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降噪单元和通风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846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5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风降噪单元和通风降噪装置,通风降噪单元包括扩张消声单元和共振吸声单元,扩张消声单元具有连通的开口和扩张通道,扩张通道的截面积大于开口的面积,能够通过阻抗变化消耗噪声能量,共振吸声单元包括第一端盖和共振吸声主体,第一端盖与共振吸声主体围成共振腔,共振腔通过共振孔与扩张通道连通,共振吸声单元上设有与扩张通道连通的通风通道,噪声在共振吸声单元发生共振吸声效应,符合共振频率的噪声被吸收,能够达到较好的隔音效果,共振吸声单元分体设置,各分体设置的零件上均不设置封闭腔体,结构简单,方便通过注塑或机加工等常规的加工方式实现通风降噪单元的量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风降噪单元和通风降噪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降噪
,尤其涉及一种通风降噪单元和通风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车辆的NVH性能要求也进一步提升,对车辆的车内噪音水平、乘客的舒适性越来越关注。车辆发动机中,气体在随进排气管路运输的过程中,噪声也会随着管路进行传播,进排气通风管路的噪声直接影响车辆的NVH性能。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超材料通风降噪元胞,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外筒体,内、外筒体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环形的左侧面板和右侧面板封闭,内、外筒体之间设有中间隔板将内、外筒体之间的空腔划分为第一、第二声学腔体,第一声学腔体与主通风道之间的腔壁上设有声学开口,第二声学腔体内填充有高孔隙吸能介质,第二声学腔体与主通风道之间的腔壁上设有穿孔板,主通风道通过声学开口与第一声学腔体连通,形成声学共振效应,将声波能量反射到主通风道中,主通风道通过穿孔板上的微穿孔与第二声学腔体连通,第二声学腔体具有较强的声学吸收效应。多个超材料通风降噪元胞串接,构成超材料通风降噪管路,具有低频、宽带、小尺寸的优良消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风降噪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张消声单元和共振吸声单元,所述扩张消声单元与所述共振吸声单元连接;所述扩张消声单元具有扩张通道,所述扩张消声单元的背向所述共振吸声单元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扩张通道连通的开口,所述扩张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开口的面积;所述共振吸声单元包括第一端盖和共振吸声主体,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共振吸声主体围成共振腔,所述共振腔的朝向所述扩张通道的腔壁上设有共振孔,所述共振腔与所述扩张通道通过所述共振孔连通,所述共振吸声单元上设有与所述扩张通道连通的通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降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消声单元包括第二端盖和通道壁,所述通道壁围成所述扩张通道,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在所述通道壁的背向所述共振吸声单元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风降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在所述共振吸声主体的背向所述扩张消声单元的端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降噪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截面尺寸相同,所述开口的轮廓形状与所述通风通道的截面轮廓形状相同。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竹芳胡永政孙亚轩赵永吉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