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63319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絮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絮凝装置包括三组圆管状的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所述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同轴心套接,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外接电源,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相互套接形成的两组圆环间隙设置为第一废水流道和第二废水流道,有益效果为:通过将电极板由方形改为圆管型的结构形式,从而跟后续的滤袋过滤器保持一致的风格,同时将小型的电絮凝装置也做成了模块化,可串并联起来快速扩大、缩小产能的自由连接形式,由于设备的密闭性特点,浮渣也会被水流压力所带出,从而避免了增加刮刀装置的成本和维修运行难度。和维修运行难度。和维修运行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水处理的絮凝
,具体为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絮凝废水处理的耗能特点,目前主要应用在小水量的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当前市场中主流的电絮凝废水处置装置,采用方形水槽和方形的电极板,电源从电极板的上方接入,该形式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价相对便宜。缺点是,对于小水量水处理来说,1,占地面积大,2,浮渣漂浮不随水流移动比较难以处理,3,同时由于设备外形固定,很难低成本快速调整产能。
[0003]针对当前小水量工业废水处理的市场,客户的场地往往寸土寸金,尽可能的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提高设备的整齐划一度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废水工艺中,电絮凝设备的后段一般是过滤除渣装置,在小水量的处理工艺中,大部分情况下采用圆筒型的滤袋过滤器的形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所述絮凝装置包括三组圆管状的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所述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同轴心套接,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外接电源,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相互套接形成的两组圆环间隙设置为第一废水流道和第二废水流道。
[0007]优选的,所述絮凝装置包括外管,所述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位于外管中。/>[0008]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外接废水管道的下法兰板和上法兰板。
[0009]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外管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均连通第一废水流道和第二废水流道。
[0010]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腔上下两端对称式安装有上透水安装板和下透水安装板,所述上透水安装板和下透水安装板上设置有与外管内壁支撑的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支撑柱。
[0011]优选的,所述上透水安装板和下透水安装板上设置有三组圆环状的圆环卡槽,所述絮凝外电级、絮凝反向电极和絮凝内电极的端部卡接在圆环卡槽中。
[0012]优选的,相邻所述圆环卡槽之间设置有同轴心套接的一对圆环凸起,一对所述圆环凸起上均贯穿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组通孔,一对通孔分别连通第一废水流道和第二废水流道。
[0013]优选的,所述外管的上端设置有与絮凝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极柱,电极柱外接电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将电极板由方形改为圆管型的结构形式,从而跟后续的滤袋过滤器保持一致的风格,同时将小型的电絮凝装置也做成了模块化,可串并联起来快速扩大、缩小产能的自由连接形式,由于设备的密闭性特点,浮渣也会被水流压力所带出,从而避免了增加刮刀装置的成本和维修运行难度。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絮凝外电级安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絮凝反向电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絮凝内电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下透水安装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外管;2、下法兰板;3、上法兰板;4、出水口;5、进水口;6、下透水安装板;7、上透水安装板;8、絮凝外电级;9、絮凝反向电极;10、絮凝内电极;11、第一废水流道;12、第二废水流道;13、支撑柱;14、电极柱;15、圆环卡槽;16、通孔;17、圆环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5]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絮凝装置包括三组圆管状的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同轴心套接,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外接电源,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相互套接形成的两组圆环间隙设置为第一废水流道11和第二废水流道12。
[0026]通过将电极板由方形改为圆管型的结构形式,从而跟后续的滤袋过滤器保持一致的风格,同时将小型的电絮凝装置也做成了模块化,形成双废水絮凝流道,可串并联起来快速扩大、缩小产能的自由连接形式。
[0027]进一步的优化设计,絮凝装置包括外管1,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位于外管1中,外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外接废水管道的下法兰板2和上法兰板3,外管1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5,外管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4,出水口4和进水口5均连通第一废水流道11和第二废水流道12。
[0028]通过外管1和下法兰板2、上法兰板3的配合,形成密封的絮凝装置,由于设备的密闭性特点,通过下进水、上排水的水流运动,浮渣也会被水流压力所带出,从而避免了增加刮刀装置的成本和维修运行难度
[0029]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外管1的内腔上下两端对称式安装有上透水安装板7和下透水
安装板6,上透水安装板7和下透水安装板6上设置有与外管1内壁支撑的圆周阵列分布的四组支撑柱13。
[0030]通过内部有上下两个上透水安装板7和下透水安装板6,且上透水安装板7和下透水安装板6为尼龙制造的透水、支撑、区隔于一体的电极透水安装板,形成对电极的支撑,将圆筒形的电极安装在安装板上,通过电极的引线接通电流,从而开始电极的正常絮凝工作。
[0031]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上透水安装板7和下透水安装板6上设置有三组圆环状的圆环卡槽15,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的端部卡接在圆环卡槽15中,相邻圆环卡槽15之间设置有同轴心套接的一对圆环凸起17,一对圆环凸起17上均贯穿设置有圆周阵列分布的多组通孔16,一对通孔16分别连通第一废水流道11和第二废水流道12,通过圆环卡槽15实现圆管状的电极端部的安装,通过设置通孔16实现透水。
[0032]进一步的优化设计,外管1的上端设置有与絮凝装置电性连接的电极柱14,电极柱14外接电源。
[00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装置包括三组圆管状的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所述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同轴心套接,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外接电源,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相互套接形成的两组圆环间隙设置为第一废水流道(11)和第二废水流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装置包括外管(1),所述絮凝外电级(8)、絮凝反向电极(9)和絮凝内电极(10)位于外管(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外接废水管道的下法兰板(2)和上法兰板(3)。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套管式废水电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下端设置有进水口(5),外管(1)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4),所述出水口(4)和进水口(5)均连通第一废水流道(11)和第二废水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汇天河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