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及双曲线冷却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785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及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包括水平布置的挡板,在挡板上平面阵列布置有多个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安装在挡板的通孔处,由挡板、换热器、塔体、塔体底部的百叶窗共同围合成侧向开口和上方开口的自然风容纳腔,进入自然风容纳腔的自然风从通孔处流至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围;每个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第一换热芯体与第二换热芯体共同构成双坡式屋顶结构,挡板的通孔位于换热芯体正下方。这种结构的换热芯体上窄下宽,不仅能够将其从通孔处往上吊并直接安装,而且相邻换热芯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安装。双曲线冷却塔采用了前述塔换热结构。线冷却塔采用了前述塔换热结构。线冷却塔采用了前述塔换热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及双曲线冷却塔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塔,尤其涉及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及双曲线冷却塔。

技术介绍

[0002]双曲线冷却塔,又称之为自然通风冷却塔,它是一种大型薄壳型构筑物,通常用于水源欠缺的火电厂和核电站,其作用是将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在双曲线冷却塔中进行冷却后循环利用。
[0003]双曲线冷却塔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面临侧风的问题(即自然风从塔体底部的其中一侧进入),尤其是在风力级数较大(不小于三级风)的情况下,受到斜支柱以及换热结构的影响,还会在背风侧形成负压区,严重影响冷却塔周向进风的均匀性,同时会增加进风阻力,减小通风量。近年来,针对双曲线冷却塔存在的侧风问题,山东大学开发了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内外协同的雨区干湿混合冷却系统,包括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雨区内设有若干分流板,分流板为板状结构,分流板的一端连接在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的塔壁上,分流板的另一端指向相邻的分流板,每个分流板的两侧倾斜设置,靠近冷却塔壁的分流板的一侧低于分流板的另一侧,所有分流板关于超大型湿式冷却塔的径向截面中心呈旋转对称性,一个分流板覆盖的雨区部分形成一个干区,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底部的空气进口被若干干区分为若干干区入口和若干雨区入口,每个干区入口的地面两侧均竖直设置导风板,且导风板均设置在塔壁外侧。然而,采用该方案只能减小雨区通风阻力、增强塔内气

水场的均匀性,并不能在风力级数较大的情况下确保塔内气场均匀性,且不具有节能的优势。
[0004]更关键地是,现有双曲线冷却塔还存在能耗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风力级数较大的情况下能耗更严重,因为此种情况下的自然风几乎会横穿塔底,加上背风侧形成的负压区,导致自然风难以从塔底向上流动,即使塔内风机满负荷运行也收效甚微。
[0005]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通常安装在双曲线冷却塔内腔,包括换热器和换热器支架。目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的换热器主要是由多个紧挨排列的矩形换热模块组成,一般是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换热器支架上。由于这种结构矩形换热模块横向占地空间大,且相邻矩形换热模块之间几乎无间隙,导致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换热模块(换热芯体)的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包括水平布置的挡板,在挡板上平面阵列布置有多个换热器,每个换热器安装在挡板的通孔处,由挡板、换热器、塔体、塔体底部的百叶窗共同围合成侧向开口和上方开口的自然风容纳腔,进入自然风容纳腔的自然风从通孔处流至换热器的换热管外围;每个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芯体和第二换热芯体,第一换热芯体与第二
换热芯体共同构成双坡式屋顶结构,挡板的通孔位于换热芯体正下方。这种结构的换热芯体上窄下宽,不仅能够将其从通孔处往上吊并直接安装,而且相邻换热芯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安装。
[0009]作为优选,挡板呈圆形,以挡板圆心为基准,所有换热器在挡板上构成多个直径不同的环形结构。
[0010]作为优选,每个换热芯体具有进程换热管、回程换热管,所有换热管上端连接中转水室,进程换热管下端连接进水分配腔、上端连接中转水室,回程换热管下端连接出水腔、上端连接中转水室,热媒水依序流过进水分配腔、进程换热管、中转水室、回程换热管和出水腔。
[0011]为提高换热效率,在每个换热器侧方设置有侧挡板,由第一换热芯体、第二换热芯体和两个侧挡板共同围合成三角空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进入三角空间内的所有风不会从侧挡板处横向溜走,必须要流过换热芯体,从而提高了换热效率。
[0012]进一步地,所述挡板高于环向进风口顶部;换热结构的换热管采用三维肋片换热管。
[0013]本技术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安装换热模块(换热芯体)且在风级较大情况下节能效果好的双曲线冷却塔。
[0014]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结构上方设置有风机。
[0015]进一步地,在塔体内腔下部设置所述换热结构,热媒水从换热结构的换热管内腔供通过,冷却空气从换热结构的换热管外围通过,围绕塔体底部设置有环向进风口,在环向进风口处设置有多组百叶窗,每组百叶窗具有独立的执行机构用于控制百叶窗开闭。
[0016]作为优选,百叶窗均匀设置有两组或四组。
[0017]有益效果:本技术中,换热芯体上窄下宽,不仅能够将其从通孔处往上吊并直接安装,而且相邻换热芯体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从而能够很方便地进行安装;本技术提供的双曲线冷却塔,不仅结构简单、风阻小,而且方便安装和维护,维护难度小。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不能够大幅降低双曲线冷却塔内冷却过程中所需能耗,而且能够确保塔内气场均匀性,特别是在风力级数较大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节能优势;运行过程中,当风力级数较大时,只有迎风侧的进风口打开,此时塔内的自然风容纳腔类似于一个口袋结构,自然风会在风力的作用下从迎风侧的进风口灌入自然风容纳腔,此时的自然风容纳腔内风压相比于塔内其它区域风压较高,这种结构能够将自然风的动能巧妙地转换成压能,使得自然风能够快速流过换热管并进行换热,此时自然风容纳腔中的风便能够很均匀且顺利地的进入换热管周围,从而大幅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具有很好地节能效果,完全能够省去风机。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1中双曲线冷却塔示意图;
[0019]图2为实施例1中双曲线冷却塔的换热结构所在部位俯向示意图;
[0020]图3、图4为实施例1中双曲线冷却塔的换热结构的换热器示意图;
[0021]图5为实施例1中双曲线冷却塔的换热结构局部示意图;
[0022]图6为实施例1中双曲线冷却塔在侧风状态下运行过程时的示意图;
[0023]图7为实施例2中双曲线冷却塔在侧风状态下运行过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
[0026]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双曲线冷却塔,包括塔体1,在塔体1内设置有换热结构,换热结构上方设置有风机3热媒水从换热结构的换热管内腔供通过,冷却空气从换热结构的换热管外围通过,围绕塔体1底部设置有环向进风口2,在环向进风口2处设置有多组百叶窗,每组百叶窗的执行机构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还连接风速风向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用于获取环向进风口2外围的自然风的风速、风向。
[0027]其中,百叶窗对称布置有两组,风向分为迎风方向和背风方向。
[0028]其中,换热结构包括水平布置的挡板10,在挡板10上平面阵列布置有多个换热器11,每个换热器11安装在挡板10的通孔处,由挡板10、换热器11、塔体1、百叶窗共同围合成侧向开口和上方开口的自然风容纳腔,进入自然风容纳腔的自然风中通孔处流至换热器11的换热管外围;挡板10呈圆形,以挡板10圆心为基准,所有换热器11在挡板10上构成多个直径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布置的挡板(10),在挡板(10)上平面阵列布置有多个换热器(11),每个换热器(11)安装在挡板(10)的通孔处,由挡板(10)、换热器(11)、塔体(1)、塔体(1)底部的百叶窗共同围合成侧向开口和上方开口的自然风容纳腔,进入自然风容纳腔的自然风从通孔处流至换热器(11)的换热管外围;每个换热器(11)包括第一换热芯体(13)和第二换热芯体(14),第一换热芯体(13)与第二换热芯体(14)共同构成双坡式屋顶结构,挡板(10)的通孔位于换热芯体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挡板(10)呈圆形,以挡板(10)圆心为基准,所有换热器(11)在挡板(10)上构成多个直径不同的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曲线冷却塔换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换热芯体具有进程换热管(15)、回程换热管(18),所有换热管上端连接中转水室(16),进程换热管(15)下端连接进水分配腔(17)、上端连接中转水室(16),回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鑫顺盛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