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3496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氢气燃烧器,包括氢气管道,氢气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氨气管道,氨气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氧气管道,氢气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引导头,第一引导头上连通氨气管道开设有预混孔,氨气管道的底端配合氢气管道形成预混腔,预混腔内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安装有导流板,氨气管道的底端配合预混腔设置有第二引导头,第二引导头上连通氧气管道开设有预燃孔,氧气管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引导头,第三引导头的底端设置有喷嘴,第二引导头与喷嘴之间形成预燃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氢气与氨气的预混效果好,且燃烧更加充分。且燃烧更加充分。且燃烧更加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氢气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氢气燃烧器
,具体是氢气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氢气是清洁能源的一种,燃烧之后的反应只有水,且具有超高的质量能量密度,来源广泛。氢气燃烧具有着火范围宽、燃烧速度快、火焰传播速度快和点火能量低等特殊的燃烧特性,且燃烧表现出回火倾向强、燃烧温度高、火焰锋面窄、火焰长度短等特征。
[0003]但对于富氢燃料,氢气燃烧速度快,燃烧火焰传播速度较快,极易燃易爆,而氨气具有点火能量高、燃烧速度与热值较低等特点,可以用来降低混合火焰燃烧速度。
[0004]公开号为CN217109551U的中国专利文件中提供了一种延长燃烧器中氢气火焰长度的氢燃烧器装置,包括最内层的氢气通道、中间层的氨气通道、最外层的氧气通道及不锈钢壳体,中空的氢气通道用于氢气的输送,氨气通道套设在氢气通道外围,并与氢气通道连通至燃气预混室。氢气与氨气首先在预混室内初步预混。预混室位于氢气流路的前方侧,预混室的出口连通喷嘴,预混室的出口与其外围的氧气流路的出口平行,这样流动的预混燃气与氧气分别在燃烧器内接近喷嘴处的通道内平行流动,使得预混气与氧气在喷嘴内边流道边相互渗透/混合可减缓氢气燃烧速率,实现氢气燃烧火焰长度的增加,并减慢燃烧速度,增强火焰稳定性,提高氢燃烧器的安全性
[0005]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氢气与氨气直接在燃气预混室进行混合,并通过燃气预混室直接喷出于喷嘴处与氧气接触,进行燃烧,这样在氢气与氨气进行预混时,氨气与氢气的接触时间短,且主要是外围的氢气与氨气进行接触混合,混合效果差,容易造成局部氢气浓度过大,引发爆炸的问题,另外,在混合气体与氧气接触时,不能对混合气体进行预燃,导致混合气体在燃烧时燃烧充分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氢气燃烧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氢气燃烧时预混不充分,容易燃烧时局部引发爆炸以及燃烧不充分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氢气燃烧器,包括氢气管道,所述氢气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氨气管道,所述氨气管道的外侧套设有氧气管道,所述氢气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引导头,所述第一引导头上连通氨气管道开设有预混孔,所述氨气管道的底端配合氢气管道形成预混腔,所述预混腔内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安装有导流板,所述氨气管道的底端配合预混腔设置有第二引导头,所述第二引导头上连通氧气管道开设有预燃孔,所述氧气管道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引导头,所述第三引导头的底端设置有喷嘴,所述第二引导头与喷嘴之间形成预燃腔。
[0009]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氢气管道、氨气管道以及氧气管道的顶端设置有封板,通过封板将氢气管道、氨气管道以及氧气管道的顶端密封,实现氢气管道、氨气管道以及氧气管道顶部的密封。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封板的顶端连通氢气管道设置有氢气输入管,实现氢气管道内氢气的而输入。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管道的侧壁上设置有氧气输入管,所述氧气输入管的内端部与氧气管道内腔连通,实现氧气管道内氧气的输入。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输入管的侧壁上设置有氨气输入管,所述氨气输入管的内端部与氨气管道的内腔连通,实现氨气管道内氨气的输入。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氧气管道与氨气管道均包括两层不锈钢层,两层所述不锈钢层之间设置有耐火填充层,加强氧气管道与氨气管道的耐火隔热效果。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氢气输入管、氨气输入管以及氧气输入管上均设置有阀门,便于控制氢气输入管、氨气输入管以及氧气输入管的开启和关闭。
[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在氢气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引导头,当氢气管道内的氢气到达第一引导头时,通过第一引导头可以缩小氨气的输送空间,使得一部分氨气可以通过第一引导头上的预混孔输送至氨气管道内,与氨气管道内的一部氨气接触实现预混,剩余的氢气通过第一引导头到达预混腔内,与进入预混腔内的氨气进行混合,同时预混腔内混合空间变大,可以对进入预混腔内的氢气与氨气进行乱流,加强混合效果。
[0017]2、本技术在预混腔内设置有安装座,并在安装座上设置有导流板,通过导流板可以加强氨气与氢气在预混腔内的流通方向,从而提高氨气与氢气在预混腔内的预混效果,从而避免局部氢气浓度较大,造成燃烧爆炸的情况。
[0018]3、本技术在氨气管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引导头,经预混腔混合之后的氨气氢气混合器到达第二引导头,并经过第二引导头压缩空间,使得预混腔内的氨氢混合气体通过预燃孔进入氧气管道内,与其中的部分氧气接触实现预燃,之后,氧气以及氨氢混合气体均到达预燃腔内,通过预燃腔实现进一步的预燃,并通过第三引导头将空间压缩,将氢氧混合气体以及氧气混合加压推出,实现氢气的充分燃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氢气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的氢气燃烧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一;
[0022]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二;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三;
[0024]图6为本技术中不锈钢层与耐火填充层之间的局部连接结构剖视图。
[0025]图中:1、氢气管道;2、氨气管道;3、氧气管道;4、第一引导头;5、预混孔;6、预混腔;7、安装座;8、导流板;9、第二引导头;10、预燃孔;11、第三引导头;12、喷嘴;13、预燃腔;14、封板;15、氢气输入管;16、氧气输入管;17、氨气输入管;18、不锈钢层;19、耐火填充层;2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实施例1:
[0028]请参考图1至图6,本技术实施例中:
[0029]氢气燃烧器,包括氢气管道1,氢气管道1的外侧套设有氨气管道2,氨气管道2的外侧套设有氧气管道3,氢气管道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引导头4,第一引导头4上连通氨气管道2开设有预混孔5,氨气管道2的底端配合氢气管道1形成预混腔6,预混腔6内设置有安装座7,安装座7上安装有导流板8,氨气管道2的底端配合预混腔6设置有第二引导头9,第二引导头9上连通氧气管道3开设有预燃孔10,氧气管道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引导头11,第三引导头11的底端设置有喷嘴12,第二引导头9与喷嘴12之间形成预燃腔13。
[003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氢气管道1、氨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氢气燃烧器,包括氢气管道(1),所述氢气管道(1)的外侧套设有氨气管道(2),所述氨气管道(2)的外侧套设有氧气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管道(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引导头(4),所述第一引导头(4)上连通氨气管道(2)开设有预混孔(5),所述氨气管道(2)的底端配合氢气管道(1)形成预混腔(6),所述预混腔(6)内设置有安装座(7),所述安装座(7)上安装有导流板(8),所述氨气管道(2)的底端配合预混腔(6)设置有第二引导头(9),所述第二引导头(9)上连通氧气管道(3)开设有预燃孔(10),所述氧气管道(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引导头(11),所述第三引导头(11)的底端设置有喷嘴(12),所述第二引导头(9)与喷嘴(12)之间形成预燃腔(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管道(1)、氨气管道(2)以及氧气管道(3)的顶端设置有封板(14),通过封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张红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博纳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