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251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15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包括泵体、螺旋离心叶轮、叶轮轴组件、支承管组件及安装板,所述泵体一侧设有吸入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泵盖,所述螺旋离心叶轮一端设于所述吸入口内,另一端设于所述泵体内,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泵体,所述螺旋离心叶轮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所述叶轮轴组件一端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中,所述支承管组件同轴套设于所述叶轮轴组件外周,支承管组件一端与所述泵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用于含固量大、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气混相输送。气混相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


[0001]本技术涉及泵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长轴泵,其叶轮为常规形式,当面对含固量高、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时,经常发生堵塞,造成断流,同时泵转子部分振动大,容易导致泵零件损坏。可见传统的长轴泵不适用于含固量高、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用于含固量大、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包括泵体、螺旋离心叶轮、叶轮轴组件、支承管组件及安装板,所述泵体一侧设有吸入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泵盖,所述螺旋离心叶轮一端设于所述吸入口内,另一端设于所述泵体内,从所述吸入口至所述泵体,所述螺旋离心叶轮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所述叶轮轴组件一端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板中,所述支承管组件同轴套设于所述叶轮轴组件外周,支承管组件一端与所述泵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离心叶轮的包角为160
°
~420
°
,出口边倾斜角为0
°
~23
°
,出口角为10
°
~22
°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离心叶轮设于叶轮轮毂上,所述叶轮轴组件与所述叶轮轮毂连接,所述叶轮轮毂为锥形结构且锥角为30
°
~70
°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轮毂上还设有叶轮盖板。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的压水室为螺旋结构,所述吸入口设于所述泵体的下侧,所述泵盖设于所述泵体的上侧,所述泵体的侧面连接有吐出管。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入口为喇叭结构以使流道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的外径型线吻合。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轴组件上还设有副叶轮,所述泵盖内侧设有密封腔,所述副叶轮位于所述密封腔内,所述泵盖与所述叶轮轴组件之间还设有密封件。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盖外侧设有平衡腔,所述平衡腔连接有平衡管,所述平衡管末端延伸至介质液面之上。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承管组件包括多个分管,所述泵盖与对应的分管之间、以及相邻的分管之间均设有导轴承架,所述导轴承架与所述叶轮轴组件之间设有导轴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轴承体,所述轴承体内设有轴承腔,所述轴承腔内设有推力轴承,所述叶轮轴组件穿设于所述推力轴承中。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还包括冷却管,所述导轴承架上设有冲洗通道,所述冲洗通道与所述冷却管连接,所述分管上设有回流口;所述轴承体于所述轴承腔外周设有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上设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冷却管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泵体、泵盖通过支承管组件连接至安装板上,由安装板支承着机组的重量;由叶轮轴组件带动螺旋离心叶轮旋转,螺旋离心叶轮一端位于吸入口内,另一端位于泵体内,且自吸入口至泵体,螺旋离心叶轮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螺旋形流道,无论是单叶片或双叶片均可以形成大流道,过流性好,不易堵塞,利用螺旋特性将介质沿轴线推进至泵体内,产生螺旋推进作用,螺旋离心叶轮的叶片类似于轴流式增压轮,从而具备良好的吸入性能,泵体内的叶片半径大,具有离心作用,通过轴向推力做工和离心做工,使得机组具有较高的压出能力,整体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用于含固量大、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中的轴承体的放大图。
[0018]图3是本技术中的导轴承架的放大图。
[0019]图中各标号表示:1、泵体;11、吸入口;12、泵盖;13、吐出管;14、密封件;15、平衡腔;16、平衡管;2、螺旋离心叶轮;21、叶轮轮毂;22、叶轮盖板;3、叶轮轴组件;4、支承管组件;41、分管;42、导轴承架;43、导轴承;44、冲洗通道;45、回流口;5、安装板;6、副叶轮;7、轴承体;71、轴承腔;72、推力轴承;73、冷却腔室;74、冷却液进口;75、冷却液出口;76、轴承压盖;8、冷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图1至图3示出了本技术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包括泵体1、螺旋离心叶轮2、叶轮轴组件3、支承管组件4及安装板5,泵体1一侧设有吸入口1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泵盖12,螺旋离心叶轮2一端设于吸入口11内,另一端设于所述泵体1内,从吸入口11至泵体1,螺旋离心叶轮2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叶轮轴组件3一端与螺旋离心叶轮2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安装板5中,支承管组件4同轴套设于叶轮轴组件3外周,支承管组件4一端与泵盖12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板5连接。优选的,泵体1与吸入口11、泵盖12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支承管组件4与安装板5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拆装维护方便;叶轮轴组件3包括多个分段,相邻分段之间通过套筒联轴器连接,传递轴向力及扭矩,同时有效的保证分段间的同轴度;叶轮轴组件3与螺旋离心叶轮2之间通过键连接,传递动力。
[0022]该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泵体1、泵盖12通过支承管组件4连接至安装板5上,由安装板5支承着机组的重量;由叶轮轴组件带3动螺旋离心叶轮2旋转,螺旋离心叶轮2一端位于吸入口11内,另一端位于泵体1内,且从吸入口11至泵体1,螺旋离心叶轮2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可以形成螺旋形流道,无论是单叶片或双叶片均可以形成大流道,过流性好,不
易堵塞,利用螺旋特性将介质沿轴线推进至泵体1内,产生螺旋推进作用,螺旋离心叶轮2的叶片类似于轴流式增压轮,从而具备良好的吸入性能,泵体1内的叶片半径大,具有离心作用,通过轴向推力做工和离心做工,使得机组具有较高的压出能力,整体结构简单、可靠,能够适用于含固量大、粘度大、纤维长、液固气混相输送。
[0023]优选的,螺旋离心叶轮2设于叶轮轮毂21上,叶轮轴组件3与叶轮轮毂21连接,叶轮轮毂21为锥形结构且锥角为30
°
~70
°
,若要求比转速高的泵选小值,相反则选大值;
[0024]叶轮入口直径D
j

[0025]其中,K0=4.8~6.0,D0是叶轮入口直径,单位:mm;Q是泵流量,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螺旋离心叶轮(2)、叶轮轴组件(3)、支承管组件(4)及安装板(5),所述泵体(1)一侧设有吸入口(1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泵盖(12),所述螺旋离心叶轮(2)一端设于所述吸入口(11)内,另一端设于所述泵体(1)内,从所述吸入口(11)至所述泵体(1),所述螺旋离心叶轮(2)的叶片的直径逐渐增加,所述叶轮轴组件(3)一端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2)连接,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安装板(5)中,所述支承管组件(4)同轴套设于所述叶轮轴组件(3)外周,支承管组件(4)一端与所述泵盖(1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板(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2)的包角为160
°
~420
°
,出口边倾斜角为0
°
~23
°
,出口角为10
°
~22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离心叶轮(2)设于叶轮轮毂(21)上,所述叶轮轴组件(3)与所述叶轮轮毂(21)连接,所述叶轮轮毂(21)为锥形结构且锥角为30
°
~7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轮毂(21)上还设有叶轮盖板(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离心叶轮长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的压水室为螺旋结构,所述吸入口(11)设于所述泵体(1)的下侧,所述泵盖(12)设于所述泵体(1)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斐周寿云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精工特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