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98580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30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解决现有技术为了降低泵的汽蚀余量,通过加大叶轮进口直径,易导致后泵的效率会随之下降,或者在泵的设计阶段通过优化或设计叶轮解决相应问题,使处理周期变长、投入费用加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半螺旋型的吸水室,吸水室包括外壳以及进口流道;吸水室的进口流道内设置有稳流板;稳流板位于进口流道内,其两侧边均与外壳连接;所述稳流板在进口流道内沿进口流道的流向设置,将设置有稳流板处的相应进口流道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且在进口流道的每个断面上使上、下两部分的截面面积之比为4:6。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稳流板使吸水蜗室内的流体流动更加均匀,减小流体内部的漩涡和冲击损失。减小流体内部的漩涡和冲击损失。减小流体内部的漩涡和冲击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半螺旋型泵,具体涉及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知的半螺旋型吸水室广泛应用于轴向剖分1级和2级两端支承式泵(称BB1型泵)、径向剖分1级和2级两端支承式泵(称BB2型泵)以及轴向剖分多级两端支承式泵(称BB3型泵)。在以上这些结构泵上普遍采用半螺旋型吸水室,结构设计上都不带稳流板。通过工程案例分析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X等软件的大量模拟分析发现,在泵流量小于500m3/h时有无稳流板对泵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当泵的流量大于500m3/h时,随着泵的流量增大,泵的汽蚀余量NPSHr也会增加,而且增加趋势比较明显。
[0003]目前在设计上降低泵汽蚀余量的措施都是加大叶轮进口直径。但是,随着叶轮进口直径的增加,泵的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0004]在泵设计阶段,泵如果在额定流量点发生了初始汽蚀,通常只能重新优化或设计叶轮解决相应问题,但是这样处理周期比较长、投入的费用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为了降低泵的汽蚀余量,通过加大叶轮进口直径,易导致后泵的效率会随之下降,或者在泵的设计阶段通过优化或设计叶轮解决相应问题,使处理周期变长、投入费用加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
[0006]本技术的内容如下:
[0007]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包括半螺旋型的吸水室,吸水室包括外壳以及进口流道,其特殊之处在于:
[0008]所述吸水室的进口流道内设置有稳流板
[0009]所述稳流板位于进口流道内,其两侧边均与外壳连接;
[0010]所述稳流板在进口流道内沿进口流道的流向设置,将设置有稳流板处的相应进口流道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且在进口流道的每个断面上使上、下两部分的截面面积之比为4:6。
[0011]进一步地,所述稳流板的起始端与进口流道的吸入口距离为B,B为50

80mm;
[0012]所述稳流板的末端距离进口流道末端的距离为C,C大于或等于进口流道吸入口半径,小于或等于吸入口半径的两倍。
[0013]进一步地,所述B为60

7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B为65mm;所述稳流板的末端距离进口流道末端的距离为进口流道吸入口半径的1.5倍。
[0015]进一步地,所述稳流板与壳体采用铸造或焊接方式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稳流板始端和末端在厚度上从内向外逐渐变小,始端端部和末端端部均为圆弧过渡。
[0017]有益效果具体如下:
[0018](1)本技术中稳流板使吸水蜗室内的流体流动更加均匀,减小流体内部的漩涡和冲击损失,让吸水蜗壳按预先计算好的流量和速度更加均匀的进入到叶轮进口。
[0019](2)本技术中使用稳流板降低了泵汽蚀余量,也提高了泵的效率和运行的稳定性。打破了以往为了降低汽蚀余量时只能加大叶轮进口直径的措施。
[0020](3)本技术中稳流板连接在壳体上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而且加强效果比普通加强筋强度更好。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装配图;
[002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半螺旋形吸水室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的A

A

截面示意图;
[0024]图4为图2的B

B

截面示意图;
[0025]图5为图2的C

C

截面示意图;
[0026]图6为图2的D

D

截面示意图。
[0027]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0028]1‑
进口流道,3

稳流板,5

吸水室,7

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30]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包括半螺旋型的吸水室5,吸水室5包括外壳7以及进口流道1。吸水室5的进口流道1内设置有稳流板3;稳流板3两侧边均与外壳7连接。
[0031]稳流板3在进口流道1内沿进口流道1的流向设置,将设置有稳流板3处的相应进口流道1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且在进口流道1的每个断面上使上、下两部分的截面面积之比为4:6。稳流板3与外壳7整体铸造或焊接,其结构简单;如果是对于现有半螺旋型泵的改造即采用焊接工艺。
[0032]稳流板3的起始端与进口流道1的吸入口距离为B,B为65mm。
[0033]所述稳流板3的末端距离进口流道1末端的距离为C,C等于吸入口半径的1.5倍。
[0034]在进口流道1压力比较高时,往往需要在外壳7的外表面设计加强筋,起到加固加强作用。将稳流板3设计在外壳7的内表面,不仅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还可以改善吸水室5的流动状态。
[0035]如图3、图4、图5和图6,将进口流道1划分出相应截面,截面与进口流道1的中间线垂直;每个截面被稳流板3划分的两部分之间的截面积之比均为4:6。
[0036]其中图5和图6中轮廓为压水室轮廓。
[0037]稳流板3将进口流道1的截面面积按4/6比例划分。根据泵的规格与水流的压力的变化,可以增加或减少稳流板3的厚度,来确保稳流板3达到预定效果。稳流板3位于进口流道1始端和末端在厚度上从内向外逐渐变小,且端部均为圆弧过渡,会使得稳流板1降低气
蚀余量的效果增强。
[0038]泵吸入液体,通过进口流道1被稳流板3以4:6的比例分开为两束流体,两束流体各自均匀地流到半螺旋形吸水室并进入叶轮,避免流体在进口流道1内部的冲击和漩涡,也让流体规律的进入叶轮进口,减少了局部水力损失,提高了泵抗汽蚀性能和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包括半螺旋型的吸水室(5),吸水室(5)包括外壳(7)以及进口流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水室(5)的进口流道(1)内设置有稳流板(3);所述稳流板(3)位于进口流道(1)内,其两侧边均与外壳(7)连接;所述稳流板(3)在进口流道(1)内沿进口流道(1)的流向设置,将设置有稳流板(3)处的相应进口流道(1)分割为上、下两部分,且在进口流道(1)的每个断面上使上、下两部分的截面面积之比为4: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稳流板的半螺旋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板(3)的起始端与进口流道(1)的吸入口距离为B,B为50

80mm;所述稳流板(3)的末端距离进口流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高正张发杰王金法王凤梅程建强樊昊民马奔李凯丽杜鹏博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航天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