第一降噪罩上下对接,并共同罩住所述高压泵主体,所述第一降噪罩与所述第二降噪罩的内表面均密布有细孔。
[0008]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机壳的外侧安装有透视窗与控制面板,且所述第一降噪罩的底部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接线孔。
[0009]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机壳的内壁中开设有真空腔层。
[0010]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降噪罩的内侧弹性安装有多个抵接板,所述抵接板抵接于所述高压泵主体底部外缘面,且所述顶板的下端面中部弹性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二降噪罩内,并抵接于所述高压泵主体的顶部外缘面。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抵接板远离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一侧固定有穿出所述第一降噪罩外的活动轴,且所述活动轴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形成弹性安装。
[0012]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远离所述高压泵主体的一侧对称固定有多个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端活动插接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固定于所述顶板的下端面,且所述固定柱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连接所述限位板与所述活动筒,形成弹性安装。
[001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降噪罩的中部构造有散热筒,所述散热筒内安装有风扇,且所述顶板的中部对应所述散热筒的位置开设有散热窗。
[0014]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新型超高压泵体,得益于机壳、顶板、第一降噪罩以及第二降噪罩的配合,在顶板固定于机壳上,进行封闭时,第一降噪罩与第二
降噪罩能够形成对接,从而将机壳内的高压泵主体罩住,配合第一降噪罩、第二降噪罩内表面上开设的细孔,以及机壳内壁中开设的真空腔层,从而能够实现多级降噪,降低了高压泵主体运行时的噪音干扰。
[0015]该新型超高压泵体,得益于限位板、散热筒、风扇以及散热窗的配合,能够在利用第一降噪罩与第二降噪罩对高压泵主体罩住,进行降噪的同时,通过散热筒与风扇来保证散热,从而有利于保证高压泵主体的长时间运行。
[0016]该新型超高压泵体,得益于第一降噪罩上抵接板的设置,以及第二降噪罩内限位板的设置,能够对第一降噪罩与第二降噪罩内罩住的高压泵主体进行多方面的弹性抵接限位,利于保证高压泵主体的稳定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压泵主体在运行时的振动幅度,即可避免零件松动,利于高压泵主体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机壳;101、透视窗;102、控制面板;2、顶板;201、散热窗;3、高压泵主体;4、第一降噪罩;401、接线孔;5、第二降噪罩;6、真空腔层;7、抵接板;701、活动轴;702、第一弹簧;8、限位板;801、固定柱;802、活动筒;803、第二弹簧;9、散热筒;90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参照图1与图2,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包括机壳1,机壳1为箱体,机壳1内底面中部固定有高压泵主体3,机壳1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降噪罩4,第一降噪罩4环绕高压泵主体3的下半部外围,且机壳1的顶部安装有顶板2,顶板2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降噪罩5,第二降噪罩5环绕高压泵主体3的上半部外围,第二降噪罩5与第一降噪罩4上下对接,并共同罩住高压泵主体3,第一降噪罩4与第二降噪罩5的内表面均密布有细孔,从而能够对高压泵主体3产生的噪音进行降噪处理。
[0024]同时,机壳1的内壁中开设有真空腔层6,因此,机壳1除了为高压泵主体3提供了稳定的运行环境外,还能够通过真空腔层6来对高压泵主体3产生的噪音进行一定程度的屏蔽,以避免声波的传导,即进一步达到了降噪的效果。
[0025]参照图1、图2与图3,机壳1的外侧安装有透视窗101与控制面板102,透视窗101为双层钢化玻璃,而第一降噪罩4的底部开设有供线缆穿过的接线孔401,因此,控制面板102可通过线缆与机壳1内的高压泵主体3进行电性连接,方便使用者对高压泵主体3进行控制。
[0026]参照图2与图3,第一降噪罩4的内侧弹性安装有多个抵接板7,抵接板7抵接于高压泵主体3底部外缘面,具体实施时,抵接板7远离高压泵主体3的一侧固定有穿出第一降噪罩4外的活动轴701,且活动轴70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02,形成弹性安装,使得第一降噪罩4能
够通过抵接板7来对高压泵主体3的底部外缘面进行弹性抵接限位。
[0027]同时,顶板2的下端面中部弹性安装有限位板8,限位板8位于第二降噪罩5内,并抵接于高压泵主体3的顶部外缘面。具体实施时,限位板8远离高压泵主体3的一侧对称固定有多个固定柱801,固定柱801的顶端活动插接有活动筒802,活动筒802固定于顶板2的下端面,且固定柱80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803,第二弹簧803连接限位板8与活动筒802,形成弹性安装,从而使得第二降噪罩5可利用限位板8来对高压泵主体3的顶部进行抵接限位,并可配合第一降噪罩4内的抵接板7来对高压泵主体3整体进行弹性限位。
[0028]而第二降噪罩5的中部构造有散热筒9,散热筒9内安装有风扇901,且顶板2的中部对应散热筒9的位置开设有散热窗201,因此,在第一降噪罩4与第二降噪罩5罩设住高压泵主体3时,还可通过启动风扇901来对高压泵主体3进行主动散热,利于保证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为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内底面中部固定有高压泵主体(3),所述机壳(1)的底面安装有第一降噪罩(4),所述第一降噪罩(4)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3)的下半部外围,且所述机壳(1)的顶部安装有顶板(2),所述顶板(2)的下端面固定有第二降噪罩(5),所述第二降噪罩(5)环绕所述高压泵主体(3)的上半部外围,所述第二降噪罩(5)与所述第一降噪罩(4)上下对接,并共同罩住所述高压泵主体(3),所述第一降噪罩(4)与所述第二降噪罩(5)的内表面均密布有细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外侧安装有透视窗(101)与控制面板(102),且所述第一降噪罩(4)的底部开设有有供线缆穿过的接线孔(4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壁中开设有真空腔层(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超高压泵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降噪罩(4)的内侧弹性安装有多个抵接板(7),所述抵接板(7)抵接于所述高压泵主体(3)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阎文忠于连涛于连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渊虹超高压水射流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