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871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包括抛掷轨道及抛掷模块:所述抛掷模块可滑动设置在抛掷轨道上,所述抛掷模块上设有智能单元模块,所述智能单元模块包括控制器、提示装置以及传感器,所述提示装置及传感器连接于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抛掷模块在抛掷轨道上运动数据,所述提示装置用于提示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智能单元模块实时通过提示装置将运动数据提示给训练人员或者教练,便于训练人员或者教练了解训练效果并实时调整训练难度,不仅有助于提高投掷的力量,同时也有助于速度和灵活性的培养;同时该训练器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室外均可以安装;而且不需要训练人员来回跑动捡拾训练器。来回跑动捡拾训练器。来回跑动捡拾训练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


[0001]本申请涉及运动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

技术介绍

[0002]投掷运动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大约在公元前450年的代表作《掷铁饼者》,说明了投掷运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奥运会上投掷比赛所用的器材都是扁圆的石块,重量没有统一的标准。比赛时,运动员站在一个石台上,做几次预摆后将石块掷出,用距离和姿势来确定优胜者。
[0003]而现有的投掷类运动主要有标枪及铅球等,投掷类运动的训练一般需要具备多种专项的能力,包括专项力量、专项速度、专项柔韧性、专项灵活性、专项协调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和灵活性。然而现有的市面上的训练器智能用于特定模块的训练,比如力量训练,而不能兼顾力量、速度和灵活性;由于投掷训练中,投掷的距离和投掷的角度、力量等参数相关,训练人员需要在训练的时候通过很长时间去尝试,不易找到最佳的投掷方式,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调整投掷角度和投掷高度,才能实现技术动作的熟悉掌握;同时,现有的大多数投掷器材需要训练者花较多时间在捡拾投掷物上,花费大量时间,导致训练者训练效果不佳;同时现有的训练器材对场地要求较高,基本不能做到随时现装现用,而且后期维护成本较高;以及现有的投掷训练器材通常只限于一种运动领域,不具有普适性,如现有的申请号为CN201910395874.4公开的一种标枪投掷智能训练系统只能是用于标枪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解决现有的抛掷训练器材需要训练人员来回捡拾训练器材而浪费训练时间、无妨让训练人员或教练直观地了解抛掷训练的训练效果而导致训练效果不理想以及对场地要求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包括抛掷轨道及抛掷模块:
[0006]所述抛掷模块可滑动设置在抛掷轨道上,所述抛掷模块上设有智能单元模块,所述智能单元模块包括控制器、提示装置以及传感器,所述提示装置及传感器连接于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抛掷模块在抛掷轨道上运动数据,所述提示装置用于提示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
[0007]进一步优化,所述提示装置包括显示屏。
[0008]进一步优化,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或陀螺仪。
[0009]进一步优化,所述抛掷轨道为缆绳。
[0010]进一步优化,还包括上固定支架及下固定支架;
[0011]所述抛掷轨道的一端连接于上固定支架,所述抛掷轨道的另一端连接于下固定支架;
[0012]进一步优化,还包括辅助固定支架,所述抛掷轨道从下固定支架延伸连接至辅助固定支架。
[0013]进一步优化,所述辅助固定支架的高度低于下固定支架。
[0014]进一步优化,所述抛掷轨道上设有上缓冲块及下缓冲块,所述上缓冲块设置在抛掷轨道的一端,所述下缓冲块设置在抛掷轨道的另一端。
[0015]进一步优化,所述抛掷模块为套设在抛掷轨道上的套筒。
[0016]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当训练员需要进行投掷训练时,将抛掷轨道的一端安装于高处,而抛掷轨道的另一端安装于抵触,同时在安装抛掷轨道的过程中,调节抛掷轨道上的抛掷模块与训练人员的肩关节同高,确保投掷时,肘关节高于肩关节。同时根据训练人员的训练情况,确定训练人员在训练轨道上的最佳出手点,注意抛掷模块在抛掷轨道的方向进行投掷时,保证出手角度时钟时在前上方40
°‑
45
°
。同时在抛掷模块上设置智能单元模块,智能单元模块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及提示装置,智能单元模块中的传感器可以实时测量训练人员进行投掷训练时,抛掷模块在抛掷轨道上的运动数据,并实时通过提示装置将运动数据提示给训练人员或者教练,便于训练人员或者教练了解训练效果并实时调整训练难度,有效提升训练效果及教学组训的效益,不仅有助于提高投掷的力量,同时也有助于速度和灵活性的培养;同时该训练器对于场地要求不高,室内室外均可以安装,比如可利用墙壁、树木等现有设置,做到“现装现用”;而且不需要训练人员来回跑动捡拾训练器,当抛掷模块沿着抛掷轨道抛出后,抛掷模块会由于其自身重力作用,沿着抛掷轨道回到抛掷位置。
[0017]上述
技术实现思路
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0018]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0019]在说明书附图中:
[0020]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单元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单元模块的一种电路原理示意图;
[0023]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单元模块的一种工作流程示意图;
[0024]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移动式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5]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6]110、抛掷轨道,120、抛掷模块,130、上固定支架,140、下固定支架,150、辅助固定支架,160、上缓冲块,170、下缓冲块;
[0027]210、控制器,220、传感器,230、提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29]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0032]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抛掷轨道及抛掷模块:所述抛掷模块可滑动设置在抛掷轨道上,所述抛掷模块上设有智能单元模块,所述智能单元模块包括控制器、提示装置以及传感器,所述提示装置及传感器连接于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用于采集抛掷模块在抛掷轨道上运动数据,所述提示装置用于提示传感器采集的运动数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装置包括显示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或陀螺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抛掷轨道为缆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模拟投掷训练器,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成乾吴惠婷任伦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一六二零部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